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说他是悲观的,有人说他有神秘色彩。我以为他确实是一个正视人生的勇
士,一个正直、有理想的大艺术家。

奥尼尔的著作闻名于全世界,在中国已有不少奥尔尼剧作的译本。我十
分高兴龙文佩同志,一位对奥尔尼有研究的学者,以及她的同事们力图把奥
尔尼的剧本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能更多更深地认识这位剧作家,我们需要把
奥尔尼的剧本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这会使我们了解美国的文化与人物。当然,
今天美国的人物又和奥尔尼所写的,不大相同了,但不朽作品中的人物,总
是能让人理解,使人感动,催人思想的。

奥尼尔的剧本应该全部译出来。我期望《奥尼尔剧作选》的编者龙文佩
同志与和她有同样志趣的译者做到这件大事。

(原载《外国戏剧》1985 年第1 期)


永远珍美的玫瑰

——看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每到星期日的晚上,我和家里的人都记挂着一件事:今晚有《四世同堂》。
我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地看下去,又这样一个星期又一星期被思索缠绕。我
想到很多,中国,中国人,我们民族的苦难,那些过去了的而我又终生难忘
的一幕幕。。我找到了《老舍文集》第四卷,开始细细地读起来。

一面读小说,一面看电视剧,《四世同堂》令我激愤,痛心,又令我感
动,思索。

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是一些生活在旧北平胡同中的各色小人物,他们的
生活是普通的、琐碎的,甚至是庸碌的。他们挣着自己的饭,过着自己习惯
了的平安日子。小小的一户连着一户的胡同,胡同中遮阳的树荫,护国寺的
庙会,漂亮的兔儿爷,拉洋车的小伙子雪白的背心,虽然没有油水但也香喷
喷的棒子面粥。。北平处处可以闻到它古老的别有韵昧的幽芳。“七·七”
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这些强盗、侵略者踏进了北平。一切都变了。北平
成了一个被踩在野兽脚下的流着血的生命。北平人也变化了,这变化不止是
他们受到了困苦,受到了欺侮;最深的变化是在他们的心中。在他们那原来
只知挣饭,只知安分守己,只知孝顺,只知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的心里,
生出了仇恨,生出了对国家的爱与责任,生出了反抗的火。他们不是英雄,
他们也许不会成为英雄;然而在侵略者面前,他们从内心最深处感到自己是
中国人!他们想的,他们做的,他们忍受的,他们仇恨的,都在说这一句话。

老舍先生是那么地了解他笔下的人们,他对这些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刻的
同情与赞美。小崔之死,以及他死后街坊邻居们为小崔太太所做的事,这些
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普普通通的北平百姓,用团结、用互相
之间的支持来反抗侵略者的残暴,他们做了他们所能做到的。

有受屈辱然而保持着那美好光彩的心,也有以屈辱别人为乐的卑微龌龊
的灵魂。有时我甚至惊讶这些灵魂的丑恶。对于这些不知亡国之耻的畜生般
的人,对于他们的没有心肝,他们的可悲,老舍先生的刻画、揭露是那样痛
快淋漓,那样透彻。

《四世同堂》所描述的是一段北京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也是中国人
要永远铭刻在心的日子。日本军国主义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是苦难、屈辱、
斗争的勇气,与持久的警惕。同样,侵略战争也带给了日本人民深重的灾难。
《四世同堂》中那位日本老妇人,她的亲人的遭遇正诉说了这一点。中国人
民与日本人民都饱尝了侵略战争的苦,痛恨侵略战争。一切侵略者必死于侵
略。这一切都是我们今天的人们要牢记的,要警告那些至今仍怀着军国主义
思想的人的。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连续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
的风格。浓郁而亲切的风土人情的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
述了北平的风情,北平的人,及他们特有的思绪、情感和生活。这种深沉、
朴实的格调,与导演对作品的理解是分不开的。理解了作品,并且把它变成
电视艺术,这是一门学问,是值得当今众多的电视剧创作者研究的。这是一
项认真严肃的工作,而《四世同堂》的创作集体在这一点上作出了非常好的
榜样。无论导演、演员、布景、灯光,还是化妆、服装、道具,都为这个艺


