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了那样一本十分勇敢而又比较成熟的剧本,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在这位剧
作者身上,我看见了祖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灿烂文艺的面貌。我感到我的小房
间忽然亮起来。我的面前突然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剧作者们,有的坐,有的立,
有的激昂地踱着快步,大家都拿起自己的辉煌的剧作高声朗诵。那愉快的声
音像无数的“惊雷”,从我这狭窄的房间里,冲破墙壁,向四面八方,闪电
一般地发出去,震惊了中国。

在宗福先同志来京之前,我读完了他的话剧剧本《于无声处》。我衷心
地祝贺作者,这位勇敢的青年人,我的年轻的老师。

我要称宗福先同志是我的老师。因为他写出了《于无声处》这样的好剧
本;他说出了全国人民憋了许久的心里话,说出了真话。他冲破了一个“禁
区”。而我们老一辈的和专业的作者却落后了。“禁区”的门被他打开了。

“天安门事件”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怀
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一九七六年清明时节,千百万人民群众在天安
门广场,就是这样战斗的。

那个时候,我的孩子们天天到天安门广场去,深夜才回到家,没有一丝
一毫的倦容。我整天都在等她们,她们给我讲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一切,把
抄来的诗词念给我听。在那几天里,我们常常是一夜夜地交谈,兴奋着、激
动着,同时,也深深地忧虑。四月七日以后,家里沉默了,天安门广场沉默
了,历史被颠倒,人们的心被扭曲。罪魁就是“四人帮”。但是,天安门广
场的群众运动撒下的火种,始终在人民的心里亮着。有这样的人民,中国的
前途是光明的。

粉碎了“四人帮”,人民在天安门立下的志愿,得到实现了。那时造成
的许多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今天,天安门革命群众运动终于在舞台上得
到了反映。这是件了不起的、令人高兴的事,人民会坚决而热烈地拥护。人
民群众将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因为人民懂得了他们是中国的主人,历史的
主人。

我家中有各种版本的《天安门革命诗抄》,有第二外国语学院童怀周编
的,有自动化研究所编的。。我和孩子们因能得到这样的一本,欣喜万分。
夜晚,在灯下,我细细地、一首一首地读过,从那些诗歌中,我看到人民的
力量与真诚的情感。这些诗歌是不朽的,因为它们在中国的光明与黑暗的搏
斗中,是炸弹,是旗帜。这些诗抄给予人的教育和鼓舞是不可限量的。

《于无声处》一剧中的欧阳平,正是编了一本这样的革命诗集——《扬
眉剑出鞘》。在“四人帮”猖獗万分的时候,他编出诗集,散发了。他完全
了解“四人帮”的残暴,完全想到了他会就此失去自由。妈妈梅林所遭受的,
也许他也要遭受。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拦住他,因为他不能违反自己的心。他
热爱祖国,不忍看到中国被“四人帮”毁掉。他热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
能允许“四人帮”的中伤。他看穿了那些极“左”的面孔,极“左”的口号


和种种倒行逆施。欧阳平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战士,他要说真话,尽管这
代价也许是生命。这样的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的英雄。作这种说真话
的英雄绝非容易。有很多人在咬牙沉默,有一些人冷漠的闭着嘴。还有的人
只得违心他说话,另有一类人无耻地吹捧。中国实在需要欧阳平、韩志雄、
庄辛辛、李春光这样的同志,有他们,中国便不会是无声的中国。

还有一种人,没有骨头,没有灵魂,没有信仰,没有人味。《于无声处》
剧中的何是非就是如此。他并非看不出“四人帮”所干的坏事,并非不知道
人民的仇恨。他没有迟钝到这一步,更不可能如此单纯。他们是押了赌注的!
他们以为着准了风向,看准了江山属谁,便把性命、官职等等,都押在这一
赌注上,押在“四人帮”这一头。为此,他们可以丧尽天良地做事,诬陷,
告密,出卖,关押,杀害。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活着,人们视他为狗;死了,
人们视他为粪土。

《于无声处》,正是写了一九七六年的中国人民与“四人帮”的搏斗。
以天安门事件为背景,集中在两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场景,集中在一天之内。
情节紧凑,发展急剧,引人人胜。《于无声处》这个名字也起得好。好,于
无声处听惊雷!

