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结构起来。我常常不是一气呵成的,当然,也有几个戏是一气呵成的。
总之,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写法,别人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
曹禺:

写戏不需要什么框框,要从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形象出发。
宗福先:

请您谈谈,您在写戏时是怎样写好人物的?
曹禺:


要写好人物有很多因素,不过最重要的是对他们熟悉和了解。要常观察,
常思考。在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人物,那么,这些人物的语言、动作有什
么特点,在发生某种事的时候,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每天可记在笔记
里。看多了,想多了,人物就成形了。到时候逼你非写不可时,就能比较顺
利地写出来了。至于说有什么绝招,我没有,也不相信谁有。生活积累很重
要,多看创作也很重要。看十本再好的“编剧法”,可能不顶一部好剧本给
你的教益大。当然主要还是多实践。理论是需要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不能
把理论变成自己头脑里的框框。还是要从生活出发,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欣
赏水平。没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就不会比较、鉴别、吸取别人作品中的好处,
分析自己作品中的缺点。总之要多看、多读、多练。你看过哪些书?
宗福先:

小说看了一些,外国文学名著看得多点,剧本看得少一些。
曹禺:

古今中外有不少好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老是爱说莎士比亚,一
定要读。所谓“四大悲剧”,起码有一两个很值得学习。你读读莫里哀的作
品怎么样?中国现在缺少好的喜剧。另外,要多看戏,可以提高你的舞台感
觉。看戏也不能老看话剧,这样会有局限。各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精彩的
东西。最近在北京演出的川剧《打神》,吉剧《包公赔情》,写得真好。

我还主张多看小说,它可以帮助我们用简练的手法把人物刻画出来,把
动人的故事讲出来。如《聊斋志异》中的短篇至多不过二三千字,但人物、
故事写得很清楚,蒲松龄掌握文字的能力确实好。《红楼梦》、《三国演义》、
《水游传》等,我小时候没事成天读,对我帮助很大。中国的诗词对丰富语
言的表现能力,也很有好处。《天安门诗抄》中有许多好诗词值得背一背。

一个作家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觉得你要读点历史、文学史;
也要了解外国的文学,但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国的文学传统,我们都是从这个
传统出来的。当然这种学习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要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借鉴不等于模仿,模仿是最没有出息的。你现在不宜单打一,戏、小说、散
文、诗都可以写一写。最好还要学会一门外语。
曹禺:

《雷雨》修改后出了一个版本,很糟。一个人应不悔旧作。已经写成了,
就让观众去鉴定吧!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改了这点就牵动了那点。当然,
想成熟了也可以作些修改,但无止无休地改,不是办法。自己存在的问题可
在以后的创作中注意改进。

你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我相信你不会被一片赞扬声所淹没。盛名之下,
其实是很大的累赘,弄不好就会成为包袱,使你今后写戏困难。

(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1期)


闪闪发光的一出好戏

——看《陈毅出山》

看了《陈毅出山》的演出之后,又读了剧本,这对我是很好的学习。这
个戏是空政话剧团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节日,曾经作了反复修改,他们这样
的认真、负责精神是多么可贵!

大家知道,陈毅同志的去世是万分不幸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不可弥补
的巨大损失,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称呼这位老首长。说他是政治家,可以;
说他是军事家,也可以;说他是书法家,可以;说他是诗人,更可以!总之,
陈毅同志是那么值得敬重、值得热爱的伟大的人。在我的一生中给我影响的
人很多,但是陈毅同志给我的教诲,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可以无话不说。我
常常觉得,在他面前,我看见了党。

这个戏把陈毅同志写活了,它使我们看了之后,永久地想念着陈毅同志,
决心跟着他前进。他的一生都在激励我们进步。我看扮演陈毅同志的演员鲁
继先同志演的好,我感谢空政话剧团的同志,他们为党、为人民、为祖国作
了好事。他们的演出,是个闪闪发光的精彩演出。我逢人便说,宣传这个戏,
建议大家去看。凡是看过这个戏的人,意见和我都是一致的。

“出山”这个名字就好。我觉得要演好陈毅同志是不容易的,但是一看
演出,他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教育着我。我觉得“戏”反而短了,看不
够了。我们先说说打动我的地方吧,陈毅同志是军事家,也是诗人。《陈毅
出山》这个剧本在每次安排陈毅同志作诗的地方,都自然极了,这是很难得
的。“回忆”那一段很好,用大段的伴唱反映过去。运用了革命的现实主义
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从回忆回到现实当中去,用的很自然。

