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名著《国民公敌》的时候,曾被当时的反动军阀压制过。

对于易卜生的熟悉,不仅限于我个人。五四时期,易卜生的作品就已经
被介绍到中国,在人们中流传了,在当时我国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和争取妇
女解放的斗争中,起到进步的作用。鲁迅先生在他所办的《奔流》刊物中,
曾发过易卜生的特集,向中国人民推荐这位挪威作家。早在一九○七年,鲁
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向中国人民介绍了易卜生,说他是“忿世
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鲁迅还曾以《娜拉走后怎样》为题发表了演说。
在易卜生的名著《玩偶之家》一剧中,女主角娜拉出走了,这正是易卜生所
提出的尖锐的社会问题。娜拉对于宗教、道德、法律、婚姻的怀疑,也正是
作者想要启发于观众的。然而娜拉的出路是什么,易卜生却没有给予答案。
鲁迅先生在他的讲演中给了“娜拉”以深刻的评价和分析。

易卜生的早期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他的剧本大多取材于民间的
传说和英雄的故事,富有浪漫的色彩。当他的作品逐渐显示出现实主义倾向,
而他成为一位“问题剧”的作家,向读者提出种种社会问题时,他遭到了当
时反动势力的攻击。易卜生忿而出国,直到一八九一年才回到他自己的祖国。

易卜生鄙视旧社会制度的腐朽、虚伪。在一个时期,他的剧本向人们提
出许多社会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如《社会支柱》、《玩偶之家》、
《国民公敌》、《巨匠》等等。他所反映的是挪威社会广泛阶层人们的思想
和生活,因而使得观众们跟着他剧中的人物去思考、讨论、质问。在这之中,
易卜生是在努力地挖掘当时社会的病根。当然,易卜生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
受着当时社会条件和他自己思想的一定限制。

易卜生是世界上有独创性的戏剧家之一。他在创作的内容和技巧上都开
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是挪威戏剧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恩格斯在一八九○年给保·恩斯特的信中,谈到了易卜生,谈到了挪威
的文学。他写道:“挪威在最近二十年中所出现的文学繁荣,在这一时期,
除了俄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媲美。这些人无论是不是小市民,他们创
作的东西要比其他的人所创作的多得多,而且他们还给包括德国文学在内的
其他各国的文学打上了他们的印记。”恩格斯还指出,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


怎样的缺点,它们却反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还有自己的性格
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学习恩格斯的这封信,使我们懂得了如何使用唯
物辩证法的观点来了解易卜生,并汲取他的艺术精华。

今天,在挪威,易卜生这个名字依然在闪着它的光辉。我的一位朋友,
不久前到挪威访问过。他告诉我:挪威的人民说,易卜生的剧本所反映的是
地道的挪威的人物,挪威的环境,挪威的特点。易卜生被认作是挪威的光荣。
当我的朋友对他们说,中国人民也很熟悉易卜生时,他们感到由衷的欢欣。

从二十年代,我读易卜生的剧本,到今天听我的朋友告诉我,挪威人民
对于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我深深地为中挪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所感动。
中国解放以后,从五十年代初期,挪威就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中
挪两国的交往与日俱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起来了。我们两国人民在
感情上有了更深刻的相互了解。中挪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发展,两国人
民之间的友谊日益深厚。

易卜生,这位全世界的戏剧巨匠,播下了文化艺术的种子,友谊的种子,
这种子终于抽芽含苞,必将在中挪两国人民之间结出丰硕的果实。

他永远存在人们的心中。中国第八世纪伟大诗人杜甫吟泰山说:”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易卜生的时代,易卜生是戏剧创作天地中的高山
流水,人们的知音。他是挪威人民的骄傲,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
珍珠!

(原载《人民日报》1978 年3 月21 日)


看话剧《丹心谱》

苏叔阳同志创作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丹心谱》,是一个很好
的话剧。我曾看过联排,彩排和演出,每一次观看,心中都十分激动。我想,
使我激动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主要还是剧中的人物给予我的深深的感触与感
召。

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得写戏主要是
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而刻画人物,重要的
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
是来源于这一点。《丹心谱》,正是努力地在刻画人物上下了功夫的。

我曾和许多人一起看过这个戏。有逻辑思维的科学家(当然,他们也用
形象思维而且有丰富的感情的),有饱经风霜的老干部,还有我年轻的孩子
们。我和他们一起落下了感动的泪水。我想,这就是因为剧中的人物,从各
个不同的角度,触动着,振动着、激动着我们的心,从而教育了我们。之所
以能达到这样的境地,首先,这些人物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就是说,真
实。我相信,有许多老科学家会在老医生方凌轩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方
凌轩的独白,正是他们的所思,方凌轩的经历,正是他们曾走过的路,而方
凌轩又是更加强烈地,鲜明地,集中地表现了他们,这些为社会主义祖国的
科学事业献出终生的人。

