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开大会,他就敢于当面指责校长张伯苓,问他为什么不允许学生罢课。
自然,最影响我的人是一个南开中学同学,四川人,叫郭中鉴,个子不高,
瘦瘦的,黑黑的,功课品行,全班第一,我们举他当班长。他沉默寡言,说
话行事,非常中肯。听说,一天,他忽然在校外被特务抓起来了,从此再也
见不着他,和我比较接近的同学说,他就是共产党员。在军阀的牢狱里,他
始终不屈,在法庭上,他奔上前愤怒地把手铐向法官击去!在一九二七年北
伐时被军阀枪毙了。他使我永远记住,现在还是忘不了他那沉默中的英气。


还有,一九三六年,我到南京国立剧校工作,认识了张道藩的一位秘书,就
是杨帆同志。他常跟我说,现在常谈社会主义,可是你要分清不同的社会主
义,德国的纳粹党也讲“社会主义”,你要分清楚。还说“你现在写东西不
讲明阶级,至少也要讲明阶层啊”。我还记得,他在操场上为我一个人低低
唱首歌,问我“这首歌好听不好听?”我说“好听”,他告诉我,“这就是
《国际歌》。”那时,在南京白色恐怖比较厉害,他常到我家来,骂张道藩,
据说他是个地下党员。这些人对我都是有影响的。

我没有参加过“左联”。“左联”最活跃的时候,我正在清华读书。像
蒋光慈,胡也频这些人物是了不起的革命作家,那些左翼作家写的作品,我
也读过一些,有革命热情,写得很动人。但使我感佩、给我印象很深的,还
是徐特立同志。两次见到他,都是听他讲演,一九三七年在长沙,几千人听
他讲话,他讲的是抗日的大道理。我从来不愿去找什么人,我却在一大清早
特意跑到徐特立的住处去访问,不巧,他早已外出了,看见他的一个小卫兵,
小家伙只有十四五岁,我们谈起来,他说他为徐老打水洗脸,搞点杂务,他
说徐老对他很好,还教他识字,他们俩睡在一张床上,他非常爱徐老。这给
我印象深刻极了,共产党是真正讲平等的。至今我还记得这个小卫兵的面庞。
在《蜕变》里,我写梁专员的那个卫兵就是纪念他的,我还给他起了名字叫
朱强林。我记得我曾找剧专校长余上沅说,能不能把徐特立先生请到学校来
讲一讲。他说,好啊,好啊!后来,经过了多方面的努力,总算把徐特立同
志请去作了讲演。这时,我还接触了许多朋友,像张天翼同志等。从抗战开
始,我同共产党人接触越来越多了,一九三八年,在重庆见到周总理,谈得
就更深了,总理是十分直率的,他给我多年的教育和帮助是我终生难忘的。

为什么我不去参加国民党呢?蒋介百国民党那套腐败残暴的行为,我看
不下去,我非常反感。我在《蜕变》里就是写国民党的黑暗腐败,但是,写
得范围狭窄了。国民党不是不拉我,一九三八年,到重庆,顾毓琇就跑到我
家里来,他当时是教育部次长,他是以清华同学、也是以剧作家的身份和我
交往的。他进门后,闲谈半天,临行,走到门口,他忽然掏出来一份国民党
表格,我说:“你拿这个干什么?”我是没有料想到的,太突然了,我变得
严肃起来。他只好笑着说:“留你看看嘛:”我还记得有一次在校长余上沅
家吃饭,桌上有人曾问我:“你怎么会那么喜欢共产党?”我说:“你怎么
知道我喜欢共产党?”我并不是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理想,我爱国,我希望人
民能过好生活,希望国家富强;我对黑暗的反动的东西,对坏事情深恶痛绝,
至于中国社会究竟会变成个什么样子?我也想得不具体。有时,我也想读点
马列的书,读了一些小册子,我记得读马克思的《工资、价格和利润》,读
起来很费劲,当时苦于找不到人给辅导讲解。

我的思想发生较大变化,是一九四七年初从美国回来以后。这时由于和
党的联系更多了,对党夺取全国胜利的信心是更加坚定了,中国的唯一出路
是要靠共产党了。在美国访问期间,我对美国那种资产阶级民主文明感到不
是那么回事情,那种社会制度是没有前途的。国民党驻美大使,还有领事那
些官僚作风确实是讨厌之极。闻一多先生之死,更使我内心痛苦。我想念自
己的祖国,我回来了,我觉得国民党是彻底腐烂了。不是我个人如何如何,
早些年党已在不断耐心教育我,觉得我还要求进步,是个进步人士吧,所以
帮助我、指导我。在离开上海到解放区的前夕,我到一个戏剧界老朋友的家
里谈了整整一个夜晚,也不知哪来的这么多话。我说:“人活着是很不容易


