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继位,在击败东突厥后,于634年冬,命中书令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任城王李道宗、兵部尚书侯君集等大举进攻吐谷浑,唐军屡战屡捷。635年4月,唐军在中心堆击败吐谷浑,俘获高昌王孝隽。至河源,又俘获吐谷浑王子20多人,杂畜数十万头。5月,唐军又在乌海战败吐谷浑,侯君集率军将吐谷浑军追击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伏允被部下所杀,其嫡子、光化公主所生大宁王慕容顺举国投降唐朝,唐立他为“胡吕乌甘豆可汗”、西平郡王。并派侯君集、李大亮率军帮他稳定局势。但吐谷浑诸部大人还是不服,在唐军撤走后不久,就将他杀掉,11月诸部大人立慕容顺之子、燕王诺曷钵为主。因其年幼,大臣争权,唐太宗遣兵支援,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封“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并以淮阳王李道明为特使,赴伏俟城宣封。随后,诺曷钵亲自来长安朝见,并请婚大唐公主。640年,唐太宗以宗室女加号“弘化”,下嫁诺曷钵为妻。641年,吐谷浑国丞相王专权,欲劫持诺曷钵夫妇于吐蕃,事泄,诺曷钵与公主率轻骑逃到鄯善城;鄯州刺史杜凤举率军击败丞相王,诺曷钵夫妇才回到伏俟城。太宗死后,遗命将诺曷钵图像列于昭陵之前。李治继位后,拜诺曷钵为驸马都尉。663年,吐蕃大举入侵吐谷浑,李治派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率军援助吐谷浑,反被吐蕃所败,吐谷浑王及王后,隋唐军撤回凉州,吐谷浑之地尽为吐蕃所有,吐谷浑王朝消灭。
吐谷浑王朝自吐谷浑312年建国至663年被吐蕃所灭共历十九帝三百五十二年。是十六国时期存世最长的国家。
诺曷钵到凉州后,李治该封他为“青海国王”,安置在灵州,将灵州改名为“安乐州”,意为“欲其安而且乐也”,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武则天时,688年,诺曷钵病故,年约60岁。其子慕容忠嗣爵;忠死,其子慕容宣超嗣爵;宣超死,其子慕容曦皓嗣爵;曦皓死,其子慕容兆嗣爵。后来,吐蕃攻陷安乐州,吐谷浑人再次内迁至今山西晋南一带,当地居民称他们为“退浑”。直到798年德宗李适时,仍封吐谷浑后人慕容复为“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大将军”之职,嗣位安乐州都督,仍袭“青海国王”爵位,并授予“乌地也拔勒豆可汗”称号。慕容复死后,封爵遂绝,吐谷浑香火、祭祀乃断。
【吐谷浑王陵】吐谷浑王国自叶延在沙洲开国,长期居住于高原之上,难改游牧习性,攻战又极频繁,都城难以固定。而且,吐谷浑史料多不详,遗存也不多,前期主要以沙州、莫河川、白兰山、浇河为统治中心,后期才在伏罗川和伏俟城修建固定都城。663年吐谷浑被吐蕃王朝所灭,以后其地长期被吐蕃所占据,故吐谷浑王陵已被湮没。吐谷浑灭亡后,吐谷浑王若曷钵率残部逃奔凉州。吐谷浑国虽亡而王室尚存,唐封之以王位。672年,吐谷浑又从凉州迁居灵州。近年,在今武威南山青嘴喇嘛湾发现一处吐谷浑墓葬群,出土大量文物和九方墓志铭,最有价值的是西平公主(唐弘化公主)、青海王乌地拔勤豆可汗、河东阴山郡安乐王、五原公燕王妻武氏(武则天侄孙女)等的墓志铭。
1982年,青海省考古所在吐谷浑的都城之一,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在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现了2000多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因其地在原吐谷浑王朝和吐蕃王朝所在地,被国家命名为都兰吐蕃墓葬群,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省有关部门自1982年开始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其中“血渭一号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封土从上而下。每隔一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样的柏木横穿冢丘,共有9层之多,当地群众称它为“九层妖楼”。封土下面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据计算,修建这样的大墓,至少需要一万人修建一年以上。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的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的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他动物骨骸。此外,大墓周围还分布着数十座小型墓葬。据青海省文物所推测这座大墓可能是吐谷浑国王墓。近些年,随着吐蕃墓葬群的影响不断扩大,这里遭到了盗墓赋的疯狂盗掘。一段时间内,盗墓者甚至动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推开封土,疯狂盗取珍贵文物。经过青海省多次专项行动打击后,盗墓分子虽有所收敛,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盗墓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据统计,都兰县境内的2000多座墓葬已有一半遭到盗掘。日前,吐谷浑王陵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魏书》在谈到吐谷浑的服饰、婚嫁等习俗时说:其王“髻椎眊珠,以皂为帽,坐金狮子床;号其妻为‘恪尊’(《北史》说是‘母尊’皆系音译),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其俗,大丈夫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罗幕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又说“父兄死,妻后母及其嫂等,与突厥俗同;至于婚,贫不能备财者,则盗女去。死者,也皆埋殡,其服制,葬讫则除之”。从上述记述来看,吐谷浑与鲜卑族风俗已不尽相同了。