方凌轩,这位老知识分子,他作为剧中的主人公是成功的。他耿直,刚
强,纯洁。他心不存私念,敢于直言,认真不苟。性格表现得很突出。这位
老医生深深地爱他之所爱,他心中的圣火与光明——敬爱的周总理。他卑视
那些丑类,并且,决不以轻蔑了之。当他洞察了“四人帮”及其亲信的阴谋,
他凭着自己正直的心,奋勇地迎上去,给以痛击!他并不感到自己是英雄,
他是在行他的路,而这条路,正是毛主席、周总理为他指出的。

作为方凌轩的女婿庄济生,那又是另一番“功夫”了。这是一个伪君子!
他从政治上投机,到科学上撒谎,从出卖原则,到出卖灵魂,而这一切都来
自他极端的利己主义!说他是一个“风派”人物,我觉得很合适。庄济生并
不张牙舞爪,丑态百出。他是在他的生活中,或说在戏剧的发展中,逐渐地
暴露了他污浊的内心。他自以为精明,在政治大搏斗的漩涡中,不被吞没,
最好是扶摇而上,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以至背叛人民,用他卑劣、渺小
的心胸,对待人民无限崇敬和爱戴的周总理。然而他有着伪善的面孔,一个
“孝顺的女婿”,一个“忙碌的党委委员!”谁能说,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
样的人呢?“四人帮”的社会基础正是这样一伙为自己而活着的丑恶小人。

耿直的方凌轩终于真正地认识了他!戳破了他空虚的内心!方凌轩怒斥
庄济生那一段戏是很精采的。剧作者只用了简练而有力的几句话:“滚!”
又一声:“让他和我划清界线!锁上大门!”让人们感到斗争如此地切肤相
关,又如此地惊心动魄!

这样的一对翁婿,从思想上的水火不容,而发生深刻的矛盾,剧烈的冲
突。正是通过这点,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直至最后的决裂一场!夫妻、
母女、翁婿,曾是血肉相连的人物之间,发生了深刻的不可调和的斗争!庄
济生被同志、家人、历史所唾弃!然而方凌轩最后对他说:“在你面前还有
两条路:一条路,彻底毁灭;另一条路,改过自新。只要你能走上自新之路,
我们方家的大门还是为你敞开的!”但得到的回声,是庄济生因空虚、孤立


而发出的歇斯底里的“笑”,这些都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很好的披露!试看,
如若没有这些笔墨,人物无力,那么再曲折、离奇的情节,也难以触动观众
的心。

《丹心谱》一剧中,人物是有力的!除了方凌轩和庄济生之外,其他人
物也十分生动。

其中方凌轩的至友,对当时的政治情势爱发个“牢骚”的老中医丁文中,
就很有独特的个性。他有一副锐目,看人入骨三分,又有尖利的喉舌,与“风
派”人物每见必战,击中要害!人物的语言痛快、淋漓,令人不忘!

再有,方老的学生郑松年,我觉得他像一株质朴的树木,根扎得深,因
而立得牢,邪风不染,污泥不沾,可亲而又可爱!

方老的家人,妻子吴愫心,女儿方静淑,也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她们母
女二人,一个爱丈夫,一个爱父亲。然而她们不仅是作妻子的爱,作女儿的
爱,她们是爱方凌轩的心,这样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她们患难与共。在方静
淑与她的丈夫庄济生关系的处理上,毫不生硬。人们完全能够理解这样一对
夫妇决裂的结局。并且为方静淑离开了耻辱而宽慰!

院党委书记李光,这个人物我也认为是成功的。他的每段戏,都不妨称
之为恰到好处。他没有慷慨陈词,也没有绵绵话语,然而作为一个党的工作
者的形象,是感人的!他不以激昂、强勇而耀人耳目,而是以平静、沉着、
真诚而动人肺腑,正是他引导方凌轩认识了斗争的实质,并吸取了力量!剧
中其他的人物,报社记者梁晨,方凌轩的侄孙女吴丽芳及退休工人老赵等等,
都是活生生的,各有特色。甚至连没露几次面的那位“贾宝玉”陈新生,也
如同小火花,闪出了亮光!

我对这些人物很有兴趣。正是因为作者成功地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及他
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满腔热情地歌颂周总理,歌颂忠
心耿耿为人民、坚持科学研究的医务工作者,无情地鞭挞“四人帮”及其亲
信。写戏在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