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胸中无数,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眼可见、手可触的标准。古话说:“取法乎
中,仅得其下。”而“取法乎下”,就更糟了。能“取法”什么,不是个简
单事情,而是要真拿出时间从大作品中去学。浏览了几部东西,便以为是“眼
高”了,这是宽容了自己。

“眼高”,要真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得到。登上高山就此翘首而望,合得
远,见得博,这是谁都知道的。但“登高见博”就要下一番“攀登”的苦功
夫。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要求我们不仅要博览“万卷”,
而且要“读破”万卷。“读破”才能“眼高”,眼高了才是“下笔如有神”
的一个条件。自然,“下笔如有神”,还要具备其他的一些条件,那是不用
说的。

郭老,田汉、夏衍、老舍同志,给我们写了很多好剧本。读了他们的剧
本或者看演出,总是很受感动。他们往往把我们带入一种很高的境界里。我
以为这些老前辈写得好,总是在“登高见博”上下了大功大的。首先他们“眼
高”,这便具备了写好作品的一个条件。

对话不够精炼,意味不厚。我写的东西有些便犯这类毛病。读了夏衍同
志的作品,我益发觉出自己写得不精炼,不含蓄。想出一大堆,恨不得全部
装进文章里,不肯割舍。有一种语言的毛病是臃肿,写得很多,内容反而显
得少起来,更空洞了,不充实了。

假若真的“眼高”,这种毛病是可以治掉的。读透了优秀的作品,再看
自己的那些败笔,取舍之间就能“狠”了。好比坏了的食物,不丢掉而吃下
去,是要呕吐的。语言也是一样,对语言能有这样敏锐的感觉,先要下功夫,
是不可幸致的。要看得出自己作品中那些不干净、芜杂的东西,再,便是勇
于割舍它。这需要“眼高”,需要有人指点,需要谦虚,需要实事求是,更
需要长期地钻研好作品,读得深,读得透。

我很希望有人指导我们如何欣赏好剧本。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确实有
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好东西。如果有人为我们比较细致地指点出来,这会对
我们有好处,戏剧文学的世界宝库里,有掘不尽的主藏,这些好文章会告诉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言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写作,衡量自己的写作。

(原载《文汇报》1962 年1 月10 日)


语言学习杂感

什么样的人会说出什么样的话,人不能脱离了自己的阶级、生活、思想、
感情与语言的教养,抽象地、超然地说出一套话来。语言是人用来表达思想
感情的工具,也是人的镜子;有革命感情的人,才能说出感人的革命语言。

罗学瓒烈士(1893—1930)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便写了这样的
语言: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
惟刚斯不惧,惟刚斯有为。
将肩挑日用,天地等尘埃。
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


这是多么激励志气的诗句!它说明一个真诚的革命战士的肺腑语言只有
这样,不会是别的。

明末清初有一个钱谦益,一生醉心功名利禄,奴颜婢骨,老而不知耻,
连后来的新朝统治者乾隆都骂他:“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他晚年
受尽奚落。在八十岁的时候,回顾腐朽的一生,老境凄凉,他不禁流露心里
的话:“。。荣进败名,艰危苟免。无一事可及生人,无一言可书册府,濒
死不死,偷生得生。”看看自己,想想轰轰烈烈,一代完人的师友,他在诗
里也只好这样忏悔:“故鬼视今真恨晚,余生较死不争多。”钱谦益是个文
人,他是懂得用文字来装饰自己的,但是在严肃的历史面前,他不可能用语
言来打扮自己。他的诗文告诉我们,他不过是一个齿落骨枯,连乞怜的尾巴
都摇不动的老狗而已。

再读一下杨匏安烈士(1896—1931)的狱中诗:

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
余生无足恋,大敌正当前。
投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者番成永别,相视莫潸然。


哪种语言充满了天地间的正气,哪种语言才是真正的人的语言,这是用
不着说的了。

“言为心声”,又说“情见乎词”,没有感人的思想内容,就不会有感
人的语言。所以古来有人直截了当他说,诗是人的情性。一个学习语言的人
若不首先认为好的、美的、真实的语言是从自己的好的、美的、真实的生活
与思想来的,相反,以为只是关在屋里雕琢文章,苦下功夫就可以把语言炼
好,这是妄想。

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要把语言写好,使人信服,首先就要
老实;老实的语言便是“心声”,“心声”是骗不得人的。

学习掌握语言,我知道要下艰苦的功夫。后来,感到仅下功夫还不够,
要学习前人的经验,懂得一些窍门和方法。近来,又觉得这些还是不够,逐
渐明白,要学好语言,首先要对语言发生强烈的兴趣。不能以为自己是个作
者,应该意新语工,高人一等,才要学一套遣词造句的本领。如果我不爱语


