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的见地,再不然,也可模拟《人与超人》后面TheRevolutionist’sHandbook 
的体裁,另辟蹊径,再来饶舌。但我为人向来暗涩,又不大会议论,而最奇
怪的,这块“自由土”又仿佛是不准人有舌头的。于是即便见到这本戏种种
的弱点,幼稚,我只好闭口无言。唯一的补救方案,就是我在《日出》前面
赘附着的八段引文。那引文编排的次序,都很费些思虑,不容颠倒。偏爱的
读者如肯多读两遍,略略体会里面的含义,也许可以发现多少欲说不能的话,
藏蓄在那几段引文里。

写完《雷雨》,渐渐生出一种对于《雷雨》的厌倦。我很讨厌它的结构,
我党出有些“太像戏”了。技巧上,我用的过分。仿佛我只顾贪婪地使用着
那简陋的“招数”,不想胃里有点装不下,过后我每读一遍《雷雨》便有点
要作呕的感觉。我很想平铺直叙地写点东西,想敲碎了我从前拾得那一点点
浅薄的技巧,老老实实重新学一点较为深刻的。我记起几年前着了迷,沉醉
于契河夫深邃艰深的艺术里,一颗沉重的心怎样为他的戏感动着。读毕了《三
姊妹》,我阖上眼,眼前展开那一幅秋天的忧郁。玛夏(Mawa), 哀林娜(NpNHa), 


奥尔加(Olbpa)那三个有大眼睛的姐妹,悲哀地倚在一起,眼里浮起湿润的
优愁,静静地听着窗外远远奏着欢乐的进行曲。那充满了欢欣的生命的愉快
的军乐渐远渐微,也消失在空虚里。静默中,仿佛年长的姐姐奥尔加喃喃地
低述她们生活的悒郁,希望的渺茫,徒然地工作,徒然地生存着。我的眼渐
为浮起的泪水模糊起来成了一片,再也抬不起头来。然而在这出伟大的戏里
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
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了
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我想再拜一个
伟大的老师,低首下气地做一个低劣的学徒。也曾经发愤照猫画虎,临摹几
张丑陋的鬼影,但是这企图不但是个显然的失败,更使我忸怩不安的,是自
命学徒的我摹出那些奇形怪状的文章简直是污辱了这超卓的心灵。我举起
火,一字不留地烧成灰烬。我安慰着自己,这样也好。即便写得出来,勉强
得到半分神味,我们现在的观众是否肯看,仍是问题。他们要故事,要穿插,
要紧张的场面。这些在我烧掉了的几篇东西里是没有的。

不过我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个念头,我想脱开了La pièce bien faite 一
类戏所笼罩的范围,试探一次新路,哪怕仅仅是一次呢。于是在我写《日出》
的时候,我决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我想
用片段的方法写起《日出》,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如若中间
有一点我们所谓的“结构”,那“结构”的联系正是那个基本观念,即第一
段《道德经》引文内“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所谓“结构的统一”也就
藏在这一句话里。《日出》希望献与观众的,应是一个鲜血滴滴的印象,深
深刻在人心里,也应为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因为挑选的题材
比较庞大,用几件故事做线索,一两个人物为中心,也自然比较烦难。无数
的沙砾积成一座山丘,每粒沙都有同等造山的功绩。在《日出》里,每个角
色都应占有相等的轻重。合起来,他们造成了印象的一致。这里,正是用着
所谓“横断面的描写”,尽可能的,减少些故事的起伏,与夫“起承转合”
的手法。墨守章法的人更要觉得“平直板滞”。然而,“画虎不成反类狗”,
自己技术上的幼稚也不能辞其咎。

但我也应喊声冤枉,如果承认我所试用的写法,(自然,不深刻,不成
熟,我应该告罪。)我就有权利要求《日出》的第三幕,还须保留在戏里。
若认为小东西的一段故事和主要的动作没有多少关联而应割去,那么所谓的
“主要的动作”在这出戏里一直也并没有。这里,我想起一种用色点点成光
影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日出》便是这类多少点子集成的一幅画面。果
若《日出》有些微的生动,有一点社会的真实感,那应做为色点的小东西,
翠喜,小顺子以及在那地狱里各色各样的人,同样地是构成这一点真实的因
子。说是删去第三幕,全戏就变成一个独幕戏。说我为了把一篇独幕剧的材
料凑成一个多幕剧,于是不得不插进一个本非必要的第三幕,这罪状加在我
身上也似乎有点冤枉。我猜不出在第一,二,四幕里哪一段是绝对必要的,
如若不是力烘托《日出》里面一个主要的观念,为着“剧景始终是在××旅
馆的一间华丽的休息室内”,“删去第三幕就成一个独幕剧”。独幕剧果作
如是观,则《群鬼》,《娜拉》都应该称为独幕剧了,因为它们的剧景始终
是在一个地方。这样看法,它们也都是独幕剧的材料,而被易卜生苦苦地硬
将它们写成两篇多幕剧。

