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还有按中国的历史与环境,把莎剧改编成更为中国观众理解的改编本的
演出。所有这些劳动、创造,都在舞台上发出他们独特的光彩,在莎士比亚
与中国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座美丽的桥。

应该说,世界各国演出莎士比亚戏剧,都有个“服不服水土”的问题。
这次我们戏剧节上演出的众多台莎士比亚剧作,都经过学者和演出者共同研
究,互相启发,通力协作,努力找出一条最能表达莎士比亚的原意,又能为
中国观众理解的道路。当然,高明的批评者们可能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世界的通例,是应该欢迎的。

尽管莎士比亚的博大精深使许多人在口头上不得不赞美,但是,三四百
年来,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史上,他的剧本屡遭篡改、歪曲,受到各个时代
的狭隘的精神的限制,受到统治者的禁止。他们颠倒黑白,把莎士比亚看作
是异端邪说,不足为训。一些聪明人把《哈姆雷特、》、《李尔王》、《柔
密欧与幽丽叶》都改成为大团圆的喜剧;为了要体现三一律,竟让奥瑟罗在
一天的时间里向苔丝德蒙娜求婚、结婚并杀了她。莎士比亚成了一些无知者
的装饰品。但是,时代淘汰了这些损害莎士比亚的庸人。有眼光、有远见的
莎士比亚的真知者,历史上大导演、大演员、大翻译家们,不愿与这些鄙俗
的轻薄人们同流合污。莎士比亚光辉四射的真正面目在全世界的舞台上显现
出来。我想,我们今天举办莎士比亚戏剧节正是把这位伟大剧作家的本质的
真实,他的思想与感情,更多地传达给中国人民。这是可贵的,也是成功的。

我们不需要过分谦虚,过分的谦虚并不能算是美德。我们的莎士比亚演
出历史并不长久。我们以今天这一点成就,获得了中国广大观众的赞赏,这
要归功于广大优秀的戏剧工作者和学者,归功于他们严肃的工作和创造。

值得提出,我们的莎士比亚学者,一生受了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诗
歌、戏剧的影响,同时又是探求并且理解西方文化的寻宝者。在莎士比亚戏
剧节中,他们发表了有影响的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

他们为更多的人搭起了梯子,使人们攀登能欣赏、能研究莎士比亚艺术


的更高境界。

从二十世纪初,最早介绍莎士比亚的前人看,我们是后继者;但是从未

来的并且越来越多的热爱与研究莎士比亚的人们看来,我们则是开拓者,是

对他们有影响的人。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要总结我们演出的优点、缺点

甚至失误。老实说,真把莎士比亚剧作演得尽善尽美,即使在西方有长久莎

士比亚演出传统的国家,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的演出尤其需要国内、

外的专家们的认真的批评、评论,使我们能不断的进步。因为莎士比亚是说

不尽的,我们的演出也是没有完结的。

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在这次戏剧节里,中国的地方戏曲已经上演莎士
比亚的剧目了。中国的地方戏曲有三百多种。如果这三百多个剧种或多或少
地都能演出莎士比亚,那对于在中国普及莎士比亚,引导人们去认识、去欣
赏莎士比亚,将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样做会提高戏曲演员的文化修养,
扩大戏曲工作者的视野。

中国的戏曲充满无穷的、完美的诗意、思想与感情,它应该是与莎士比

亚能够相通的。
另外,在戏剧节上,大学、学院的学生剧团也演出了莎士比亚。
我们对大学生的演出给予了多方面的鼓励与帮助。通过这样的实践,大

学生们从此对莎士比亚怀有感情,在他们的世界里展开一片新的境界,这是
多么可喜的事情。希望这一次莎士比亚戏剧节能推动学生们对戏剧的热情,
我相信莎士比亚的魅力有这种神奇的力量。青年的视野将更加广阔,心怀将
更加丰富。让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都成为他们热
爱的朋友、他们心灵的导师。

四月二十三日莎士比亚诞生了。同样,又是四月二十三日,莎士比亚离
开了人世。“生”与“死”这是莎士比亚说了又说的话题,是他心中想了又
想的道理。他的哈姆雷特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是忍受残暴的命运的折磨与痛
苦而活下去,还是一剑把自己刺死,因而反抗了这说不完的苦难的一生?究
竟哪一种行为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一切都完了,那就太好了。但是说不
定死了还会做梦,还会和生前一样的痛苦,那就不能不有所顾虑了。① 

可怕的,是死后的那种不可知的神秘!可怕的是,死了以后,从来没有
一个人从那神秘之国回来!