吐谷浑王朝世系表
皇帝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死因及陵址
吐谷浑慕容廆之子312——?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吐延吐谷浑之子不详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叶延吐延之子329—351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碎奚叶延之子351—371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视连碎奚之子371—390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视罴视连之弟390—400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乌纥提视罴之弟400—405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树洛干视罴之子405—417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阿柴树洛干之弟417—424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慕璝阿柴同母弟424—436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慕利延慕璝之弟436—452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拾寅树洛干之子452—481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度易侯拾寅之子481—490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伏连筹度易侯之子490—540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夸吕伏连筹之子540—591病卒,陵墓尚未发现,见吐谷浑皇陵
世伏夸吕之子591—597被杀
伏允世伏之弟597—635被杀
慕容顺伏允之子半年被杀
诺曷钵慕容顺之子635—663663年被吐蕃所灭,东迁长安
吐谷浑王室世系
诺曷钵慕容顺之子663—688青海国王病卒,葬处不明
慕容忠诺曷钵之子688—700葬处不明
慕容宣超慕容忠之子700—?葬处不明
慕容曦皓慕容宣超子?葬处不明
慕容兆慕容曦皓子?葬处不明
慕容复吐谷浑后人?葬处不明
起6D点6D中6D文6D网6D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六章秦汉时期(二十三)柔然王朝
(起0P点0P中0P文0P网更新时间:2007…5…4 18:52:00 本章字数:1937)
柔然王朝是东胡的一支柔然族首领郁从闾社仑可汗建立的。柔然也称蝚蠕、蠕蠕、芮芮、茹茹。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有冶铁、造车、制革等手工业,与内地及中亚有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传说其始祖木骨闾为鲜卑拓跋部的奴隶,因其头秃,名之木骨闾,木骨闾与郁久闾音相近,其子孙遂以为姓。郁久闾氏投北魏后,部分改称律闾氏。柔然到木骨闾之子车鹿会时才拥有部众,自号柔然。魏晋时期游牧于漠北,附属于代王朝。拓跋珪南迁平城(山西大同)后,柔然进居阴山一带。391年,柔然首领缊纥提被拓跋珪击破,迁居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394年,缊纥提之子郁久闾社仑弃父西逃,投奔伯父匹侯跋。后杀匹侯跋,北渡大漠。402年,郁从闾社仑征服今土拉河、鄂尔浑河流域的高车部族和匈奴余部,统一了漠北;置军法,以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定赏罚制度,自称丘豆伐(意为驾驭开张之王)可汗。建王庭于鄂尔浑河东侧。官号有国相、国师、俟利发、吐豆发、俟利、俟斤、莫何等。盛时疆域西到今新疆焉耆之北,东至朝鲜之西,北抵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南与北魏相邻。柔然与北魏时战时和,又通使南朝,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北魏464年,柔然第六代可汗受罗部真首建年号永康。487年,柔然所属高车之一部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及其弟琼奇,不愿继续参加对北魏的战争,率部众10余万由漠北西迁到前部(今新疆吐鲁番)自立,建立政权,与北魏联合,同柔然交战,柔然势力渐衰。520年,丑奴可汗被其母所杀,其弟阿那瓖继位,10天后被族兄俟力发示发所逐,阿那瓖投北魏,被封为朔方郡公、蠕蠕王,居洛阳。后要求返回漠北,但又怕新立可汗婆罗门(弥偶可社句可汗)不容,被魏置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523年,阿那瓖返回漠北,势力复振,改号敕连头兵豆伐可汗(意为把揽王)。525年,阿那瓖可汗助北魏镇压六镇起义,大破破六韩拔陵。北魏分裂后,东、西魏争与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