我记得希腊悲剧,多半是很完全的独幕剧,虽然占的“演出时间”并不


短,如《阿加麦农》,《厄狄泼斯皇帝》。他们所用的“剧中时间”是连贯
的,所以只要“剧景”在一个地方,便可以作为一篇独幕剧来写。在《日出》
的“剧中时间”分配,第二幕必与第一幕隔一当口。因为第一幕的黎明,正
是那些“鬼”们要睡的时刻,陈白露,方达生,小东西等可以在破晓介绍出
来。但把胡四、李石清和其他那许多“到了晚上才活动起来的”“鬼”们也
陆续引出台前,那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再,那些砸夯的人们的歌,不应重复
在两次天明,日出的当口,令观众失了末尾那鲜明的印象。但打夯的歌若不
早作介绍,冒失地在第四幕结尾出声,观众会觉得突然,于是为着《日出》
这没有露面的主角,也不得不把第二幕放在傍晚。第四幕的时间的问隔更是
必需的。多少事情,如潘月亭公债交易的起落,李石清摆为襄理,小东西久
寻不见,胡四混成电影明星,方达生逐渐的转变,。。以及黄省三毒杀全家,
自杀遇救后的疯狂,。。处处都必须经过适当的时间,才显出这些片段故事
的开展。这三幕清清楚楚地划成三个时间的段落。我不知道怎样“割去第三
幕”后,“全剧就要变成一篇独幕剧”。“剧景始终在××旅馆的一间华丽
的休息室内”是事实,在这种横断面的描写剧本,抽去第三幕似乎也未尝不
可。但是将这些需要不同时期才能开展的片段故事,硬放人一段需用连续的
“剧中时间”的独幕剧里,毕竟是很困难的。

话说远了,我说到《日出》里没有绝对的主要动作,也没有绝对主要的
人物。顾八奶奶,胡四与张乔治之流是陪衬,陈白露与潘月亭又何尝不是陪
衬呢?这些人物并没有什么主宾的关系,只是萍水相逢,凑在一处。他们互
为宾主,交相陪衬,而共同烘托出一个主要的角色,这“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企图。但是我怕我的技术表达下出原意,因而又将读
者引入布局紧凑,中心人物,主要动作,这一些观念里。于是毫厘之差,这
出戏便在另一种观点下,领得它应该受的处分。

说实话,《日出》里面的戏只有第三幕还略具形态。在那短短的五十几
页里,我费的气力较多,时间较久。那里面的人,我曾经面对面地混在一起,
并且各人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流着泪,“掏出心窝子”的话,叙述自己的
身世。这里有说不尽的凄惨的故事,只恨没有一支Balzac 的笔记载下来。在
这堆“人类的渣滓”里,我怀着无限的惊异,发现一颗金子似的心,那就是
叫做翠喜的妇人。她有一副好心肠,同时染有在那地狱下生活各种坏习惯。
她认为那些买卖的勾当是当然的,她老老实实地做她的营生,“一分钱买一
分货”。令人感动的,是她那样狗似地效忠于她的老幼,和无意中流露出来,
时那更无告者的温暖的关心。她没有希望,希望早死了。前途是一片惨澹,
而为着家里那一群老小,她必需卖着自己的肉体麻木地挨下去。她叹息着:
“人是贱骨头,什么苦都怕挨,到了还是得过,你能说一天不过么?”求生
不得,求死不得,是这类可怜的动物最惨的悲剧。而落在地狱的小东西,如
果活下去,也就成为“人老珠黄不值钱”的翠喜,正如现在的翠喜也有过小
东西一样的青春。这两个人物我用来描述这“人类渣滓”的两个阶段,对那
残酷境遇的两种反应。一个小,一个老;一个偷偷走上死的路,(看看报纸
吧,随时可以发现这类的事情。)一个如大多数的这类女人,不得已必须活
下去。死了的死了,活着的多半要遭翠喜一样的命运,这群人,我们不应该
忘掉,这是在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里最黑暗的一个角落,最需要阳
光的。《日出》不演,则已。演了,第三幕无论如何应该有。挖了它,等于
挖去《日出》的心脏,任它惨亡。如若为着某种原因,必须支解这个剧本,


才能把一些罪恶暴露在观众面前,那么就砍掉其余的二幕吧。请演出的人们
容许这帮“可怜的动物”在饱食暖衣,有余暇能看戏的先生们面前哀诉一下,
使人们睁开自己昏聩的眼,想想人把人逼到什么田地。我将致无限的敬意于
那演翠喜的演员。我料想她会有圆熟的演技,丰厚的人生经验多和更深沉的
同情,她必和我一样地下忍再把那些动物锁闭在黑暗里,才来担任这个困难
的角色。

情感上讲,第三幕确是最贴近我的心的。为着写这一段戏,我遭受了多
少磨折,伤害,以至于侮辱。(我不是炫耀,我只是申述请不要删除第三幕
的私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