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
然而这才是真话。
再一次祝贺你们!

(原载《剧本》1988 年第7 期)


在中华梨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由陕西省文化厅、由陕西省剧协、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邀请中国剧
协派人来参加中华梨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和唐代梨园遗址立碑剪彩仪式,我
代表中国剧协参加这次盛大的成立大会,特向大会祝贺、致敬!向各位同志
表示热烈的感谢。这次来参加大会的人很多,演员很多,还有各省市的专家,
此外还有各省市卓越的戏剧工作者,所以我谈不出什么来。虽然看戏多年,
对戏还是不太懂,尤其是关于梨园,知道的更少了,我讲的不好。

谈起梨园,它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歌,一个是舞,一个是戏。歌这个东
西很早以前就有了。歌以咏志,是人们感情的抒发。原始社会就有歌。最早
的歌大家都会唱,就是《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
何有哉”,是说太阳出来了,大家就起来劳动了;太阳落了,就休息睡觉了,
过的非常快乐。所谓帝,皇帝的帝,说帝的力量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所
说的帝,大约是部落的首领。在那个时候他们过的都是非常快乐的有歌也有
舞的生活,连孔夫子也是很羡慕的。其中一些古乐舞,在儒家著作中也记下
了演出情况及演出观念。”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以及“笙镛以间,鸟兽
跄跄,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是对当时乐舞装演的描述。春秋时的《诗经》,
就是民歌总汇。屈原的《九歌》也是颇有影响的祭神的歌舞。《史记·滑稽
列传》对著名的《优孟衣冠》事的记载成为中国演员艺术的记录的开端。优
孟,楚之乐人也,常以谈笑讽谏。楚国宰相知其为贤人,对其甚好。优人敢
于在主威之前,言廷臣所不敢言,这是有特殊意义的,也是很感动人的,因
而司马迁给予很高的评价。秦皇汉武以来,中国文化艺术不但有歌有舞也有
戏。到了隋代更是“万方皆集会。百戏尽来前。临衙车不绝,夹道阁相连”。
薛道衡的这首产正是记述隋代大业年问一个戏场歌、舞、戏演出的盛况。演
出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以百戏为主,还有其他歌舞。可以看出隋代演出
有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南北文化的自然融合,胡舞、清歌交相演奏。

到了唐代开元二年,“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
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这就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所既培训演员(弟子),又肩负演出的综合性的皇家音乐、舞蹈、
戏剧学院。而唐玄宗自己担任院长。唐玄宗领导的这个梨园人才济济,有编
撰人员,有音乐家,有表演艺术家,他们都有很高的文化,编撰人员虽不固
定,但经常有明皇诏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其他著名文人编撰节目,著名诗人
翰林学士李白曾承诏带醉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
群玉山头见,会向遥台月下逢”等《清平调》。唐玄宗自己也还创作加工整
理过一些节目。如《甘州》、《霓裳羽衣曲》。唐诗中有“开元天子万事足,
惟惜当年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玄宗并亲自教授,
尤其是他自己打得一手好羯鼓,每逢梨园演出,不是披羽衣登场,就是坐前
场亲打羯鼓。玄宗时的梨园魁伶云集,著名者有李龟年、雷海青、黄幡绰、
公孙大娘、李仙鹤等。正因为唐玄宗延聘,依靠了这样一批富有艺术才干杰
出的艺术家,使盛唐时代舞台演出节目呈现万紫干红、美不胜收的繁荣昌盛
局面,它对我国及亚洲主要国家和日本等戏剧工作的发展确实起了毕路蓝缕
以启山林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历代的戏曲艺人都把明皇尊为梨园祖神。
建国前后,不管什么剧种都在后台供奉唐玄宗的泥塑或木雕像。演员们出场
演出就对玄宗像极其虔诚,顶礼膜拜,而且有许多地方,都给他建立了老郎


(玄宗)庙,以示纪念。这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已为一种常识,就连欧美学
界无不盛传。以前老郎(玄宗)是供奉在后台,现在都不见了。梨园弟子不
能忘祖啊,正因为唐代梨园的出现和它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它对以后
戏剧歌舞发展的影响,唐玄宗是立了大功的,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看
还是可以把他供起来。这不是迷信,我们要学习他热爱梨园、扶植梨园的事
业精神。

