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商界第一线的经验-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搅舜笤嘉迨抑泄镜淖橹凸芾碜纯觥A饺嘶氐脚υ己螅钭臣绦贔ordham大学任职。1998年BiMBA挂牌后,Fordham把杨壮派到中国,担任管理学教授以及与美国学校的协调人。
  寻找解决方案
  十二月份下旬的一天,我和杨壮在北大的一间宿舍谈了一个下午,这间宿舍是他用来思考、写作并躲避求知若渴的BiMBA学员的地方。傍晚的阳光映衬着杨壮圆润的面孔,让已知天命的他看上去至少年轻了十五岁,浑身上下散发着勃勃生机。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今天的杨壮是组织行为学的专家,正在深入研究中国商业组织中的行与不行。杨壮和他的同事都坚信自己正在创造中国的未来,帮助中国公司打造管理者和管理技能。
  当杨壮加入BiMBA时,基于以往的经验,他知道来这里上课的西方教授大都没有准备好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他们也许会觉得自己在美国的MBA学员很进取、很聪明、精力很充沛,但是他们和中国的MBA学员根本没法比,这里有全世界最富有冲劲而又最缺乏耐性的人。无论教授工作多努力,学生总是会抱怨他们还不够努力。杨壮曾警告过那些西方教授,要准备好随时会有寻求答案的学员给他们的打电话或登门拜访,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杨壮还明白西方式的课程在中国课堂上未必全部适用,但是没人知道如何调整。调整美国的MBA课程并使之适用于中国学员,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工作。教授们得到的第一个教训就是中国学员一点也不在乎如何在西方做生意,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如何在中国做生意。他们觉得哈佛商学院的案例研究——这是很多西方MBA课程的基础——无关紧要。没过多久,教授们就开始编写他们自己的中国案例研究,或者在现有案例中寻找有关中国公司——或至少是亚洲公司——的案例。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授核心概念。在美国飞机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大使馆后,一些学员焚烧美元以示抗议。经济学教授卢锋利用这个例子向学生解释这些绿纸片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负债,因此他们焚烧美元,事实上是在帮助美国。
  其它像比较法律和伦理体制、跨文化谈判、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等课程的设立,一则是为了包含中国体制以及对西方体制的介绍,此外还需包括一些在中国环境下的实用技能,如会计、财务分析和行政管理。
  大部分MBA学员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在中国公司或外企中国分公司中工作的来自现实世界的经验。在中国公司工作过的学员都被彻底的灌输了中国式的管理风格,即领导是至高无上的人物,他们咆哮着发出命令,给予毁灭性的批评,同时两眼目光如炬地盯着公司利润。领导分析问题,并指示如何解决。员工只需执行命令。分散式的决策流程往往意味着最高层权力的虚弱和缺失。而曾经在西方公司里工作过的学员,他们接触过西方上司的那种和蔼而合作式的管理理念,因而更有悟性,但他们也在不同理念的冲突中感到困惑。很多学员以为商业教育就是教给他们一些快速发家致富的秘诀和窍门。2000年,BiMBA开设了一项eMBA课程,吸引了一批拥有上万员工的企业老总,这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中国商业经验和管理学术研究相结合所迈出的一大步。这些eMBA学员寻找的是比他们依本能行事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杨壮和他的BiMBA同事们依然在努力灌输管理是权变的概念,不存在所有公司都普遍适用的神奇方法。他们试图让自己的学员学会从各种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一种做法是在分析和讨论商业问题时把不同的商业主题结合在一起。教授们希望让学员领会到他们的做法并不是解释某家公司失败或成功的唯一方式。在一次练习中,杨壮问自己的学员,“你们当中有谁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公司的CEO?”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他又接着问道:“谁想成为CEO?”几乎所有人都把手举了起来。就算有再大的雄心壮志,这些勇往直前的中国经理们也不相信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未来。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商学院的环境中得到了改造。”杨壮说:“在中国,你仅仅靠单纯的商学院教授的技巧性知识是通不过的。中国人正在经历着智力、精神、理想和心理上的转型。”
  杨壮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文化和行为问题,他发现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中国人承担着两种身份:个人和组织人。因此,人们的行为和想法往往不一致。第二个是中国人不太区分私人的和职业的,因此权力斗争和政治往往主导了中国企业的行为。
  他把中国和美国、日本做了比较,他对后两个国家的组织行为学有很深的研究。杨壮说,在日本,员工只有一个身份,即组织人。即便是喝酒、和妓女调情这样的事也被认为是公司活动。而家庭生活被明确地区分开来。在美国,杨壮说,公司的决策基于公司利益,通过可预测的非个人化的机制做出,这样来保证所有员工之间的合作,而不考虑他们之间的个人关系。