天安门广场的革命群众运动是一声惊雷。今天,宗福先同志写了这个戏,
可以说是一声惊雷,教我们敢于打破禁区,打破“四人帮”设置的条条框框。
没有无所畏惧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就不可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真实面
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写天安门这场革命运动的不只是宗福先一位同志,有很多有志之士都在
写,有的已经写出来了。北京更是大有人在。因为这里是发生地,人们永远
忘不了那时的一切。我非常希望能早日看到这些作品。尽管不一定每个人都
写得很好,很成功,但是我祝愿他们努力地写,写出人民的心声。

(原载《人民日报》1978 年11 月16 日)


谈吉剧

我看了吉剧的三个戏,这是百花园里一朵非常美的鲜花。它是一个新剧
种,但它能够吸收各剧种的长处,这是它一大优点。吉剧的主要根据是二人
转,它把二人转里好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了。这一是领导的好,二是群众创造
性非常强,艺术家合作的好,发挥了智慧,各位同志演的很有自信心,人情
人理,入木三分,演的狠哪!无疑问,这是从生活中来的。

三个戏,我最喜欢《包公赔情》。当然都不错。《闺戏》活泼,三个姑
娘,三种性格。《燕青卖线》武丑演的好。我看过京剧《赤桑镇》,没给我
留下什么印象。看了吉剧《包公赔情》,使我产生了不起的感觉。它人民性
强,表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看戏曲这样感动我,还是第一次。念一段
唱词,包公唱:

嫂嫂难消杀子恨,
要责倒有剑一根。
包拯性命何足论,
惜的是陈州百万民,
千家万户炊烟断,
妻离子散痛断魂。
嫂嫂若有爱民意,
你等我放粮归来,
死也甘心!


这词真好!唱完这一段,跪在嫂嫂面前,戏到了不可解决的当口,王凤
英唱道:

眼前跪定小包拯,
却好似陈州百万民。


接着伴唱重复着下句(想不到吉剧还有川剧式的伴唱)。没想到这样一
转,突然把人物境界提得这样高。这句子多好啊!这是伟大的感情。往下听:

(嫂)千言万语难入耳,
他为民一跪动我心。
他为那百姓饥寒肝肠碎,
我怎该为一孽子泪沾襟。
擦干泪痕搀三弟,


(白)嫂嫂跪的并非是你,我跪的是你那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
(包)多谢嫂嫂不责之恩。


难道不应该向这样的人物学习吗?接着嫂子做了一番检讨,检讨的很
好,我通过了(众笑)!她是这样检讨的:“三弟!嫂嫂一时贪恋母子之情,
险些误你放粮大事。三弟,请速登程!”风波平息了,嫂嫂举起酒杯唱道:


(嫂)三弟你请饮这杯酒,

(伴)这杯酒千斤重,
点点滴滴透深情;
一为你赔礼二饯行。


(包)接过嫂嫂酒一盅,
铁石的人儿泪纵横。
若非贤嫂明大义,
这场风波实难平。


这词写的精采,有人民性!我有一次看《除三害》,这戏就有人民性,
是写自我改造的,我看完后,给演员写了一封信。我看《包公赔情》要好好
宣传,这里包含着很深的东西。没想到这样好。这就叫古为今用。你说清官
不好?不对嘛!我认为这一段可以大书特书,因为这样的戏在中国舞台上不
是很多的。这说明了应该怎样整理传统,推陈出新。

再一个是眼泪的问题,我觉得演员激动流泪是难得的。当然流眼泪要发
自内心。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里有这样一段台词:“这一个伶人不
过在一本虚构的故事、一场激昂的幻梦之中,却能够使他的灵魂融化在他的
意象里,在它影响下,。。他的眼中洋溢着热泪,他的神情流露着仓皇,他
的声音是这么呜咽凄凉,他的全部动作都表现得和他的意象一致,这不是极
其不可思议的吗?”它说明演员为剧中人物的感情所感动,在认真演出中落
下眼泪。演员流泪是必要的。

附注:此文摘自《首都戏剧界关于吉剧的座谈会纪要》,并另题名。

(原载《吉林日报》1978 年12 月8 日)


惊雷的回响

——在《人民戏剧》编辑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先后召开话剧《于无声处》座
谈会上的发言

现在出现了《于无声处》这样一个好剧本。“于无声处听惊雷”嘛,“惊
雷”一响,全国响应。听说北京有十几个、全国有五十多个剧团要上演这个
戏。今天这个会,大家来得非常踊跃,可说是首都戏剧界的一个盛会,可是,
比起全国的盛况来,我们这个会又是小小的回响了。

戏的演出还没有看到,剧本读了两个晚上。真是个了不起的好戏。党中
央要求我们: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
点。这个戏全做到了。作者宗福先同志今年才三十一岁,是工人业余作者,
我们专业戏剧工作者确实应该向人家好好学习。首先在他思想里根本没有什
么“禁区”,也没有什么“余悸”,政治上非常敏锐,大胆。再一点,我感
到作者非常热爱我们的周总理,什么力量也抑制不住他的这种热爱之情。第
三,作者非常痛恨“四人帮”,鞭笞得十分有力。第四,这个戏在艺术上是
很好的。单说最后一幕的那个闭幕,平地一声惊雷,结束得真叫好!既点了
题,又余味无穷。我先说到这儿,将来看过演出我们还要再谈,一定谈它个
痛快!希望大家热烈发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