热心梨园文化的李尤白先生,历经艰辛,勘清梨园遗址。此举震惊中外,
全世界都知道,都说是个大发现,他又发起筹建梨园纪念馆,并倡导成立梨
园学研究会,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赏支持,这都是振兴中国民族文化,可贵、
可歌的行动。理应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称赞与支持。

梨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提出来是很有意义的。梨园学不是考古学,梨
园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有根重要地位,总结梨园经验,发扬梨园精神,是继
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艺术繁荣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上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梨园学的研究必然会带来研究的丰硕成果,进一
步推动和促进我国戏曲、音乐、舞蹈的振兴和发展,使我国优秀的文化更加
丰富,更加发扬光大。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开放时期,我们要继承,
要开拓,要发展,不发展就会消亡。有了梨园学,有了梨园纪念馆,我们的
事业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我们要无愧于祖先,还要发展祖国文化。像
《秦王破阵舞》,秦王就是李世民了,《兰陵王破阵曲》,还有《霓裳羽人
曲》,还有《踏谣娘》,还有舞蹈家公孙大娘的《西河剑器》和他的弟子李
二娘,在舞蹈上的成就是很高的,诗人杜甫为之倾倒,赋诗歌咏。像那样的
舞恐怕现在还没有,包括西洋的芭蕾舞。这些艺术家的成就促进了唐代舞蹈
的发展。在唐代凡是伟大的艺术家都在梨园,也都是梨园时期产生的。研究
梨园就是要对我国盛唐时代的文化,歌、舞、戏进行认真的深入的研究,要
下功夫有所发现。我们要革新,但不能把老的都革掉,要取其精华,吸收其
中优秀的,使其发展的更好,但也不失原来的味道。艺术要革新,否则就不
能发展。

唐玄宗领导的梨园就是在不断创新开拓前进中才得到发展的么?我们目
前正处在开放搞活改革的时代,我们的艺术团体同样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
能发展,才有出路!希望梨园学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合意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原载《梨园学研究》1988 年出刊)


北京市第五次文代会开幕词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第五次代表大会现在开幕。此际正值元旦过后,春节
即将来临,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我们欢聚一堂,共商繁荣北京市社会主义
文艺和文联体制改革等大事,倍添欣悦之情。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也不
能不怀念已经去世的、曾经为北京市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第四届文联理
事肖军、王力、曹靖华、杨晦、黄药眠、朱光潜、王雪涛、赵枫川、李瑞年、
李桂云、石联星、薛恩厚、侯永奎、杨小亭、袁柯复、曹主禄,良小楼、杨
士惠等同志。我提议,全体起立,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哀悼!

屈指算来,我们这次大会距上次代表大会已将近九年。这期间,我们的
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中央在对我们民族的命运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划
时代决策后,又在十三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今明两年的任务,使我们国家在
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改革、开放给我们各项
事业带来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时期取得的伟大胜利,有
目共睹,举世皆知。这一振奋人心的壮举,也给文学艺术以极大的鼓舞和推
动。我们北京市的文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领导下,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
展,欣欣向荣。广大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从“左”的桎桔中摆脱出
来,以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喷涌而出的才智和激情,在广阔的文艺田野上
奋力耕作,不辞辛劳,获得了异常丰硕的成果。几年来,不论在精神产品的
创造方面,在人才的造就、成长方面,还是在队伍的发展壮大方面,都出现
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广大文艺工作者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富有创造性和
卓有成效的劳动,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为繁荣、发
展社会主义文艺,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积极、可贵的贡献,在
群众中赢得了声音,在首都人民面前树立了自身的形象。我们的人民需要文
艺,我们的文艺应该有益于人民的事业。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以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和艰苦卓绝的劳动,创作了许多形式优美、内容充实的好作品,奉
献了许多声情并茂、技艺精湛的好节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没
有任何理由可以松懈。这不仅因为社会主义文艺本来就负有光荣和崇高的使
命,还因为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急剧变革
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的人民需要强大的意志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党对文
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振奋精神,悉心创造、刻意追求,是摆在
全体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倍努力。我
们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正是要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
总结八年来北京市的文艺工作,修改会章,进一步深化文联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