  杨壮说,在中国,表面的和谐是所有文化的核心,因此组织中的个人会表现出必要的恭顺和礼仪,接受来自上层的命令和决策。而就个体来讲,他们自己经常会有异议,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就自然会导致不遵守命令、违反规则、渎职、并破坏他们个人不同意的公司政策等情况发生。
  “我们在商学院的工作就是减少组织人和个体之间的差距。”杨壮说。“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不是很好。”
  BiMBA仍在努力降低中国商业中的个人色彩。“中国人在玩的时候工作,在工作的时候玩。”他解释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除非我们成为朋友,否则我就没法和你做生意。我没法信任你。我们必须把中国人的共同目标和感情纽带与美国人的双赢文化和职业关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切断工作中的职业化和个人色彩之间的关系。”
  商业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和中国的学者及管理者讨论中国的商业和管理问题。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法,但是谈话往往会回到一些核心的话题上。这里把它们列出来,用我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并包括了我自己的看法。
  填满的鸭子不会叫
  中国学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从一开始就要记住大约五千个汉字。接下来是数学、科学和历史,基本上都是死记,还有一些预先设置好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大学里,中国学生学习到很多各自专业方面的知识,除此无他。各门课程之间相互割裂,很少有人在两门课之间进行关联,如统计学和市场学。在西方耳熟能详的科学方法——观察、假设、检验——并不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在中国,没有人教学生如何提炼自己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老师给学生现成的模式和已经被验证可行的方法。即便在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是被领导的,而不是领导别人。其结果就是强大但却缺乏主动的劳动力大军。有能力建立大型企业,使得中国进入全球商业社会的创新性的商业领袖和各种经理人非常之少。
  来点利他林?
  在中国,除非是被迫,否则没有人会排队。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公共汽车上,每个人都拼命往前挤。而这也是商业的运作模式。机会太多,人们都不知道那个是正确的,因此每个人都发疯般的抢夺下一个机会,抢完一个还有一个。中国的商业全是三分钟热度。我都怀疑如果有人在中国的自来水里放一点降低兴奋度的利他林,全国的GDP至少会降低25%。大家的关注点都是发财,而且要快。从某方面来说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私有化的浪潮已经过了高点。但是在拼命攫取任何可获得东西的过程中,中国公司往往会陷入多线作战,而不是专注于核心业务。其结果是致命的。一些学者估计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不到五年。
  一切听领导的!
  明君贤主自上而下的管理已经成为中国数千年来社会秩序的基因,到今天也是中国普遍流行的商业管理模式。古代中国按照儒家的“五伦”来统治——君臣、父子、夫妇、长幼和朋友,其原则就是各种关系中的尊卑双方都承担着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包括仁义、顺从以及行为规范。即便在今天,中国人对发号施令、照顾自己的魅力领袖都恭顺有加。在很多场合下,领导甚至是法律的替代人,他们解决所有冒出来的问题,包括员工之间或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到目前为止,这种做法还是颇有成效的,尤其在制造性企业中。但是一旦公司走出国门,或者进入需要更具创造力人才的领域如研发,中国模式的缺点就暴露无遗。由于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体系,很少有公司能在全能的创始人去世之后还能继续生存的。
  三个和尚的怪圈
  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去河边打水,用扁担挑回来满满两桶水。两个和尚打回来的水就少一些,因为他们用一根扁担抬回来一桶水,两人都很在意自己别比对方做多了。等到三个和尚,就没水了。每个人都想当领导,指挥另外两个人抬水。中国人坦白承认当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他们的能力是最强的,而如果参与的人越多,每个人的效率就越低。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是一个集体社会。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出行,一起娱乐。但就是在这样一个集体表象之下,掩藏着互相倾轧的本质,使得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自我、最自私的民族之一。单个来说,中国人是凶猛可怕的商人。但是中国人与人关系核心中的竞争——更确切点说,是取胜——削弱了组建大型组织的能力,在这样的组织中需要的是人们分享观点、平等共处。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