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慢慢地开始显露出喜剧天分,特别是演“老太太”的天分。同学的小品里要是缺奶奶我就去帮人家演,班里有人来观摩教学时,排演的小品也多是我自己编的。
在人艺,我非常幸运地与老一代演员同台演出过,包括《茶馆》、《红白喜事》。他们在做人的方面给了我莫大的影响。于是之老师写过一本书,他在书里说郑板桥的竹子之所以“好”,并不因为它“像”,画竹子很容易,寥寥几笔,但郑板桥的竹子透着作者的胸怀和品位,画如其人。
看于是之老师表演,我渐渐悟到,戏演得好,倚仗的是“术”和“道”。“术”是技术,唱歌、跳舞、节奏感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幽默感;“道”则是认知,你对世界的认知,对人和事物的认知。于是之老师在《茶馆》里扮演王利发,教人一看便知,这是一个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在诠释一个小市民,这个人物有文学性,有表演者赋予的很多定义。如果找一个真正的茶馆老板来演他自己,结果一定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在我们结婚8周年的庆典上,在我自己虚设的“奥斯卡”仪式中,我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张旗。她的一个偶然的举动改变了我的人生,使20岁的险些去卖了酱油的我峰回路转走进艺术的殿堂,传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好恶和趣味,慢慢成为了今天的我。
张旗帮我垫的那两块钱我至今欠着。利滚利情生情,我是怎么也还不上了。
一个文学青年的梦
从人艺毕业以后,有一天,同剧院的梁月军找到我,告诉我她的一个朋友正在挑演员,演一个和工读学校有关的电视剧。她让我去剧组试镜。
到了剧组所在的招待所,有人领我见了导演。我在导演面前对着镜头说了几句台词,导演头一点:“行,就是你吧,你演宋晓丽。”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部电视剧叫做《寻找回来的世界》,也不知道我所“试”的角色是一个女混混儿。
我高兴极了。在那个年代,得到一个电视剧的角色,无异于“飞黄腾达”的开端。因为人们能看到的电视剧太少了,但凡有一个人演,就准有一百个人看。我回到剧院大声宣布:“我准备去拍电视剧了,马上就签合同!下面的戏不要安排我的角色了。”
接下来同事们一见到我就问:“哎,你怎么还没去啊?什么时候拍?”
我骄傲地告诉他们:“下礼拜!”
过了好几个“下礼拜”以后,剧组那边杳无音信,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儿。我照着他们留给我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天啊,整个摄制组已经搬离了那家招待所!
我马上去找梁月军,她七弯八绕帮我找到摄制组的新地址。我风风火火就去了,进了房间一屁股坐定,面前是剧组里的三五个人。
我胆子很大。我开始悲愤地控诉:“你们这算怎么回事?你们改变主意了不要紧,但必须告诉我。这是对我的起码的尊重。我已经告诉剧院领导我要拍电视剧,所有人见到我都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我老告诉他们下礼拜。但是你们却连招呼也不打就搬家了!你们不能对一个年轻演员这么不负责任!”一边说,我一边哭起来。
这时候,我认识的那个小场记突然“滋溜儿”一下站起来跑掉了。过了一会儿,她又脚步轻快地跑了进来,“宋丹丹,你别哭了!导演说还是你演宋晓丽,马上就可以签合同!”
180度的事态转变倒让我愣住了。后来才知道,起初他们的确想要反悔,但还没找到更合适的演员。他们嫌我作为一个女混混儿不够漂亮。然后,小场记跑到导演房间里去通风报信儿,她说宋丹丹找来了,她在隔壁哭。导演正在闹胃病,他的胃经常出问题。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他捂着肚子慢悠悠地说:“那——咱们就用她吧。”命运向左还是向右,有时就取决于你所迈出的微小的一步。那天我签下合同,并且拿到了剧本。
剧本里的工读生宋晓丽成天撒泼打滚,动辄大哭大闹,作风不端正,生活不检点,而有关她的成长背景却是一片空白,仿佛她生就一个野丫头,命中注定女流氓。对此我感到不解。
我正在热爱文学,我以文学的视角审度这个故事,它因缺乏情理而不让人信服。于是我擅自做主,加了两场戏。不谦虚地讲,今天的我都未必能有这么灵光的念头。
其中一场戏,是宿舍里的女孩子夜里不睡觉,打着手电相互算命。一个同学说宋晓丽的命特别好,宋晓丽一撇嘴:
“得了吧,净骗人,我还命好呢,我都不知道我爸是谁,我刚懂事我妈就进大狱了,谁有吃的我跟谁走……”
然后有一个同学问她:“晓丽,你想你妈吗?”
