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他所说的话一样。他的英雄主义差不多没有外表的光采。”这是多么困难
而复杂的任务,来描写像列宁这样一位巨人。但是作者抓住主要环节,他把


伟大的领袖列宁和人民的亲密关系真实有力地描写出来。他使我们深深感到
领袖列宁的伟大中的朴素和他朴素中的伟大。

高尔基说,列宁的思想像指南针一样,总是指向着劳动人民的阶级利益,
这一点在《带枪的人》里,剧作者是完全做到了的。伟大。的列宁对党和革
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对同志们的恳切、亲密和热爱,他对敌人不留余地的
忿恨和憎恶,他的智慧和伟大的洞察一切的力量,他处理问题的明智、迅速
和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他的利刃一般地对敌人的无情讽刺和在同志们当中的
舒畅和幽默,他对劳动人民的发自衷心的关怀,——这一切在短短几次列宁
的出场里,已经鲜明地显露出来。自然,完完全全把列宁这样伟大领袖的精
神,用艺术形象表现在读者面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苏联的文
学已经向全世界贡献出这样一个卓越的榜样。在这个剧本里,列宁和人民的
动人形象,已经成为永远能教育人,鼓动人,提高入的战斗性和热情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要依靠群众,永远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便是伟大的苏联共产党
永远不可战胜的缘故。包哥廷出色地描写了党和人民的关系,描写了工农联
盟的伟大力量,这便是这个剧本长久吸引住人们的心灵的所在。

第二幕第八场,列宁和农民士兵雪特林在斯莫尔尼宫的走廊上偶然相遇
的那一段,是全剧中最动人的一场。谁能忘记伟大的列宁亲切、朴素、有力
的对话呢?一切都像在我们眼前发生的真实一样地清楚。作者写出列宁对于
这个农民出身的兵士自然而真挚的关心,他的一眼看透主要问题的智慧,他
的富有极大鼓动力量的准确而显明的逻辑。雪特林——一个觉醒了的被压迫
的农民——开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决心捍卫十月革命胜利的成果,要
紧紧握住苏维埃政权伸出来的手,从此自己掌握和平的事业。这一切都是自
然而生动,像阳光照射下来一般地明朗、真实、集中地印在我们的心里。这
便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最有力量的笔触。

《带枪的人》是一面十月革命的镜子。它照见了推动革命前进的积极因
素和人物,也照见了丑恶腐朽的反动的渣滓。剧中第一幕第四场,帝俄大资
本家西比尔采夫、大地主伏尔加人、西欧化的资本家等等是共产党的死敌。
他们说,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扑灭布尔什维主义,这些人要联合一切反动
的党派“和衷共济”地把俄罗斯献给德国人,因为在他们的面前只摆着一个
使他们战栗、恐怖的问题——布尔什维主义。大资本家西比尔采夫说:

“。。那么,一切事情都顾不得什么体面不体面了。我们应该毫无愧色
地自觉地把彼得堡让给德国人,建立德国的政权和德国的政体,把‘同志们’
一个一个的绞死,给俄罗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这和我们在整风初期听见那些恶毒的人们扬言要杀死所有的共产党人,
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造成中国的“匈牙利事件”,欢迎资本主义的复辟,
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剧本所描写的那扫”着革命招牌,实际做着资本主义
代理人的孟什维克和“活动家”们,他们更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毒恶、最卑
鄙的敌人。他们和中国今天的敌人有同样阴险、肮脏的嘴脸。

剧中斯大林对即将出发的赤卫队员们说:“对劳动人民的敌人用不着仁
兹!”

在这场极端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里,我们必须无情地消灭一切反动势
力。垂死的资产阶级在未完全死灭之前,总是在伺机而动,寻找革命阵营的
缝隙,阴谋破坏。这在我们过去和今天的运动中已经屡次证明了。

十月革命翻转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便


能领导人民所向无敌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造
成了解放八年来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中共中央委员会在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说:“尽管我国的革命有自己的许多优点,可是中国
共产党人把自己所干的事业看成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继续。”这是完全正确
的。

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人民从未问断过给中国人民以巨大的帮助。我们把
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无私援助比之于滚滚的长江、巍巍的昆仑,那是山高海深
的永不磨灭的情感。无论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建设上,中国人民的伟大
成就是和这些年来苏联人民的无私帮助和先进经验分不开的。中苏两国人民
之间的深厚友谊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在戏剧艺术里苏联戏剧艺术的卓越成就和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影响,同
样,苏联优秀的戏剧专家的教导和指点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这些同志的
崇高的友情是永难忘怀的。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能以这样的规模演出《带枪的人》这个戏,便是和过
去苏联专家对我们有力的帮助有极密切的关系。这次演出又蒙苏联文化部、
苏联大使馆和莫斯科瓦赫但戈夫剧院给我们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更使我们
十分感谢。

《带枪的人》的演出,虽然给我们极大的光荣和喜悦,我们却深深感到
我们今天呈在观众面前的艺术创造,还是不容易达到观众对我们的期望的。
但是我们鼓起勇气排演了这个戏,为了在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节日里,表达
我们的欢喜和中国人民对苏联人民的难以形容的感激。自然,我们更希望借
着这个戏的演出,使我们和观众一道进一步地受到深刻的共产主义的教育。

热烈庆祝全人类的节日——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全世界人民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万岁!