我想到一段中国的小故事,一个大官在冬天的房檐下晒太阳,忽然感到
一阵不舒服,害怕起来,他说:“我想我怕是快死了,遗憾的是,不知道死
后的境地是好,还是坏?”他门下的客人都瞪了眼,不知该说什么。一个人
站起来答道:“那一定挺好!”大官连忙问:“你怎么知道的?”那位客人
恭恭敬敬他说:“如果死后的境地不好,很苦、很坏,那死了的人早就都逃
回来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与莎士比亚对于“生、死”的感想是不能相比的。

① 李蕤先生责我对《日出》的人物都有些“过分的护短,即便是鞭打,无意中也是重起轻落,纵放他们躲
入无罪中去。”我赞美他的深刻与锐利。《日出》里这些坏蛋,我深深地憎恶他们,却又不自主原谅他们。
(如李石清,潘月亭之类。)奇怪的,是这两种情绪并行不悖,憎恨的情绪愈高,原谅他们的心也愈重。
究竟他们是玩弄人,还是为人所玩弄呢?写起来,无意中便流露出这种毫无道理偏袒态度。目前的社会固
然是黑暗,人心却未必今不若古,堕落到这步田地,症结还归在整个制度的腐败,想到这一点,不知不觉
又为他们做一些曲宥,轻轻地描淡了他们的憎惧。

然而这说明,莎士比亚的思想也正是人类的思索,而莎士比亚戏剧的永存,
也正是因为如此。是的;生与死,对于莎士比亚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他
给予我们的答案是,他作为人的生命逝去了,但是他的思想与艺术的生命是
永生的;我们永远听得见他的声音,他的语言;他的思想的翅膀在我们头上
翱翔,他的激情的火焰在我们心里燃烧。

仿佛该闭幕了。

“我们的狂欢已经终止了。我的这一些演员们,我告诉过你,原来不过
是一些精灵。他们都已经化成淡烟而消散了。”② 

亲爱的朋友们、演员们参加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的所有的人们,我们真
的“化成淡烟消散了”么?

不,不是这样。我们的演出,我们的努力与工作不会消失。我想,它就
像长河流水一样,细细地滋润人们的心田,在中国的土壤上生出碧绿与芬芳。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了不起的文化,有了不起的艺术与戏剧,我们不光要引进,
我们还要把我们的种子撒向世界。

悠久的文明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将更加巨大。
使全世界了解中国,这不只是中国人的责任,也是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对本国
人民应当担负起来的责任。这是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给予我们的重大联想与
信念。

今天的会上,我们感到十分荣幸的,是英国文化大臣理查·卢斯先生从
莎士比亚的故乡来到中国,参加这个盛会。我想在此地告诉阁下的,是英国
派出的大使没有谁比莎士比亚更能干,更有力量与魁力。全世界没有一个国
家没有莎士比亚的译本,没有他慑人心魄的演出。他是世界的阳光,永远照
耀人的进步。

让我再一次欢迎各位到会的朋友和客人,同时欢迎你们再一次来参加我
们的盛会。谢谢。

(原载《戏剧报》1986 年第6 期)


我对歌剧的几点意见

近年来,陆续听说有人以拙著为新歌剧的底本,我以为不妥。理由及我
对歌剧的浅陋意见陈述如下:

一、歌剧故事应简明、清楚,我的戏故事复杂,人物太多,有的立意且
偏僻,今日观众未必喜欢。

二、我们需要熟悉中国歌剧特点与要求的戏剧诗人。他们的才能与功力
也称得起是歌剧作家,如从全国访贤,这是找得到的。

三、我们需要伟大的作曲家。梅里美的小说《卡门》,如无比才,便写
不出传世的歌剧。今日为中国歌剧作曲的人太少,不够重视。世界歌剧多以
作曲家称名。我国的杂剧、昆曲是以作家称名,可见我们自来不大重视歌剧
作曲家的。

四、我们缺少伟大的歌剧演唱家。今日有成名的歌剧艺术家,但成就虽
大,然仍需与各地音乐学院共同培养,多方实践,是一问题。

五、选歌剧题材,似不宜急功近利。若定要米取目前题材,求一日之效
益,得上级暂时的首肯,发展中国歌剧是困难的。

在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条件下,任何高级人物、批评权威、普通观众,
可以提出各种意见。对剧本、作曲、演出、歌唱,或批评,或赞美,都应争
取有见解的歌剧艺术家的理解与消化,才能有所取舍。要在和谐空气中求交
流,在平等地位上求团结,求进展。做不到这一点,则如石缝中硬埋苗子,
永远长不成大树的。

六、今日中国歌剧唱法,究应采取民族唱法?或洋唱法?或二者并举?
应争鸣,但更应多实践。允许失败,允许得失参半的情况,在认真的长期的
实践中终会得一定论。

七、我们赞同常演出世界名歌剧,以丰富文化,以扩大眼界。然而,我
们必须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歌剧,在全世界、全人类面前做大贡
献。中国歌剧的伟大贡献,要使世界人民口服心服,而不仅是获得多少个金
牌。我们今日的中国歌剧要使子孙后代认为这是永恒的文化宝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