有两个人物写的非常好。一个是陈毅同志,一个是韩山河。

关于韩山河的形象,我和一位同志说:“这个形象很好。”但这位同志
说:“还有人说不好呢,说韩山河这个人有点问题,太土匪气了。”我听了,
吓了一跳,韩山河是坚决的革命者,他与世隔绝了三年,不知外面发生了什
么事情,但他仍然在山里坚持斗争。因为太闭塞了,他当然要提出一些问题。
我觉得他异常可爱。《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是非常有蛙力的。封建时代的作
家,尚且能把粗线条的张飞写得如此有魅力,为什么我们革命队伍中的人,
就不能这样刻画呢?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要是一个样子呢?我觉得韩山河对陈毅同志的恨,后
来,对陈毅同志的欢迎,处处都是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因为他不知道外界的
事情。

陈毅同志是怎样对待他的呢?说他是个好同志,“周旋三年很不简单”。
从这里可以看出上下级和同志之间的阶级感情。这些感情都融化在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之中,一点都不牵强。

陈毅同志从来原则性很强。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有一次看完戏,
一起吃夜宵。夜宵很讲究。陈毅同志突然拍桌子:“你们还有心肝吗?农民
在饿肚子,没有吃的,你们还大吃大喝!不行!以后不许这样做!”

韩山河的形象,我并不认为有土匪气。戏里陈毅同志都批了,我们还批
个什么劲呢?

现在写反面人物有个普遍现象:正面人物经常写得好,反面人物总是一


般化。陈毅出山的那一段,搞统一战线,这场戏很重要,但反面人物不鲜明,
不突出,觉得很模糊,不那么活生生的。这恐怕不只是演出,剧本也有关系。
想办法如何改一改。虽然各有各的脸谱。但毕竟是脸谱。我不想求全责备,
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原载《南方日报》1979 年3 月6 日)


看秦腔《西安事变》有感

用戏曲形式塑造领袖形象,塑造周恩来同志的光辉形象,秦腔《西安事
变》是第一个。西安市秦腔一团的作者、导演和演员同志们,非常勇敢地编
演了这个戏,是值得祝贺的。

开始,有个同志告诉我,在这个戏里,周恩来同志说的陕西话,唱的是
秦腔。我当时觉得这简直不可能。总理怎么说陕西话,还唱秦腔呢?那位同
志说:“人家已经那样作了,而且在西安演出,大受群众欢迎。”我心里非
常想看。他们这次来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我尽管又忙又病,还是
看了剧本,看了戏:果然,非同凡响。它的整个路子,完全是按秦腔的方式
走的,而不是话剧的味道。

我特别注意到周副主席的一段唱腔。完全让我服了。那是一段独白。在
复杂的斗争中,在苏英被暗杀以后,周副主席那时非常痛苦,怀着对同志深
厚的感情,先是回过头去,用手帕擦了擦泪,然后开始唱,准备的非常好。
我没看到过总理哭过。但在这里却表现得很自然。唱腔、曲调的设计和运用,
都很成功。把那个时代,把总理对革命的热情,对同志的关怀,用艺术形象
表达出来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现在许多地方剧种,也都敢唱了。我们
应多感谢秦腔敢闯、敢做、勇于实践的首创精神。

对秦腔我不太懂,仅就唱词上注意了一下,有些地方欠妥。如第五场《新
城决策》,杨虎城唱词中有这么两句:“委员长一意孤行调兵将,和红军不
共天一张”。前一句当然不错哩,后一句“天一张”,是否可改一改?一张
这,一张那,说“一张天”,恐怕是没有的。是不是陕西话这么说?如不是,
把它改一改。不然的话,印在纸上,又打在字幕上。。那就不太妥了。这两
句,我试着改了改,想了两句都不太妥。一个是“困难当头狂妄想,决不和
红军共存亡”。还有一个,假如要用“天”字,试改成“和红军不处天一方”,
这也不通。又想改成“把红军看做似虎狼”,但也不妥。因为,那时杨虎城
已转变,对红军有了认识。所以,我又想了这么一句:“硬和红军争短长”。
我问了好几个人,觉得这一句比较好一些,不晓得行不行?

整个戏,我觉得很不错,我看了很受感动。老实说,这西安事变可真难
写了。事件重大,矛盾复杂,头绪纷坛,斗争激烈。蒋介石答应了抗日,后
头还有一大堆事哩,要细讲,这里边问题多得不得了。加之,参加事变的人,
很多还在,各有各的体会,各有各的想法,不同的意见是难免的。现在几个
戏,都写到蒋介石答应抗日为止,是可以的。因为,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好的,
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群众爱国心切,关心的是抗日,只要蒋介石答
应抗日就行了。我老觉得写历史剧,如果要句句处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