伟大的苏联共产党万岁!

中苏友好万岁!

一九五七年十月
(原载《戏剧报》1957 年第21 期)


漫谈《英雄万岁》对战争题材的处理

杜烽同志的五幕话剧《英雄万岁》,是继电影《上甘岭》和话剧《地下
长城》之后,在银幕和舞台上反映伟大的上甘岭战役的第三部作品。尽管上
甘岭的英雄事迹已是家喻户晓,尽管这里并没有多少“离奇曲折”的情节,
和所谓“诱人的爱情故事”,但我们看过这个戏,总不禁激动和振奋,受到
极大的鼓舞。

在戏一开始的序幕里,作者就生动地展开了一幅朝鲜人民热烈支援前线
的图景,鲜明地表现出人民战争的特点,阐明了这个战争乃是中朝两国人民
共同保卫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一场正义战争。因此,它才具有这样广泛而深
刻的动员力量。中朝人民所以这样积极参加这个战争,并非由于他们“好战”,
而是在党的教育下。根据自己切身的经验,深深懂得:要生存,要和平,就
不能害怕战争。作者在这里简练而有力地指示出这个战争的人民性和正义性
的特点。这是胜利的基础。毛泽东问志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物”而
是“人”。正因为我们贯彻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充分发挥了人的能动性,
尽管这个战争充满着困难和艰苦,尽管面前的敌人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如何的
强大优势,中朝人民却毫无惧色。不管敌人加何强大,在觉醒了的人民面前,
它总是一只纸老虎。正是在这样思想的教育下,人民军队才成为无故的力量,
创造出惊天动地的英雄业迹来。《英雄万岁》中的人民和战士,都是热爱和
平的,但是他们清楚地懂得战争与和平的意义,正是为了保卫和平,他们才
自觉地去战斗,甚至不惜牺牲。他们对敌人,从来不抱任何幻想。正像第一
幕里步行机员玉保童说的:“帝国主义是属狗的,软的欺侮硬的怕。因为咱
们把他打疼啦,所以他才坐下来跟咱们讲和。。既打得它坐下来不解决问
题,这一次就把它打爬下,叫他爬在桌子底下跟咱们讲和。。”这是战士们
身上的朴素真理;正义的战争在战士们心目中,是闪烁着革命理想和革命荣
誉的光辉的事业,并不是像某些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残酷和可
怕,是“痛苦的,没有欢乐的”祸害,不!《英雄万岁》中的人物,和现实
生活中的一样,都是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地迎接战争的考验的。把人民战争
说成是痛苦,用感伤和眼泪来描写战争,是不符合我们历史的事实的。《英
雄万岁》中的人物,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气概,不论是指挥员、战斗员,也
不论是男女大小,他们都那么热情洋溢,如生龙活虎。在他们身上,共同地
反映着一种生气蓬勃、热烈明快的调子。这些年轻人的心灵里,洋溢着共产
党的阳光,浑身充满着热力。就是这种热力,帮助他们战胜了坑道斗争中难
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作者写出了坑道的艰苦,也反映
了战争的残酷性,但却没有感伤主义的情调,也没有阴森恐怖的气息。更多
的是战士们烈火般的革命热情,和一颗颗热爱祖国、热爱荣誉的心。“就是
天塌下来,也要想法把它接住!”这就是战士们的豪言壮语。在坑道生活最
艰苦的时候,他们写信给首长说:“我们到坑道已经七天。身体健康,精神
愉快。同志们情绪高涨,信心很足。虽有困难,不在话下。。”

“虽有困难,不在话下”,这两句简单而幽默的活,包含着多么崇高的
思想,豪迈的气概,和坚毅的性格啊。正像坑道指挥员曾国光说的:“咱们
从来就是脚踩着困难走向胜利的。”

《英雄万岁》也反映了战争中人的牺牲。作者没有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感伤和怜悯的情调,来玷污上甘岭的英雄们。也没有把这些克服困难的行为,


写成是“求生的本能”。这里作者比较真实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