术作品的完成做出了适如其分的贡献。正是这些想象力与求实相结合的创
造,才使这部作品那样完整,精美。

尤其要提到这部电视剧中的演员们。他们的可贵在于他们牢牢地保持了
这部作品的风格,把自己溶化在其中,把各自的才华凝聚在每一个角色的身
躯心灵之中。我相信他们正是祁老人,正是韵梅,正是瑞宣、瑞丰,正是四
大妈、小崔、小崔太太、白巡长,正是大赤包、冠晓荷。。这些演员在他们
所扮演的人物身上表现了他们值得赞扬的理解力和演技。每当我坐在电视机
前,作为一名观众,我不由得要感谢他们。感谢这些艺术创造者,他们用自
己的劳动献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部电视剧。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日本及世
界各国的人民能够看到它,了解我们的人民,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
艺术。

当我看到剧中天佑老人之死的时候,我心里十分难过,不由想到了老舍
先生,想到他的死。他也是不甘忍受屈辱而死去的,竟死得那么像他笔下的
天佑老人,也是跳了河,北京的一条河。看到天佑老人,我的心里就浮现出
老舍先生,那时的他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我想我是知道他的。我流下了眼泪,
为了天佑老人,更为了老舍先生。

一九四六年,老舍先生和我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
东西南北远游之后,我们俩就定居在纽约一个安静的街道上的客舍里。朝夕
相处,但少聊闲天,他完全浸沉在创作的气氛中。上午,他绝对关在自己的
书房里;有时,看他用心读美国大小说家福克纳的长篇作品。福克纳的文字
是很晦涩的,但老舍却读得津津有味。我知道他每日闭门创作,像是写一部
大作品。他不讲,我也不问。后来,才知道他正续写《四世同堂》的第三部
《饥荒》。原来他身在异乡,眷念祖国的一切,沉恩忧虑祖国的种种苦难,
终于写完这样一部充溢爱国感情和盼望祖国日后兴旺、繁荣的大作品。

人们说老舍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是北平风情的伟大画家,是中国语言
与人物描写的大师,还有许许多多使中国人民为他而自豪的称号。我想,老
舍先生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在《四世同堂》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了!你温柔,美丽,像
一朵花。你的美丽是由你自己吸取水分,日光,而提供给世界的。可是,你
缺乏着保卫自己的能力;你越美好,便越会招来那无情的手指,把你折断,
使你死灭。一朵花,一座城,一个文化,恐怕都是如此!玫瑰的智慧不仅在
乎它有色有香,而也在乎它有刺!刺与香美的联合才会使玫瑰安全,久远,
繁荣!”

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的《四世同堂》,正是一朵永远珍美的玫瑰。

(原载《红旗》1985 年第16 期)


创造我们民族的舞台美术

在四年多以前的全国舞台美术理论座谈会上。成立了中国舞台美术学
会。我记得,在那次会上,很出人意外地看到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以
后,还出现了学刊,举办了首届全国舞台美术展览会。我们看到了舞台美术
学会在进步,在发展。

我感觉到,当前舞台美术的工作越做越细致,越进步;舞台美术家的功
力也显得越来越深了。我们还成功地运用了世界上多种新颖的舞台手段,这
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舞台美术的创造,早已打破了“四堵墙”的路子,将
有限的舞台时空变成无限的大千世界。我们舞台美术的进步,己被国外同行
们所承认,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这表明,我们的舞台美术质量正在逐步走
向高、精、尖。

但是,有两个问题,我想提出来,一是如何找到我们的“根”,即民族
性问题。文学艺术受到西方“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是中国人,是中
国的舞台美术家,必须搞出我们自己的东西,创造出有我们自己民族特色的
舞台美术,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得很好,我这么说,是不
是过火了?我总觉得,学习外国的舞台美术,要有选择,不是拿外目的东西
去替代自己的东西,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使之溶化到我
们的创造中,成为有中国气派的、有中闰民族特色的,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
见的舞台美术。这是真正从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种舞台美术形式。达
到这个要求,当然是很不容易,但要努力。因为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既要
有它的世界性,又应该有它的民族性。我不相信有一种完全超脱于自己民族
的世界性艺术。为了发扬我们民族的独创精神。很需要有中国舞台美术史这
样一类的书籍。我不相信,我们的舞台美术只是像旧式广和楼那样,只有一
块四方形的空舞台。我们的艺术传统决不是那么简单的。从西汉时代的百戏
杂技开始,这里面就有很多舞台美术的成份了。我们的舞台美术史,决不是
从“春柳社”开始,也不是从向日本学来的东西才开始的。我们应该求教于
有关的戏曲专家和考古学者们,把舞台美术资料,从古代的文化遗产中清理
出来,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编写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舞台美术史。这将
有助于舞台美术的新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普及舞台美术的问题。在大城市,我们有设备较好
的剧场,有利于发挥我们的创造能力,体现我们的各种设想、幻想、理想。
然而在小城镇,虽然陆续建造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