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卖出了,或者被迫嫁给富人,过了若干年,她又和这位书生见面了,于
是就演出一段非常香艳哀痛的戏,他们见面,女孩子的父母发现了,大骂他
们。这时,书生的朋友就出场了,这位朋友就是由言论正生扮演的,于是他
就劝书生,借机发表一通言论,说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是如何如何啦,国家
是怎样的风雨飘摇喽,政府是如何坏啦,官吏又是如何的腐败喽,你作为一
个血性男儿,应该有志气,要抛头颅洒热血喽!这一番正面的演说完毕,观
众就拼命鼓掌。这位书生终于醒悟了,和女的道别,女的舍不得他走,又是
一番哀艳的表演,讲上半个小时的爱情,什么:我是如何苦喽,我在婆家被
人看不起啦等等,有腔有调地、流着眼泪说出一套套悲恸欲绝的感伤话。给
我印象深的是,中国的观众十分善感,像言论正生演说过后观众那样热烈的
欢迎,那种热烈鼓掌的情景;男女洒泪告别时,台下也有妇女一片呜咽抽泣,
擦湿了手帕。可以说,观众和舞台演出打成一片,真叫“交流”之极了!演
文明戏有本事的演员们确具有一套使当时的观众神魂颠倒的本领。

再就是看旧戏了。特别是大学时代看了许多好戏,那时,在北平清华大
学读书,已经认识了巴金,还有我中学时代的同学靳以,我和靳以常到广和
楼去看京剧,杨小楼、余叔岩都是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家,谭鑫培的戏还是小
时候母亲抱着看的,杨小楼的戏看得最多,他演黄天霸演得妙极了,黄天霸
武艺高强,非常狡猾、非常凶狠,他是效忠于满清朝廷的。杨小楼把黄天霸
的奴才相和他的特定性格演得活灵活现。还有一个叫刘鸿声,他唱的《斩黄
袍》异常高昂响亮,一句唱出,满场叫“好”!剧场震得楼顶都要掀开。从
旧戏里可以学到描写刻画人物的本领,戏里的每个人物都是写得鲜明的,而
且每个人物都不一样,有聪明的,笨的;有滑头的,阴险的;有凶狠的,软
弱的。旧戏中《三国演义》的戏很多,我很喜欢看,曹操的戏几乎我都看过,
各种各样的曹操,曹操也是演活了的!三国戏里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十分出
色,诸葛亮智慧哆,周瑜气量窄小喽,曹操狡诈喽!有个一串折子戏可以接
起来的连本京戏,我非常爱看,说的是曹操带领八十万人马攻打东吴,刘备
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今天这出戏叫《赤壁之战》,旧名叫“群英会”。三
国里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出来了,每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的鲜明形象,而且整个
戏的冲突波澜壮阔,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我很喜欢听唱、听故事,中国这
些旧东西写得是很活的。我喜欢《聊斋》的故事,开始是很难读的,但有兴


趣,越读便越能体味其中的意趣,《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
故事曲折,引人入胜。还有昆曲,我看得是北昆,侯永奎的《林冲夜奔》演
得真好,四十分钟,一个人在台上活活演唱出一个沉痛悲壮“有国难投”的
林冲。天津还有一个刘宝全,是唱京韵大鼓的,我听起来也是入迷的。一个
人的艺术修养要广,除了读书,对各种艺术的鉴赏能力要多方培养,要从许
多方面吸取营养,兴趣偏狭是不利于艺术创造的。