的事,活着就要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都不要离开上海,形势就要变化
了,将来是大有可为的。”我同一位熟识的京戏演员谈话就讲得更清楚了。
我劝她“不要离开上海到什么地方去”,我说“那是死路一条啊!”“你是
个穷苦出身的京剧艺术家,共产党对你会欢迎的。”当时,上海谣言很多,
什么共产党“共产共妻”呵,搞得人们挺害怕。我劝她不要相信这些谣言,
不要听信任何人的胡说。她留在上海,在解放军正打上海、炮火连天时,她
还在唱戏。

要说稍稍懂得一些阶级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理,还是在读了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以及其他马列的书之后,不过这是全国解放之后的事
了。介绍我仔细读《国家与革命》的,是那位遭到“四人帮”恶毒迫害的《三
家村札记》的撰稿人之一廖沫沙同志,解放初,他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我写《雷雨》的时候,很年轻,那时不怕人说,不怕人批评,没有那么
多顾虑,也没有想到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社会效果,甚至连主题也没有预先
想到它。

说起《雷雨》,我总是提起我的老朋友巴金,我和他认识将近五十年了,
他七十六岁,我七十岁。我是廿一岁认识他的,那时,他的《家》已经出版
了,是很有名气的作家了,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现在还像从前那
样平易近人,我是非常尊敬他的,我尊敬的,不只是他的文章,他的为人种
种,他的性格是更值得敬佩的。他的作品很多,一部《巴金文集》,是他一
生勤恳写作的劳绩。近年来,我出国访问,得知他的《寒夜》在国外非常出
名,我最近又读了,写得真实极了,把知识分子的苦恼都写出来了。他的文
章越写越好了,似乎他写得很容易,很流畅,他用的都是很普通的字,完全
是白描的手法,像《老残游记》中的白描,几笔便勾勒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风
景画,几笔便刻画出生动、深刻的人物。巴金把根深的感情渗透在文章里面,
他心中充满了热情,他的激情不是冲击你而是渗透你,一直渗透到你的心中。
他的感情好像水似地流动在文章里,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他对读者永远
像对亲近的朋友说话似的。

有人说《雷雨》表现了作家宿命论的思想,这是不对的。宿命论,或者
说是“天意”,周朴园也许有这种思想,这是不奇怪的。一些大资本家,甚
至大军阀到了晚年,荣华富贵享受尽了,杀人杀够了,就想皈依宗教,什么
佛教,什么夭主教,从宗教里去寻找寄托。生和死,对人来说是逃避不了的
问题,人到晚年,更容易想到它。宗教最迷惑人的地方,也是它最紧要之处
就是制造出一套东西,叫你相信人可以不死,叫你永远不死,这是最厉害的。
它编出一些道理,让你相信能到极乐世界去,到天堂去,信到入迷的时候,
觉得人死了也快活,生死问题,唯物论者,共产党人能够得到正确解决,越
是到了晚年,越是拚命抓紧工作。周朴园,我只是写他吃素,没写他信佛,
后来他成为天主教徒了。旧本《雷雨》的序幕和尾声写得不好,周朴园衰老
了,后悔了,挺可怜的,进了天主教堂了。其他人物,有的疯了,有的痴了,
这样,把周朴园也写得不坏了,这种写法是抄了外国的坏东西,外国剧本有
这样一种写法。但是,周朴园产生“天意”这类思想却不奇怪,像“五四”
运动时,打倒卖国贼,除了曹汝霖、章宗祥,还有一个陆宗舆,此人后开搞


了很多钱,跑到瑞士做神父去了。据说,大军阀张宗昌毛段时间也是迷信过
宗教的。在《雷雨》所写的那样一个特定环境中,某些人物有天意的想法是
自然的。鲁妈相信天命就更自然了,当穷苦人受一生一世的苦,想不通,相
信天命,从中得到安慰和解脱,是经常有的。不能认为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就
是作家的思想,不能说祥林嫂的思想就是鲁迅的思想!

也有人说我曾经受到春秋时老子思想的影响,那可能指的是我在《日出》
前面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话,老子的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这一套,我也是很糊涂的,我读的不多,可以说毫无研究。《日出》
引的老子那段话只是借用来概括主题,但不是全部的概括,因为后边还引了
一大堆《圣经》上的话,全部引语放在前面,是想起到代替“序”的作用,
那时我不想写序。我的一个总的想法,就是对那个社会非起来造反、非把它
推倒不可,一切都要重新重来,我又不知道该怎么来推翻它,但是要有人,
这批人就是劳动者,可又说不清楚是无产阶级。

关于《走德经》上的那段话:“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关于“天之道”,我那时的理解就是应该有的道理,或者说是
应该如此的道理,就好像张弓射物,举高了就放低些,低了就举高些。“天
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了,恰恰相反,它是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我是把“天之道”和“人之道”看成是对立的,由
此提出贫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