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的首领蹇硕,就鼓动他趁热打铁把宦官全部杀掉,以免后患。但何进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也不好向妹妹交待,有点犹豫。不久,袁绍再次向何进提出诛灭宦官的劝告,于是,何进就去找何太后商量。何太后认为,自己的丈夫灵帝在位期间,国家的政治、经济已经腐败到家了,尤其经过黄巾军农民起义,虽然很快的被平息,但朝廷已经虚弱不堪,再也经不住外戚、宦官自相残杀了。况且,现在宦官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力反击,所以,何太后没有答应。之后,袁绍又给何进出谋划策说:“将军可秘密下令,召集各地的军马进京,声威壮大,太后必然答应”。何进认为这个方法可行,就同意了。何进手下的典军校尉(禁卫军八校尉之一)曹操,听了袁绍的计划,不以为然的笑着说:“要惩治宦官,只要将首要分子杀掉就行,那里值得兴师动众,调动军队呢,我看这事肯定要失败”。何进的主簿陈琳同曹操的看法相同,他对何进说:“俗话说:掩目盗雀,这是笑人自欺欺人。试想,捕捉一个小东西,还不应该如此,何况是国家大事呢?如今将军依仗皇威,掌握兵权,要想除掉宦官,就像在火红的炉子上燎去毛发一样容易,只要当机立断就能成功。如果将军想借助外臣,召其进京,这是倒持干戈,授人权柄,不但无功,反而会招来祸患”。但何进听不进去,于是,陈琳就派人通知当时军事力量最为雄厚的并州牧(州牧:公元184年,朝廷镇压了黄巾军起义以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农民起义再度发生,接受了太常刘焉的建议,于中平五年(188年)将州刺史改为州牧。州牧官阶在郡守之上,拥有政权、财权和军权) 董卓,叫他赶快带兵进京。
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省)的豪强,他将当地的汉、羌、胡等少数民族组成一个强大的武装集团,称凉州兵。凉州兵以野蛮、凶悍、掠夺著称。董卓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凉州(今山西省大部,内蒙古、河北省一部分,治所在今山西晋阳市,当时辖9郡98个县)牧,董卓早就有控制东汉政权的野心,但一直没有机会,这次接到何进的通知,正是求之不得,马上带兵前往洛阳。何进的行动,马上就被宦官张让、段珏知道了,他们决定先发制人,假传太后命令召何进进宫,何进一进宫门,就被事先埋伏的士兵杀了。袁绍得知何进被杀,立刻叫弟弟袁术攻打皇宫,袁术一把火烧开宫门,带领士兵杀进宫去,在进宫以前,士兵们就得到命令,见到宦官就杀,有的人不是宦官,只因没有胡子,也被当作宦官杀了,这次火并,杀掉宦官3000多人。袁术冲进宫后,张让、段珏无力反抗,只得跑到后宫报告何太后,说大将军的手下叛乱,放火焚烧了宫门,现在已快冲进来了。何太后不知兄弟以死,惊慌失措,被张让、段珏挟持着同少帝、陈留王刘协一起由地道跑往北宫。途中被尚书卢植拦下,杀了张让、段珏,救下何太后、少帝和刘协。此时,董卓带兵赶到,拜见少帝,少帝见到董卓的部将、兵卒骄横跋扈,想到自己刚刚当上皇帝就多灾多难,前途未卜,不禁泪流满面。董卓问他情况时,惊魄未定的少帝,说话结结巴巴,不知所云。陈留王刘协却从容自如,除抚慰董卓外,简要地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自始至终,头头是道,无一失言。董卓觉得刘协很有才能,加上刘协的母亲王美人为何太后所杀,刘协对何太后肯定恨之入骨,如果立他为帝,刘协定会感激不尽;而且刘协自幼为董皇后所养,董卓自认为和董皇后一族。从这时起,就产生了废掉少帝,另立刘协为帝的想法。这次董卓被召进京,匆忙中只带了3000多兵马,为了虚张声势,他让3000多兵马从四个城门进城,当晚再悄悄出去,第二天再热热闹闹进城,一连搞了好几天,人们不知道董卓带了多少兵马。经过外戚和宦官的这次火并,两败俱伤,董卓反而渔翁得利。京都里原属何进的禁卫军,一见董卓人多势众,都来投靠他,这样一来,董卓完全控制了京城。随后,他逼迫少帝策免了司空刘弘,自己取而代之。接着,他以司空的名义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中只有袁绍表示不同意,他说:“少帝年轻,又没有什么过失,轻易废了他,天下的人怕不答应”。董卓没想到袁绍会反对他,十分恼怒地按着剑呵斥袁绍说:“你小子想干什么!难道这么一件小事我说了还不算吗”?袁绍见状气呼呼地离开了董卓,他怕董卓日后害他,就逃到冀州(进河北省)去了。袁绍的弟弟袁术怕哥哥的事牵连自己,也匆匆跑到南阳去了。两袁一走,董卓即向天下宣布,废黔汉少帝刘辩为弘农(今河南灵宝市)王,改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董卓自己任相国。迁何太后于永乐宫,不久即被毒杀。第二年(公元190年)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为除后患,董卓派人将弘农王毒死,并纵容部下在洛阳城见财就取,见色就虏,以笼络军心。整个洛阳城百姓怨声载道,暗无天日。一些有头脑的世族和官员,断定董卓成不了大事,都悄悄地逃离了洛阳,这群人中就有那个曾预言何进灭宦必败的典军校尉曹操。
