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皇陵-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就下令挖出那个大臣的眼睛;如果大臣笑他,就让人撕裂那个大臣的嘴唇;如果大臣劝谏,就以诽谤罪名把那个大臣的头割掉,结果把大臣们整的叫苦连天,人人自危。赫连勃勃是十六国时期继前秦苻生以后最为残忍的暴君之一。夏国凭借武力统治国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政权。夏国境内不设郡县,只设城堡、军镇。赫连勃勃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迁到统万和各军事重镇,实行军营役户制,城镇户口即为军营户口。赫连勃勃统治残暴,只讲武功,不讲文治,其政权自然不能长久。424年,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馈,而立幼子酒泉公赫连伦。赫连馈知道后非常恼怒,乃由长安法兵七万北上讨伐赫连伦,赫连伦败死。随后,赫连馈的弟弟,太原公赫连昌又袭击赫连馈,赫连馈败死。之后,赫连昌收编了赫连馈的八万五千兵众,带兵回到统万。赫连勃勃知道后,悲愤不已,无可奈何,只好册立赫连昌为太子。425年8月,赫连勃勃气病而死。

  赫连勃勃死后,赫连昌继位,改元永光。426年10月,北魏国主拓跋焘趁赫连勃勃新丧,大夏国局势不稳之机,派大将奚斤等率兵五万袭取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老城),进据长安。自己亲率精骑两万,渡黄河袭取统万城。赫连昌听到魏军到来的消息,急忙带兵迎战,但与魏军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匆忙跑回城内,还没来得及关上城门,北魏军队已经进城。夏兵死力关上宫门拼死抵抗。拓跋焘见一时难以攻取,便对部下说:“这次饶了赫连昌这小子,明年我们再来收拾他”。于是带着抢掠来的十几万牛马和一万多夏国百姓回到平城。427年春,赫连昌想夺回长安,派五弟赫连定率众两万攻打长安,与北魏奚斤相持。6月,北魏拓跋焘又率步骑九万三千征伐赫连昌。临近统万城,拓跋焘将大军埋伏在山谷之中,派少数士兵到城下挑战。赫连昌误认为魏军不多,便带着三万士兵出城迎战,走出五里多路,便遭到北魏大军的埋伏。恰在这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拓跋焘不慎,马蹶而坠,几乎被夏军俘虏,幸亏拓跋齐赶到救起拓跋焘。拓跋焘带伤指挥战斗,夏军顷刻溃败,赫连昌来不及进城,仓皇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统万城被北魏占领,夏国的王公百官、后宫佳丽一万多人被俘获,并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428年1月,赫连昌在北魏将军尉眷的包围下,又从上邽逃到平凉,不久,赫连昌在安定(今甘肃定西)被北魏监军侍御史安頡擒获,同年三月被送到平城,拓跋焘将女儿始平公主许配给他,封他为假常忠将军、会稽王。赫连昌很受感动,于是,死心塌地的归顺了北魏。430年2月,赫连昌被封为秦王。跟随赫连昌出战的赫连定见哥哥被俘,大军溃败,连夜逃回平凉,当得知赫连昌已经投降北魏后,便自称皇帝,改元胜光。429年5月,赫连定不自量力的想收回统万城,但仅到平凉东部的侯尼城就吓得不敢再前进。后来他登上岢岚山,远望统万城,心中不禁产生了伤感之情,顿时泪水纵横,放声痛哭,边哭边说:“如果先帝让我继承帝业,怎么会有今天的惨状!如果苍天允许我多活几年,我一定要重振邦业”。430年9月,赫连定一方面带兵到鄜城(今陕西洛川)袭击北魏的始平公隗归,一方面派人与南朝刘宋结盟,约定联军消灭北魏,瓜分河北,并说好恒山以东归宋,恒山以西归夏。拓跋焘听到这一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亲率骑兵袭击平凉。赫连定急忙从鄜城回兵救平凉,途中被魏军打跨,只好爬上鹑觚原死守。北魏军队将鹑觚原连续包围了几天几夜,赫连定又饥又渴,被迫下山,刚到山脚,就遭到魏军的猛烈攻击,夏军一万多人丧生,赫连定受伤后逃往上邽。431年6月,赫连定趁西秦混乱之际,攻击已经投降北魏的西秦临时国都南安,俘虏了西秦国主乞伏暮末,消灭了西秦。赫连定害怕北魏报复,带着从西秦俘虏的十多万百姓由冶城(今甘肃中部)西渡黄河,打算袭击北凉的河西之地,暂时安身。没想到,他的人马刚到河的中间就遭到北魏的附属国吐谷浑王慕馈的攻击,赫连定当了俘虏。432年3月被送到平城。434年3月,被封为秦王的赫连昌过不惯那种高级囚徒般的生活,与弟弟赫连定叛魏西逃,被拓跋焘发觉后将二人一起杀掉。

  赫连夏自407年开国至431年灭亡,共历三主,二十五年。

  【大夏皇陵】武烈帝赫连勃勃的嘉平陵在今陕西省延川县稍道河乡张家山村的白俘图寺南。墓在白俘图寺山最高处,呈圆形,高8米,周长60米。墓北200米的白俘图寺,曾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寺院,现已毁。近年村民筹资建起一座简易庙宇,内塑赫连勃勃像。

