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商界第一线的经验-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着其宣传工具的传统,新华社经常为公司撰写热情洋溢的报道以配合它们的广告。
  新华社在香港的业务也颇为赢利。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将新华社的宣传技术和分销网络应用于它的商业企业客户。消瘦、机敏的马运生负责这块业务,身为新华社官员的他可算得上是社里的稀有动物,他是一名企业家。他有意无意地为新华社看上道琼斯的业务奠定了基础。
  除了证券市场新闻报纸和香港的公关业务之外,新华社在九十年代早期中国市场对金融新闻资讯的需求爆炸中只是一个旁观者。当时全世界有四家公司提供全面的实时金融新闻资讯。三家是美国公司——道琼斯,Knight…Ridder和彭博,第四家是英国的路透社。道琼斯和路透社实际上是瓜分了中国市场,路透社的份额稍大一些。彭博的份额极小,Knight…Ridder则根本没有进入中国。
  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高潮。全国冒出了许多无执照交易所,它们什么交易都做,从大豆到钢铁。我们都跟不上市场对金融和经济资讯新闻的需求。我们的终端上有中国十四家主要商品交易所和两家证券交易所的价格显示。我们的国际信息则覆盖全世界所有的重要金融市场。总而言之,我们的终端系统有六十个实时更新信息的页面,而路透社的甚至要更大。中国银行成百成百套的安装我们的终端系统,每个终端每个月大约收费二千美元,这样他们的交易员就能像全世界所有金融公司的一样日日夜夜地盯着屏幕,看到价格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的驱使下起伏跌宕。
  当然,新华社也看到了这一切,渴望获得金融新闻数据领域中丰厚的利润。但是它受到了中国的银行和交易公司的阻碍。当时中国有着大约一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正在成为世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一员。在北京的银行中的交易员们需要和他们在波恩、波士顿或曼谷的竞争对手一样能够从市场中获得实时的新闻资讯。道琼斯和路透社提供的信息是市场的新鲜血液。中国的银行和交易公司不想让新华社挡在它们的信息流中间。他们认为新华社的新闻审查将延缓新闻的传递,并删除不合中国口味的有争议的新闻,但这些新闻也会推动金融市场的变化,而中国的交易员们在这片市场上有着需要保卫的自己的领地。
  香港小贩
  当新华社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潭时,当时正负责新华社香港公关公司的马运生开始思考互联网可能是实实在在赚点钱的一种方式。他联合了两名在美国接受教育的香港企业家。朱伯伦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专业,他从事房地产销售和邮购市场业务。叶克勇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持有沃顿商学院的MBA学位,在美国时曾在毕马威资讯公司的战略规划部门工作过。三人小组为新华社设想了一个计划,利用其政治背景获得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其计划是建立国中网(China Wide Web),它是一个与全球的国际互联网(World Wide Web)相隔离的网络。国中网是一个封闭的用户组,必须在一家新华社的下属公司的控制下才能有偿访问,这家公司就是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CIC; China Internet Corporation)。CIC将过滤从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境内的所有信息,删除不想要的政治和社会新闻,并把内容翻译成中文。由于中国对经济建设的关注,CIC的主要内容将是商业信息。CIC将在深圳建立一个占地两万平方英尺的设施,聘用大量的中文翻译人员在其中工作。项目计划中罗列了极其荒诞的财务预测,预计几年内将拥有一百万名用户,营业额将达到数亿美元。对收入如饥似渴的新华社接受了这个方案。1994年,新华社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CIC),作为新华社的全资子公司。
  在马运生和朱伯伦忙着获得政治许可控制互联网的时候,叶克勇则开始从香港大亨那里募集资金。叶克勇是一名短小精干的销售大师,国字脸,头发一丝不乱,穿着笔挺的西服,脚上一双Gussi皮鞋,他清楚地知道香港大亨们想要听到什么。他们特别想要培养和中国大陆的关系。CIC的新华社背景就是一块强大的敲门砖。“新华”两个字就足以让香港大亨们心惊胆战,因为它在香港的分社充斥着外交官和间谍,他们正忙着为1997年7月1日英国移交香港给中国做大量的铺垫工作。香港的富有商人们极其渴望通过任何方式讨好他们未来的统治者。叶克勇直接就把手伸到了他们的钱包中,轻松地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