董卓的专横暴戾,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公元190年春,东郡(今山东兖州)太守桥瑁以三公名义,号召各州郡兴兵讨伐董卓,许多地方豪强也响应了这次起兵。因为这次起兵的州郡都在潼关以东,故史称“关东军”。他们分屯要塞,推袁绍为盟主,董卓为躲避关东军的锋芒,挟持着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数百万百姓背井离乡,一路上颠沛流离,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同时,董卓还下令烧毁洛阳,200里内,鸡犬不留。关东军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目的是趁乱兼并土地扩大地盘,壮大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无意讨伐什么,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计,吕布杀死了董卓。献帝任命王允为尚书,吕布为奋威将军,而人共同主持朝政。期间,有百姓传说:董卓的凉州兵无恶不做,朝廷意欲诛杀凉州将士。董卓的部将李攫、郭汜都是凉州人,听说此话,就派人到长安要求赦免,但王允不同意。李、郭二人害怕,打算各自解散队伍,逃回家乡。讨虏校尉贾诩献计说:“大家如果解散军队回家,在路上,一个亭长就可以把我们抓住;不如我们西攻长安,为董公报仇,打胜了可以得到天下,打败了再逃走不迟”。李、郭二人认为有道理,于是,传令部队向长安进发,一路上收拾残兵共达10万
余人,包围了长安。吕布登城死守,后被部下偷偷打开城门,李、郭部队攻入城内。吕布找到王允要他一起逃走,但王允决心以身殉国,吕布只好带领数百人出武关投奔袁术去了。王允被李、郭所杀。献帝刚刚脱离董卓,又落入李攫、郭汜之手。献帝任命李攫为车骑将军,郭汜为仁将军。公元195年,李、郭二人互相猜疑,发生内讧,为争夺献帝,双方相攻数月,最后,李攫夺得献帝,并将皇宫焚烧骀尽。不久,献帝在李攫部将杨奉、董承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二人的控制,逃往弘农,几经磨难,于第二年七月回到洛阳。因洛阳已被董卓焚毁,短时间不能修复,就暂住在中常侍卫赵忠府上,作为行宫。不久,献帝搬进刚修好的杨安殿。但百官还是无处安身,只得栖身于破壁断垣中。城中没有粮食吃,献帝派人向州郡征求,但谁也没给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一粒粮食。不得已,,自尚书以下的官员只得亲自去城外采野谷子充饥,这些平日吃惯了珍食美酒的官员,有的连野菜也捞不到,就被饿死了。
董卓专政时,随百官一起逃出洛阳的曹操,到陈留(今河南开封)找到他的父亲。在陈留他散发、变卖了曹家在这里的财产,招募义兵。迅速组织起了一支5000千多人、由曹氏宗族子弟为主的队伍,并加入了讨伐董卓的关东军。关东联军的将领们知道,董卓带领的军队是西部六郡中最精锐的一支,他们勇猛善战,战斗力极强,为了保存实力,他们谁也不想打头阵,就连盟主袁绍也不愿首先出马。曹操看出他们的用心,非常生气,决定带领自己的5000人马向董卓开战,但因寡不敌众,加之部队没有作战经验,被董卓打的一败涂地,曹操自己也受了箭伤,险些丧命。回到联军营地,那些联军将领们还在饮酒作乐,曹操愤然地离开了关东联军,到扬州一带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去了。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一百多万人进攻兖州(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兖州牧刘岱战死。在“州中无主”的情况下,曹操被推为兖州牧。经过奋战,曹操打败、诱降了青州黄巾军并从中挑选出30多万身强力壮的士卒,组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青州兵”。这时的曹操已不是当年打败仗的曹操了,在中原地区,他是仅次于袁绍的两大势力之一。献帝回到洛阳,正在许昌驻兵的曹操听到献帝饿肚子的消息,就问谋士要不要帮助献帝,谋士荀郁对曹操说:“从前晋文公接待了遇难的周襄王,受到了诸侯的尊敬而成了霸主;汉高祖以隆重的礼仪埋葬了义帝,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以前,你想救皇上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献帝以回到洛阳,但无处安身,你应该赶快迎接。这样,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做我们自己想干的事情。如果被别人接去,你会后悔的。曹操听从了荀郁的建议,但考虑到洛阳城中还有扬奉、董承统领的重兵。恐怕他们不会服从自己。所以,将都城迁到许昌方为上策。于是,曹操亲自到洛阳向献帝说明,许昌有许多粮食,但不便运输,请献帝迁都许昌。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献帝和大臣们听说有饭吃,一致赞成迁都许昌。公元196年冬,献帝一行被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