我真正接触话剧,是进了中学之后的事情。我是一九二二年进入南开中
学的,是插班生,从初中二年级读起,六年制,我本该是一九二七年毕业,
因为生病休学一年,于是我就成为南开中学第二十一届毕业生,那是一九二
八年了。从一九二五年;我十五岁开始演戏,是我从事话剧的开端。感谢南
开新剧团,它使我最终决定搞一生的戏剧,南开新剧团培养起我对话剧的兴
趣。当时新剧团的指导老师张彭春先生,给我很多帮助,他借给我一套英文
版的《易卜生全集》,我是依靠一本英文字典择其容易懂的读过,使我从中
懂得些戏剧的技巧,“话剧”原来还有这么一些新鲜的东西。我演过不少戏,
几乎每年都演,我还改编过一些剧本。《新村正》是南开新剧团保留剧目,
我把它重新改编了,还有高尔斯华绥的《争斗》,郭老曾翻译过,我也把它
改编成演出本,我扮演其中资本家的角色。当时思想很模糊,知道工人和资
本家是有矛盾的,但结尾是工人和资本家握手言和,主题是妥协的。那时,
对阶级斗争从来都不曾想过,只知道演戏。我记得校长张伯苓说过:罢工太
可怕了。他说他看到一次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凄惨极了,家家都没有煤烧,
罢工可怕。所以,那时,受的教育还是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教育,对工人的
理解同后来写《雷雨》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何对阶级和阶级斗争有些了
解,这同读鲁迅先生的小说、读郭沫若先生的诗、读《创造》和“五四”以
来的进步书刊有些关系。贫富之分的观念早就有了的,富人享受,穷人受罪,
不知不觉地同情穷人,很早就有这种思想。对于佣人,小时候,我和我父亲
的感情就不一样,我最恨我父亲在吃饭时骂厨师,我最恨了。尤其恨的是我
看见我父亲的一个买办朋友,一个华比银行的奴才,在他家里,看见他那样
恶狠地打佣人,把他们的头打得鲜血淋淋。不知从那里得来的这种观念,恐
怕同读旧小说也有些关系,旧小说里也是有贫富之别的,往往是同情下层百
姓的。读《红楼梦》给人的影响,并不是叫人羡慕那些有钱的人;有钱有势
的人,不叫人羡慕,他们使我憎恨,最讲义气的还是穷人。《红楼梦》中,
那一群在死鬼的丫头们使我逐渐明白这个社会。连孔孟的书里都有:“为富,
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的话,即有钱的人就不会做“仁义”之事,行“仁
义”之事的就不会是富人。封建时代的作品里,有一些是有着人民性的精华
的,也有反封建的意义,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贫贱不能移”,
一个穷人要有志气,这种思想在旧小说里或者其他书里也有,关于颜回的故
事,我小时候印象就很深,孔夫子对弟子颜回是很称赞的:“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然很
穷困,但不改其志,不改其乐(对颜回究应如何评价,是另一回事)。当然,
我并不是从哲学意义上理解孔夫子这些话的,只不过是那时读书所获得的印
象。

后来,我还改编过一个剧本,叫《财狂》,是根据莫里哀的《悭吝人》
改编的,那是一九三五年,为了适应中国观众,把剧中人物名字改成中国的
姓名,为了演出,把剧情也加以删改,更加集中。我当时扮演的角色是韩伯


康(阿巴贡)。无论是参加演出,还是改编剧本,这对我搞剧本创作都是一
种锻炼,都是有益处的。



在创作《雷雨》之前,我只是间接读过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书,当时,我
根本不想研究理论的东西,也没有注意其他哲学思想之类的问题。最早,读
过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他的文章也不甚懂得,我只知道劳动者
是好的,靠劳动吃饭是好的,也知道马克思,但是怎样才叫无产阶级、无产
阶级革命,实在不明白。记得上学时,曾经读过《资本论》,拿起来读第一
页,读不懂就放下了。但那时对眼前的社会印象是太深刻了,非常厌恶那个
社会。觉得那个社会是下会长久的。我有着许多痛苦、许多苦闷,也不知怎
么会有那么多的难以言传的激愤。记得我父亲对我说:“你整天皱着眉,成
天搞些什么名堂,你哪里有这么多苦恼,你这样一个小孩子!”我也说不出
来,我讲多了,他们也不明白。有一阵子不大爱玩,也不爱说话,我就是对
整个社会不满意,跟他们说也没有用处,有时我和父亲说起这些事,就谈崩
了。我父亲有一套固执的思想,他说:“你不要老想改造这个社会。”他也
认为这个社会是不好的。但是他只劝我说:“凭着你的良心去做事。”可是,
我觉得这个社会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亲自听过的、看过的,亲自经历的那
么多令人愤懑的坏人坏事,都使我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我写《雷雨》
时,已经清楚地感觉到这个社会是不会长久的。我心中有的是愤恨和不平,
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正义感和是非感吧!

我当时有一种感觉,好像是东撞西撞,在寻找一点生活的道理。人究竟
该怎么活着?总不应该白白活着吧?应该活出一点道理来吧!为什么活着的
问题,我是想过的。我曾经找过民主,也就是产产阶级民主,譬如林肯,我
就佩服过。甚至对基督教、天主教,我都想在里边找出一条路来,但是,我
终于知道这些全部都是假的。我不像有的作家能够早些有机会,接近一些人,
获得一种信仰,信奉一种思想。所以,在我的青年时代总是有一种瞎撞的感
觉。我的那些正义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这是读了“五四”运动之后的新书,
读鲁迅的作品,读郭沫若的作品,使我受到教育,觉得要写作就要像他们那
样,做点好事。但怎么叫好事,也没有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我大概就是属
于那种追求进步、追求正义而并不明白“进步”、“正义”的内容究竟是什
么的知识分子!

共产党人,我也接触过的。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和我同年级的一位同学,
他叫管亚强。我们俩住同屋,当时,他就是C。Y。,搞地下工作。我看他每天
都很忙,闹罢课,外出活动。但是,我们很少谈思想问题。偶尔,他也说:
“你老是死啃书本有什么用。”恐怕当学生,他也是为了隐蔽身份。我记得
学校开大会,他就敢于当面指责校长张伯苓,问他为什么不允许学生罢课。
自然,最影响我的人是一个南开中学同学,四川人,叫郭中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