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今年,我们毕业-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自己在整个求职的过程中,之所以拿到不少offer,语言的优势实在是帮了大忙。从前向师兄师姐打听的时候,顶多听说他们在面试律师事务所的过程中被要求读一段英文的文章然后阐释大意,然而就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律师事务所也在面试中开始安排起大块的英文面试时间来。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有的律师事务所在一个小时的完整面试过程中专门安排了1/4的时间把面试语言做突然切换,又是读又是说,法律英语的内容也被安排进来;外资的律师事务所也理所当然地用英语来做长时间的面试和笔试:面试的时间少则20分钟,最长的时候要用英文持续聊到一个钟头还不能聊到没话说;笔试就更加恐怖了,关在一个屋子里面,要么给你纸笔,要么就是给你一台桌面空空荡荡只有一个空白文档的电脑,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做繁琐的memo drafting或者翻译。很明显,语言作为很基础的工具,在这样一些求职的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有时甚至要超过知识本身。 
  * * * * * 
  文章取名叫做此时彼刻,因为我时常相信事物的因果,想一步,再多一步,也许就能够给自己一个更远的视野和目标,此时的每一颗小心翼翼剥开的糖果,也许会在彼刻带给你很多的不一样。因此;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可复制;但我仍旧怀着一份良好的愿望;希望能把一些即使琐碎但不无裨益的经验口口相传。   
  北大是北大,我是我(1)   
  李芳芳,女,北京人,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一年后转到中文系,就职于蓝色光标公关顾问机构 
  “偶尔我会想:如果当初有一个前辈告诉我这些路该怎么走……也许最后我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自己不从那些路上走过一遍,又怎么会刺到那些路上的荆棘?” 
  北大是北大,我是我 
  李芳芳 
  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看过很多前辈们的求职经验,个个经历牛得不行。学校发的一个就业指导小册子,后面附了简历样板,光奖学金就列上近一页纸,看看自己可怜的兔子尾巴简历,常常叹息,为什么没有给我们这种普通人的指导、介绍什么的?offer霸只介绍经验给offer霸,真正发愁的是我这样什么都没有,急着把自己处理掉的人啊。 
  如今我终于动笔来写了,可惜不是什么经验,只能算是教训。我常常后悔自己大学四年走了无数弯路,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正过来。偶尔我会想:如果当初有一个前辈告诉我这些路该怎么走……也许最后我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自己不从那些路上走过一遍,又怎么会刺到那些路上的荆棘? 
  题目抄袭了bbs上一牛人的昵称,“从此,北大是北大,我是我”。听起来凄凉悲壮,或者洒脱不羁,其实,只是骨子里那一点点无奈和忐忑。其实,北大给了我很多,但她给我的都不是她想要给我的。而在她给我的那些东西里,我唯一想抛弃掉的,就是沉甸甸笼罩在头上的那圈光环,因为,即使我不去抛弃,那光亮也在渐渐黯淡下去。 
  大一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在大二之前就要把自己的目标定下来。 
  大一的时候,我想出国。 
  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上好高中,上好大学,然后出国,至于出国以后怎么着,我爸妈没说,我自己也没想好,或者说根本懒得去想,因为反正还有那么多年。这条设计好的路我走了三分之二,而且走得很顺利,只有一点点小挫折没考上第一志愿”中文系”,以两分之差调剂到了第二志愿的政治学专业。 
  但是,我在政治学系混了半年多,猛然听说学校有转系制度的时候,那个本来熄灭了的中文梦就春风吹又生了,而且蓬勃发展起来,一直烧着我通过了转系考试。 
  不过,中文梦的实现直接导致我的出国梦变得不清不楚起来。据说中文系到美国的大学学的都是东亚文化之类的专业,虽然国外有不少牛教授,但冷门专业还是多少会让人觉得比较不爽。又听一位去了香港的中文系博士师兄说,中文系研究生出国比较容易,于是,在进了中文系之后我几乎没经过什么思想斗争,直接决定,先不出国了,等大四考研。 
  在漫无目的成天东游西逛中混了两年,心里想着,反正考研是大四的事情。而且,在这混过去的两年中,我最悔恨的事情就是英语六级一直没过。 
  到了11月中旬,考研复习得越来越没信心。专业课还有无数的书没看,公共课一看就头疼。到后来碰都不想碰那些书一下。这里要引出我的教训一了:做啥事情都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于是我作出了一个决定:还是找工作吧。这个决定不是某一天突然决定的,而是渐渐的,在我还不知不觉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由此,引出我的教训二:决定什么事情的时候要果断。 