言,不感到文学语言的魅惑力量,不能沉醉在丰富深刻的人民语言的奇妙世
界里,那便是“缘木求鱼”,空有一个决心,是学不好如何使用语言的奥妙
的。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学着掌
握语言,学着使笔下生花,创造同样真实、生动、迷人的语言境界。

为什么我们读到一篇好文字,往往要流连反复,一唱三叹,要背诵,要
传抄,要找个好朋友同声欣赏?这不只是因为文章的思想感情吸引我们,还
因为这思想感情表达得那样感人,那样恰当,那样传神,使我们不由得发生
强烈的兴趣。这强烈的兴趣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

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作者
的革命责任感和这种对语言的兴趣是同样重要的,两者都是推动我们学习语
言的力量。我们知道语言是武器,学好了,可以帮助我们改造世界,因此,
要苦学苦练,却不常记得,语言本身是十分迷人的艺术,爱上它,就丢不下
的这个事实。对语言的兴趣,并不是每个有志于学习语言的人都有的。苦学
可以使人发生兴趣,但往往有人不知,有了强烈的兴趣,才更容易领略语言
的妙境,才更能摸索语言的精微。人的头脑在未学习之前是闭塞的。苦学可
以使人“通”,但得到学习之乐,就更容易使人“通”。然而也有人苦学一
生,还是看不出他对语言发生什么真正的兴趣。他很辛苦,但他总像是徘徊
在语言艺术的门外。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因为他的兴趣与才能另有所在,
但也很有可能因为他没有体验到学习语言之乐,没有打开这个乐园之门。

幼年读《三字经》,塾师说:“‘头悬梁,锥刺股’,古人就是那样读
书的。”听了,我便怕读书。如今我只看出其中有一种刻苦发愤的道理,还
是不喜欢那一幅森然可畏的受难的图画。我是不赞成皱着眉头,口含黄连那
样地读书,写文章的。写文章,读书自然不能轻而易举,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但这并不是说,这就不是乐事。我赞成用心读书,勤奋学习语言,但我还是
十分欣赏陶渊明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态度,这是懂得读书的
真味道的人的精神状态。

写文,写诗,写剧本,锻炼语言的乐趣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一句话,
一个字用得精确,用得传神,用上一夜一夜的功夫,干挑万选,涂抹满纸,
而终夜不成,这难道不苦吗?然而回头一想,如果其中没有乐趣,望着眼前
的语言难题,如对枯柴败木,不发生一丝真正的兴趣,谁又能长此投进这样
多的苦功夫呢?学习语言总得要苦练才成,有人谈起吟诗之苦说:“。。句
句夜深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一句五言诗,要
用破一生心,可谓真苦了,然而乐也在其中。

没有对语言创造发生极浓烈的兴趣,一个作者便难成其为作者。辛辛苦
苦,琢磨语言,同时又兴味无穷,感到语言创造的快乐,这就是作者一生的
工作。寻觅那“唯一的,完美的一句话”,用阿·托尔斯泰的话说,要找寻
那“金刚石似的语言”,这就要有如饥如渴的愿望和兴趣。

我们不是为兴趣而写作的。我们写诗歌,写小说,写剧本,是为革命,
为人民的利益。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总是主张以“文”来载马克思列宁主
义之“道”的。语言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正因为我们写作怀着这样崇高的
目的,我们就更要把语言这个手段练得更有力,更高明。我们有这样一个强
烈的愿望。

然而这里,兴趣还是发生作用的。对语言研究发生兴趣,懂得语言研究
的真味道,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那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


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激水上山那样的困难。古来有一句话:“以道为
饮,以文为食”。过去许多大文章家废寝忘餐,在语言、文章中看见了深厚
的乐趣,都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情感。比如读韩愈、柳宗元的文章,不但使我
们感到作者对于自己的时代的强烈责任感,而且如果用心诵读起来,也会使
我们感到这些大文章家对于语言的深切喜爱。

我们有些初学语言的人不免还有这样的情况:有真诚的决心要提高语言
的修养,却对语言不爱好,或者不十分爱好,或者仅仅是口头上的“爱好”。
然而热爱语言,肯定是会帮助我们掌握语言的。“文章千古事”,作诗,在
杜甫看,是不朽的事业。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是
如何重视创作,又如何热爱语言啊!

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生活与劳动会使我们对某些活动发生兴趣。一辈
子种菜蔬的农民就会对种菜蔬发生兴趣。要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就要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