  道琼斯和路透社向其付费用户提供的是独家拥有的信息,因此不太担心CIC,就算它能控制中国的互联网。但是我们当时不知道的情况是朱伯伦为了让CIC控制互联网名正言顺而准备了一份“白皮书”。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的展望”中,他把信息比作“病毒”。一个不受控制的互联网将传播危险的病毒,危害到中国的国家主权。“当新观念被带到其它文化中时,它(原文如此)将有时候摧毁旧的现有文化,引发社会动荡,”朱伯伦写道。报告最后下结论说“有一些观念……必须不及一切代价予以阻止。”
  新华社修改了朱伯伦的报告,然后将其递交到党的宣传部门,这个部门对中国境内的所有媒体和文化机构设下了严格的内容规定。整个国家依然在为因1989年的TAMDTS引起的全球报道而头疼。中国的宣传沙皇、邓小平的牌友丁关根非常喜欢这个阻止中国接受外界信息和观念的想法。但是在当局想出如何实施控制之前,年轻的中国企业家们已经创立了互联网服务提供企业,以及和雅虎类似的中文网站,国内的大学也建立了通向互联网的国际链接网络。要控制互联网已经太晚了。但是朱伯伦关于保护中国免受外来影响的理由还是给了新华社它想要的武器以达到另外一个目标。新华社说服国务院(相当于美国总统内阁)相信在华的外国新闻和数据提供商也需要得到更好的控制。其结果就是1996年1月份的行政命令,如果当时这个命令得到执行,将使得道琼斯和路透社的在华业务彻底完蛋,而且必然将威胁到整个中国经济。
  此时的中国政府在很多方面还很原始。各个部委都被自上而下牢牢的控制着,他们之间极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协调。新华社仅仅通过作共产党中宣部的工作就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它拥有新的监管权力。新华社的领导们从未咨询过外贸部、外交部、财务部、证监会或央行。但凡他们当时做了,就会有人向他们明确地指出,对金融信息在中国自由传播进行有效钳制并由此威胁到国内金融机构的命令,将不会得到世界其它地区的好感。
  突然,中国遭到了来自国外的猛烈谴责和质疑。全世界媒体的头条都谴责说这一命令是中国的倒退。克林顿政府、欧盟以及世界银行均提出质疑,如果中国领导人不能理解新闻和数据的自由流动对金融市场的致命影响,中国又怎么能成功地接管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更为糟糕的是,新华社的政令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是否真的做好准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疑问。中国万分想要加入世贸组织。部分原因是自尊心——成为世贸成员将是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重要承认,但是成为世贸成员也将帮助中国领导人进一步在国内推进经济改革。中国庞大的出口机器也需要世贸组织成员能够享受到的切实的保护。如果不能加入,很多贸易伙伴可以简单地动不动就禁止入口中国产品。正积极进行入世谈判和香港回归工作的中国官员们冷不防被新华社捅了一刀。他们直接抱怨到了国务院。
  很快,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就不得不向国务院做出解释并进行自我批评。郭超人,虽然其名为“超人”,作为共产党中央委员有着很强的政治影响力,但他并不理解金融市场。他因颂扬中国在1959年ZY西藏LM叛乱的报道而成名。现在,他向国务院解释说颁布这份行政命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国免受美国文化的控制,他说这样可能导致中国人忘记传统。国务院说他们支持郭超人的目的,但是也命令他解决问题。这个命令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郭超人不能简简单单地取消命令。他自己、新华社和中国将脸面全无,这是不可容忍的。但是他在随后的两年中也发现,要实施这一政令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道琼斯还是路透社都下定决心,他们既不会颤抖,也不会顺从。战斗开始了。
  分而治之
  一般来说,中国的官僚要使一个行业就范的做法是分而治之。因此,在我第一次和新华社官员讨论新的法规时,他们说路透社才是真正的目标。他们抱怨说路透社占有的市场份额太大了,而且路透社的新闻服务比道琼斯的带有更多的政治新闻。路透社的确有可能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这家公司的外汇交易终端可算得上是一个金矿,全世界百分之六十的外汇交易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路透社能装多少终端,中国的银行家们就拿多少终端。
  但是新华社官员不知道的是,路透社的中国老板Richard Pascoe,这位风度翩翩而充满智慧的不列颠中国通,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当负责各自公司的在华业务之前,Richard和我都在中国担任记者职务。作为一名记者,你往往能够看到其它外国商人看不到的中国的黑暗一面。我们曾被迫居住在外交人员住宅区中,我们的电话被窃听,住所被监视。我们的秘书、翻译、司机甚至孩子的保姆都是外交部聘用的人员,他们要时时向上汇报我们的动向。在局势紧张时刻,即便是与我们在街上随便攀谈的人都会被带回去审问。只要我离开北京外出采访,我都会被一打以上的便衣跟踪。在这种氛围下生活,使得我们更迫切地要与新华社进行抗争。有一天我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