  我的求职生涯就从这里正式开始了。 
  我找工作开始得比别人晚,等我开始投的时候宝洁啊四大啊之类的那批比较流行的外企都已经截止了。我投的第一份简历是在chinahr上的欧莱雅。在网上填表格,一点都没进入状态。最后的open question人家每个要500字,我只写了五句。所以,后来没有面试我一点都没觉得意外。 
  第一个笔试是金地。我看到招聘消息的时候北大的招聘会已经开过了,幸好hr在未名bbs上留了他们的住址。我中午的时候冲过去投简历,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笔试通知。笔试在清华,时间从三点半一直到六点。后来他们还是把我拒了,因为我不想去外地,他们在北京又不要学中文的。一拍两散,不后悔。 
  金地笔试的当天晚上我看到了新华社的招聘启事,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后悔没有过CET6,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从此以后,CET6就成了我求职生涯中的一块绊脚石。得到教训三:英语一定要学好。 
  然后公务员考试就来了。基础知识一般般,复习和不复习效果是一样的。申论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成绩出来的时候粉碎了我的直觉,原来申论也是要数字数的,文章做得多漂亮,字数不够也白搭。我报的是国务院港澳办,成绩刚刚过线,没等到面试。 
  其间去北展参加了一个所谓的文化人才招聘会,很多传媒公司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绝大部分都要工作经验。投了五份简历,四份石沉大海。教训四:校外招聘会是坚决去不得的,没什么价值不说,还要当心被踩死我们宿舍的两个mm曾经不信我的警告,去了农展的一个招聘会,一个没进去就出来了,另一个挂了彩。 
  下面来说说那五份中唯一收到回音的一份。索贝国际机构,是一家传媒公司,名字听起来很唬人,地点却在一栋居民楼里,公司里面很窄小。这是我第一个面试。面试方法是群殴式,面试的问题很简单宽泛,但我还是太紧张。一个星期以后接到一个电话,还是这个公司,通知我去面试,我挺高兴,以为进二面了,结果是那边搞错了,是通知我去一面的……又过了半个星期,二面通知来了。这次是一对一,一个男hr,面试第一个问题是:“你以前听说过我们公司么?”我很诚恳地不假思索地干脆利落地回答:“没有。”估计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回答,脸上顿时僵着一种被鱼骨头卡住了的表情,我们两个沉默地对望了几秒钟,他说:“希望你来我们公司应聘之前先了解一下我们的情况,我们有机会会再请你来面谈的……”然后,我在这家公司的求职经历划上了句号。   
  北大是北大,我是我(2)   
  南方报业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滑铁卢。笔试其实很简单,等于增大难度的公务员考试。前面的基础知识题一直做得很顺手,却在我自己认为是强项的写作上栽了跟头。写作题目是一些披露社会问题的新闻材料,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并不习惯于直面这样的社会现实,从密密麻麻的材料中我理不出一点头绪。到最后,只来得及列上去我自己以为尖锐犀利其实毫无特色的提纲,然后走人。 
  应聘蓝色光标的时候,我从头到尾都没投入多少注意力。投简历的时候只是因为符合条件,抱着全面撒网的心态投了一份。笔试的时候已经是被各种笔试折磨得麻木了,去了就笔,笔完了就回,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接到面试通知,于是去面。群殴式,一个个自我介绍,然后照着简历问些问题,再问问如何理解公关之类的,也和之前经历过的面试并无不同。直到几天之后突然接到电话问我做不做part…time,才意识到这个公司对我有兴趣。果然,不到过年就收到了offer,这是第一个offer。 
  这样一路写下来,终于写到了人民日报。我总觉得这是一个该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的段落,可是却又发现并没有什么好写。只有一个结论:有些目标,并不是只凭个人的努力奋斗就可以达到的。 
  之后就很简单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没有任何作用的经历加上一个疲惫倦怠的心态,最终,选择了蓝色光标这个第一个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的地方。 
  回望自己的求职历程,很简单,很平凡,比起那些手里捏着无数offer的大牛,有点拿不出手的感觉。但在这条路上,我学会了很多,成熟了很多。从充满理想色彩到追求现实功利,从自以为有魏晋风骨并以此沾沾自喜到沉稳踏实甚至有点拜金,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改变到底是好是坏。 
  在我经历的所有这些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也许我这一路走得歪歪扭扭踉踉跄跄,但因为有他,我从不曾倒下。 
  越写越土了,赶紧结尾。 
  索性再土一把:以一首我最喜欢的歌作为结尾吧。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谁没在变)多少次 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