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

写《日出》时,我才二十四岁,对社会科学根本不懂。虽然那时我也曾
努力想读《资本论》,但是一章都没有看完,因为我确实看不懂。对于共产
党也不甚了了。《新青年》我看过。北平当时有个《晨报》,报上记载李大
钊同志英勇就义的情景,给我印象极深。使我明白世界上有这样为宣传真理
而置性命于不顾的伟大人物。我感到这种人真是了不起。当时我不知道共产
党人是什么样子,其实他们就在我身边。我中学时有个同学叫郭中鉴,是个
革命者,平时沉默寡言,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功课很好,经常为同学们补
习功课,是我们的班长。后来被北洋军阀抓走,受尽酷刑,在法庭上侃侃而
谈,义不受侮,举起手铐掷在军法官的头上,不久被杀害。这个同学给我的
印象极深。我在高中时还有一个同学叫管亚强,我们同住一室,经常在一起


聊天,他现在已是老革命干部了。解放后,他告诉我那时他就是“C。Y。”。
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很早就看了。总之,那时我知道世界上存在一种追
求光明的人,都是些好人。但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时并不明白。

当时我四周更多的人,就是《雷雨》、《日出》中那些人。对于这些人
我太熟悉了。对于那个社会,今天年纪轻一点的同志们知道得大少。但是对
于那个黑暗、复杂的社会不了解,要演好《日出》是很难的。我希望年轻同
志看看当时或更早一点的报纸、杂志、画刊;鲁迅、茅盾、巴金的小说;左
联青年作家描写旧社会的诗歌、小说、戏剧与报告文学,还有清末的谴责小
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从那里你们会知道人可以
复杂到什么程度,你会大吃一惊,人与人可以有天渊之别;有些人根本不是
人,是畜生,是禽兽。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与《日出》所反映的,自然
不完全一样,但是将会有助你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在刚才列举的文艺作品中,那些清末的谴责小说里,
只有黑暗,没有光明。这一方面是作者对腐败的清末政府十分失望,他们眼
里的国家好像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日出》不是这样。这个戏一方面揭露
生活十分腐败,社会极其黑暗。另一方面,在这个戏里,我希望能写出赋有
强烈生命力的东西。这种想法大约表现在《日出》所写的,是一个极矛盾的
世界,戏里写的是黑暗的社会,我没有把光明写出来。但是黑暗已经到头了。
在这个黑暗世界里,人跟人纠缠着、搏斗着。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这帮脑满
肠肥的东西们早点打倒。至于如何把这批家伙打下去,我当时还认识不到。
所以在这个戏里没有一个真正新兴力量的代表。方达生并不是这样的人物。
他只是在渺茫中摸索着。也许陈白露爱过的那个诗人是这样的人,可是他寻
找光明去了,在戏中没有出场。

我动笔写这个戏时,头一个要表现的观念,就是陈白露说的那句话:“太
阳要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个“我
们”,不是今天的人,也不是那时的革命者,而是指要被打倒的人们,其中
也包括陈白露在内。陈白露不是不想追求光明,但她没有成功,最后堕落下
去了。

但是我对社会的新生力量寄予着很大希望,这表现在全剧最后的“夯歌”
中。夯歌的歌词是我创作的,它代表一种新型人物,这就是工人。演出中,
一定要谱出一曲好的、真正的夯歌,不一定用刊在剧本中的曲谱。这个夯歌
要非常响亮、非常快乐、非常有劲,充满着向前的力量。有的演出,闹够了、
哭够了,乐也乐够了,胡四等人洋相也出够了,陈白露也自杀了,唯独对这
“夯歌”不注意。这样的结束,是欠缺的,不完全的,不把夯歌的意境和内
在含义表达出来,这个戏等于白演。我总希望,戏的结尾出现一种浩浩荡疡,
气势无穷的雄壮声音,震动我们的灵魂,告诉人们,旧的终于死去,新的必
然来临。

我写这个戏时,怀着“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决绝心情。我痛恨那
个人吃人的社会,希望它早日被消灭。尽管我想了一些办法,那时剧场的各
种禁令与限制是很多的,我想说的话不能尽情写出来。我心中的话只有一句:
必须打倒这个吃人的社会。我希望通过演出,强烈地把我要说的这句话表达
出来。如果演出时,仅觉得这个戏挺好玩,散场,大家哈哈一笑,青年们甚
至学学张乔治、胡四那副德行,这就适得其反了。

目前个别青年的思想状况有些糊涂,对四项基本原则不够理解。他们不


知道自己的祖国有过多么黑暗的过去,好人如何受罪,坏人坏到什么程度。
如果这个戏演得深刻、真实的话,那会有助于他们热爱今天,热爱社会主义。
这是我对今天演出这个戏的期望。我希望参与演出的所有同志们都怀着这样
的责任感。

