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农业战线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如何处理(《激流勇进》、《李双双》等);
怎样才是科学实验中的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态度(《激流勇进》);又如,
生活中的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斗争(《千万不要忘记》),
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斗争的敌我矛盾(《霓虹灯下的哨兵》、《第二个春天》),
工农业战线上的阶级斗争(《箭杆河边》等),生产战线上比、学、赶、帮
的运动中先进与落后的关系(《一家人》),高级知识分子不断改造的重要
(《三人行》),全民皆兵的伟大军事思想(《南海长城》)。这些问题在
近来的优秀剧本中得到了比较深刻的反映。看了戏,我们更理解了今天的时
代精神和我们在革命斗争中应站的位置。可以说,这些优秀的剧本是时代的
号角,催动我们团结一致,昂首前进。

话剧能获得这些成绩,并不是偶然的。如果没有党中央多年来的教育和
指示,没有八届十中全会给我们的思想武器,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看当前的
斗争,这次话剧创作的丰收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
剧作者们才开始从复杂多样的生活中看出问题,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他们才
能体验、分析、研究一切阶级、人物和生活。第二个原因,这些年剧作者们
深入生活,参加各种战线上的斗争,和工农兵一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他们从生活斗争的实践中获得了创作的源泉。第三,剧本的成功和当地党的
领导,甚至更高的领导,有密切的关系。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
思想主题的酝酿,以至于台词的锤炼上,都或多或少依靠了党的指点,这是
一个成功的指导创作的经验。由于党一直是高瞻远瞩,具体指导,一抓到底,


许多剧本才有现在这样优异的成绩。另外,群众的智慧和帮助,也丰富了剧
本的内容,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自然,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思想与艺术上
的成就是剧本成功的主要力量。但是领导、群众、作者三结合的创作方法无
疑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看了这些优秀剧本,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它们不只在思想上给予我们
深刻的教育,在艺术上也是光采夺目的。现在我仅就一个戏,哈尔滨话剧院
丛深同志写的《千万不要忘记》谈一谈我学习的感想。



《千万不要忘记》是一个很出色的剧本。我看了演出,读了剧本。它使
我震动,促我思考,叫我不能忘记身边一件严峻的事实:日常生活中,资产
阶级思想意识正在隐蔽地或者露骨地和我们争夺接班人。

像剧中开鲜果铺的姚母一类的人,难道我们的身边没有吗?我们认识的
年轻人的思想感情,不也有被这类三亲六故“下了蛆”吗?大规模的急风暴
雨式的阶级斗争虽是基本结束了,毛主席却一再教导我们:“。。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
甚至是很激烈的。”资产阶级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远没有完全消灭。生
活中有一些“姚母”,“用他们日常的、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腐化活动”,
涣散无产阶级的接班人的革命意志。这些人虽然在人口上比例不大,但一有
机会,他们便影响人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些人的思想,
是和无产阶级敌对的,不能两立的。这些思想所及之处便有可能成为修正主
义的温床。姚母这一类人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的,但他们的恶言恶行,如果任
其发展,必然会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有所损害。这些人,不管他们是否意
识到,事实上是为资产阶级复辟开辟道路。

丁海宽这个人物向我们大喝一声:必须和这些病菌一样的东西进行针锋
相对的斗争,这是一种容易被人忘记的阶级斗争,我们千万不要忘记!

这声警钟敲得响亮、及时。这出戏也有力他说明另一个真理:只要使大
家认识了这种阶级斗争会长期存在,提高警惕,则无论资产阶级敌人如何隐
蔽,加何进行腐蚀活动,他必然被指着鼻子拉出来,被看作过街的老鼠,被
目光锐利、坚持真理的工农群众所铲除。

因此,作者所安排的环境和人物的关系是典型的、真实的。(有几个人
物,如了海宽,丁少纯,丁爷爷,丁母,季友良,和小业主姚母等都写得很
生动。)一台戏里,写了许多正面人物。这些生气勃勃的正面人物,有的可
能犯错误,有缺点,但他们都是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贡献自己力量
的人。这样写,便写出社会主义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心情,写出一个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的时代风貌。大家有革命干劲,大家对前途有信心。