  赫连夏王朝世系表

  陵名皇帝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嘉平陵赫连勃勃刘卫辰之子381—425407—425世祖武烈帝病卒,葬陕西延川

  赫连昌赫连勃勃二子?425—428秦王被杀,葬处不明

  赫连定赫连勃勃五子?428—431平康王被杀,葬处不明

  

  起2N点2N中2N文2N网2N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十章 南北朝时期

  (起3T点3T中3T文3T网更新时间:2007…6…11 7:39:00  本章字数:230)

  420年,东晋相国刘裕代晋称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刘宋)。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消灭了北方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小国北凉,统一了北方。自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南北方的一百七十年之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后梁(西魏是554年—587年在湖北江陵建立的萧詧傀儡政权)、陈五个朝代;北朝的北魏于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东魏被北齐所代,西魏被北周所代,北周又灭北齐。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十章南北朝时期(一)刘宋王朝

  (起5D点5D中5D文5D网更新时间:2007…6…11 7:43:00  本章字数:19272)

  刘宋王朝是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裕建立的。刘裕,字德與,小字寄奴。史书称其为西汉高祖刘邦之子刘交的21世孙。晋末之乱,举家渡江南迁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刘裕的祖父刘靖曾任西晋东安郡(今山东沂源县)太守,父亲刘翘为郡功曹(太守自配的主要慕僚)。他家和大多数北来移民一样,由于迁移失去了原来的田庄而家道中衰,加上刘裕的父亲早亡,因而生活更加贫困。史书载:刘裕少年时期以种地、打柴、捕鱼、贩履为生,后来加入了北府兵(东晋朝廷以侨居在南徐州、南兖州的北方骁勇组成的一支精锐部队,屯驻京口。京口别称北府,故号北府兵),成了北府将领孙无终的司马(主管府内兵将事),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399年10月,浙东会嵇地区爆发了东晋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孙恩、卢循起义,朝廷派北府兵前去镇压。刘裕经孙无终的推荐,成了北府名将刘牢之的部将。12月,刘牢之率部到达吴郡(今江苏苏州),派刘裕带数十人前去侦察。不巧与孙恩义军数千人遭遇,双方展开一场血战,因寡不敌众,刘裕坠下河岸,其余将士全部战死,刘裕被孙恩军发现前去追杀,刘裕纵身奋起,挥舞长刀殊死拼杀,竟使孙恩军士无法靠近,这时,刘牢之的长子刘敬宜带轻骑赶来迎接,看到刘裕一个人同数千人对阵,大为赞叹。从此刘裕勇敢善战之名得以传扬,刘牢之对他也格外器重了。刘裕不但作战勇敢,而且指挥有方,机智多谋,善于以少胜多。400年,孙恩复攻会稽,朝廷再命刘牢之率北府兵阻击,刘牢之命刘裕镇守句章城(今浙江定海县)。句章城小,只有数百名将士,但却面临孙恩军的正面进攻,任务非常艰巨,刘裕一方面抓紧时间加固城池,一方面交结当地高门富豪,让他们提供大量的武器和粮草,不久,孙恩的部队登陆,首先向句章发起进攻,刘裕身先士卒,击退了孙恩军的进攻。第二年春,刘裕又在浙江海盐用疑兵之计,以数百之众,抗拒了孙恩数万大军的进攻,6月,孙恩率10万军队,进攻丹徒,前锋直逼建康,东晋朝廷命在旦夕,这时,刘裕率部火速赶到丹徒,再次以少胜多,击败孙恩军,俘虏义军数万人,给孙恩军造成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刘裕的威名由此日盛,朝廷为表彰他的卓著功勋,封他为建武将军、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太守,统领17县。由于刘裕的部队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因而深得人心。

  正当东晋朝廷和孙恩起义军征战时,因受压抑而辞官在家的南郡(今湖北江陵)公桓玄利用这一机会发展势力,招兵买马,将势力向东逐步伸展到了芜湖、当涂一代,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国土,而且兵势强盛。这时专权朝廷的是白痴皇帝司马衷的叔叔司马道子,司马道子知道不除掉桓玄终为朝廷的祸患,于是,402年朝廷在刚消灭了孙恩起义军的主力后,司马道子就派儿子司马元显讨伐桓玄。但司马元显的实力远远不如桓玄强大,一经交锋,司马元显败北。桓玄军一路势如破竹,逼近建康。朝廷又命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迎战,结果刘牢之被桓玄收买,北府兵不战而降。桓玄没有受到任何抵抗,轻而易举地进入建康,独揽了东晋大权。但东晋的精锐之师北府兵还掌握在刘牢之手里,这对桓玄篡位称帝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于是桓玄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职如太守),夺了他的兵权,刘牢之明白失去兵权即将大祸临头,就与儿子刘敬宜商议对策,刘敬宜主张立即发兵袭击桓玄,而刘牢之犹豫不决,又去问参军刘裕,刘裕说:“当初将军以劲卒数万而望风降服,如今桓玄刚刚得志,威震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