我们在讨论创作理论时,常提到“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的真实”问题。
我以为要写出“真实的生活”还不是最难的。你熟悉某一点,就能写出某一
点真实的生活。但是要写出“生活的真实”,你就必需懂得全局,写出社会
的本质,让人全面地认识生活、理解社会。

演戏也是这样,能演出局部的生活的真实,并不难。但是要通过演出,
把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倾注在作品中的热烈的爱憎,深刻地表达
出来,这比局部地再现真实的生活要更难一些。如果演《日出》,把某种人
演得很像,使人去欣赏甚至学习那些坏东西,而不去想过去的残酷与黑暗,
这个“戏”就大可不演。不要让青年人看完戏后,受那些恶毒、庸俗、残暴
的影响。这个戏不是教人学坏的,而是要人懂得憎恶黑暗和邪恶,追求光明
和美好。只有演出真实的人物,演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才能使观众的兴
趣不停留在对生活的表面现象上。就怕演得既不真实,而又夸张。不去挖掘
人物的灵魂,而专在表面的丑化上下功夫,那人家就要怀疑你究竟有多少艺
术修养了。艺术上真正动人的力量都来自严肃的创造。演《日出》是为寓教
育于娱乐,不是为了娱乐自己,也不是单纯为了娱乐人。请大家记住这一点。

陈白露——必须懂得她,才能演好她

《日出》里陈白露是个关键人物,有了她,才有戏里的一切。假如没有
这么一个美丽漂亮的女人,戏里其他人物根本拢不到一块儿来;她在戏中具
有贯串作用。她是个交际花。她才二十二岁,时而像是久经风尘,时而像是
单纯的少女;时而玩世不恭,时而满腔正义;时而放纵任性,时而感伤厌世。
这一切在戏里都是明显的。要演好这个人物,关键不在于这些外露的东西演
得够不够,而是要把她的复杂性,内心的矛盾,内在的“苦痛”演出来。否
则,只能说演出是失败的。我常说陈白露是很难演好的,指的就是这个人物
有它的深度。人们对她可能同情,也可能蔑视。但是演员必须懂得这个人,
才能演好这个人。

陈白露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文化程度不是太低的。她年纪虽轻,可是
对黑暗的社会已经看得比较明白。她对那个社会感到可恨、可憎、可厌,但
又摆脱不开那个社会。她没有决心像她爱过的诗人那样,为理想而斗争,最
后只有堕落。她不甘心。她憎恶现实,又憧憬美好的过去。她在矛盾的夹缝
里活着。她像是懦弱,但她毕竟坚强。她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有她胆大斗狠
的一面。对她来说,生命有时是火热的。方达生对她的感情,拉着她倾向光
明,但是终于拉不动,她消失在黑暗中了。她是个绝望了的好人。陈白露的
这一部分往往是演不出来的。这一部分演不出来,这个人物就不大对头,就
不丰满。这不能光怪演员,因为对她的这一部分我写得不多。演员要演出她
内心里的这一部分,必须真正懂得她。方达生是了解陈白露的,他对陈白露
说:“我知道你嘴头上硬,故意说着谎,叫人相信你快乐;可是你眼神儿软,
你的眼瞒不住你的恐慌,你的犹疑、不满。竹均,一个人可以欺骗别人,但
欺骗不了自己,你这样会把你闷死。”方达生是从她的眼睛里看到她内心的


矛盾和痛苦。我希望演陈白露的演员要有这样高明的演技,可以使人看到人
物的心灵!

陈白露,我说过,是在矛盾的夹缝里讨生活。她曾经热切地追求自己的
理想,可是她过不了清贫的日子,也没有追求光明的顽强意志。最后绝望了,
只有死去。自杀也需点决心。用安眠药求死,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在
睡梦中不知不觉地死了。我听说在垂危之前,还是意识到自己即将殒灭。人
有求生的本能,她还会有痛苦的挣扎,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陈白露死的时
候,年轻,漂亮,在那个社会有这点“本钱”,还是能苟活的。所以她不是
被债逼死的。她是在极度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她追求着她的理想的生活,这
就是她的生命支撑。她的死并不表现她是懦弱的。

陈白露自杀前独白:“生得不算太难看吧。人不算太老吧!这——么—
—年——轻,这——么——美。”她怜惜自己,终于决心死去。她内心里是
讲不出口的屈辱,痛苦。

在第四幕,在很安静的气氛里,她独自喝醉了酒,流着泪。她不愿让任
何人看见她流泪。我记得她拿一块手绢盖在脸上,眼泪在手绢里流,把手绢
都弄湿了。她像掉在黑洞洞的深井里,再也爬不出来。这无底的深渊,就是
罪恶的旧社会。当然,她的一生,她自己也要负责任。天下的事情是两面的。
造成她悲剧一生,一是罪恶的社会环境,再就是她自己。尽管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