老工人丁海宽是清清楚楚地意识到新社会的巨大力量的。剧中的姚母,
这个被识破了的过街老鼠,挎着包袱要下屯,找她在农村中的女儿的时候,
丁海宽出乎儿子、儿媳意料之外,留住这个开过鲜果铺的亲家说:“别走了
亲家母!走到哪儿还不都是新社会呢?。。”这一句话包含着无产阶级对革
命的信念,仿佛他在庄严地对资产阶级思想宣判,资产阶级思想在新社会到
处都站不住脚,早晚必然被消灭。“姚母”的思想哪里也吃不开。丁海宽正
确地估计了这一场在思想领域中长期、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千万不要忘记》的作者的阶级感官是敏锐的。他在许许多多。日常惯
见的小事情上,嗅到一种与无产阶级相敌对的东西。他下去做党委工作。他
在一个电机厂里跟一位二十几岁的“老”师傅当徒工。他住在工人的单身宿
舍里,和一些苦水里熬出来,政治觉悟高的老工人在一起;也和一些技术高,
聪明伶俐,从戴红领中,入青年团,一路顺风,一两句话就可以写完自传,
但在政治上却显得十分幼稚的小师傅们在一起。他结识了不少先进工人。他
们身上不带一分钱,整天爱钻图书馆,想革新,想改进。除了进车间,便是
搞试验,他们创造很多新工具。许多单位来取经,他们不骄傲,还是勤勤恳
恳,一心一意,干他们热爱的工作。他们不想任何享受、浮华,不盘算自己
的工资高低。他们的心,整个地放在党的革命事业里。他们认为这样的生活、
工作、研究便是一种崇高的快乐。别人提起生活上的享用,他们说:“想那
些东西是无止境的,没什么意思!”这就是今天社会主义的典型的工人。

但是,作者在这一片欣欣向荣、如花似锦的工厂生活里,也看见一些旧
的、不健康的东西。生活里偶然也露出一些不对头的思想、言语和行动。工
人们的三亲六故谈笑之中,有的人表现出对浮华享乐生活的羡慕,有的人鼓
吹投机取巧的行为。有个别思想幼稚,但也可以说是糊涂的青年工人,有时
却对这些错误的言语、行动采取淡漠的态度,有时甚至受了影响。这些细小、
琐碎,刚刚冒头的东西使作者不安,吃惊,焦虑,思索。他感到这些东西像
水银泻地一般,哪里有空隙,哪里便要钻进去!不去提防,简直是无法封锁
住的。

他被那些“小师傅”们的姐姐、岳母、叔叔、大爷们给他们思想上的毒
害,大大震惊了。有一个自小到大,一直受党的养育的青年工人,接触了恶
亲坏友,便渐渐分不清是非,看不清美丑,竟和这些坏思想坏意识和平共处,
被他们牵着走上另外一条道路:羡慕高工资,要手头阔绰,居然想做取巧的
事情了。作者感到这里有问题。但还摸不清这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它有多深、
多广。当时一般干部群众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斗争,对我国社会中现有的
阶级斗争还不像今天这样敏感。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敌对的资产阶级思想向
我们进行“渗透”,进行“溶化”的危险。

直等到作者读了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再读
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深深体会了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
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以后,他才有了明确的认识,仿佛关在黑屋里摸来摸
去,碰到些东西,不知是什么,一下子照亮了,才看见磕手碰脚的就是这些
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指点,有了这个指路明灯,他准确
地理解了他所接触的现实,更深地觉到了阻碍人们前进的资产阶级思想的顽
固性。原来,我们要向后一代“传”道理,“传”思想;他们也要向后一代
“传”道理,“传”思想。正如毛主席说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
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这是两条道路的
斗争,是关系无产阶级大业兴废存亡的问题。

这个剧本给我的印象:作者是一个敏于观察的人。他能用毛泽东思想分
析、研究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而不被淹没在大量的生活素村里。他有深厚的
革命感情,但是,只有当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理解事物的时候,他才能


看清楚生活中那些有问题的现象,才能把感觉到的问题搞明白,才引起他更
深刻的感受,才有可能产生抑制不住的革命的创作冲动。毛主席说:“感觉
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为什么《千万不要忘记》这个剧本指出的问题那样震动我们,教育我们,原
因之一是作者的毛泽东思想和阶级感情在这部作品的创作里起了作用。



任何剧本都应该在思想、人物、结构、语言上见功夫。四者都见光采,
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力主题服务,才能使我们既受到深刻的教育,也能得
到较高的艺术快感。写一部好作品是艰难的,需要作者既懂政治,又懂艺术,
更需要他肯下工夫: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地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