“我才不想呢,我一个人更好。”说话的时候宋晓丽笑着,眼泪就在她的眼中打转。
这场戏不长,但它使人们突然间忘却了宋晓丽的累累劣迹,只记得她的可怜。正如我的希望,我希望我演的是一个“坏”却富于悲剧色彩的角色。这是文学教予我的审美。
另外一场戏,是一个大晴天,老师带着学生们上山郊游。在山顶,老师从书包里拿出好多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
“咦?今天是什么日子?” 孩子们意外极了。“你们猜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猜了一通,没有结果。然后老师告诉他们:
“今天是宋晓丽的生日。”
宋晓丽的生日,宋晓丽自己却没想起来,她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同学们围着她又叫又跳,他们捧起野花洒在她的身上。他们说:“晓丽,你跟我们说点什么吧。”
于是宋晓丽给大家唱了一首歌。歌词当然是我写的。
我的心是一条小河,
一条无声的小河。
妈妈你看见吗,
我常常从你身旁流过。
我的心是一只小鸟,
一只无巢的小鸟,
妈妈你听见吗,
我天天在你耳边唱歌。
唱过这首歌,宋晓丽的全部缺点都被理解了,被原谅了。她其实是那么孤独和无助的女孩子,她那么想念她的母亲。
我写完这两场戏,交给导演,导演看后决定拍。
这引起了女主角的不满,她在剧中饰演老师,她认为我这样下力气地诠释宋晓丽是一个配角在“抢戏”。
导演又在闹胃病了。每当剧组里的人惹他闹心他的胃就先有反应。他只好捂着肚子无可奈何地对女主角说:“那你也写吧。你写好了,咱们也加上。”我觉得导演在息事宁人的方面算得上天才。
电视剧演完以后,导演、副导演还有黄凯老师都兴奋地断言:“宋丹丹肯定能得奖!”我打心眼儿里不相信,我想他们只是在打趣儿我。然而事实被他们言中。《寻找回来的世界》使我成为“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并在此后的表演生涯中一路顺风顺水。回想起这些事儿,其实我最想说我之所以能演戏,首先得益于我曾经是一个文学青年。
黄宏,改变我命运的人
我和黄宏认识是在1989年的春节晚会。那年他第一次上“春晚”,好像和方青卓等人一起演了个关于喝酒的小品。而我是因为晚会节目时间不够长,节前十几天临时加了一个小品《懒汉相亲》。不知是谁推荐的让我来演,我还从来没演过。我不了解小品那么容易“火”,更不知道日后它能让我挣那么多名和钱。
一天晚上彩排完了回家,我的前公公问我这些天在忙什么,这样早出晚归。我告诉他我要上春节晚会,演一个小品。他问我演什么角色,我又告诉他演个老姑娘去男方家里相亲,眼神儿不大好,一会儿把暖瓶踢碎了,一会儿又坐在气球上。
“干吗?拿肉麻当有趣?”他直眉楞眼地瞧着我。
“对。”我说,“拿肉麻当有趣。”应了这句话后我幡然醒悟。天哪!太露怯了!不定多少人会这样评价我。我是一个搞“高雅艺术”的人,我的人生目标是手里端着茶水、兜里揣着牙签走进排练厅的“艺术家”,怎么能去演这么矫情的角色呢?万一剧院里的老师们在电视里看见我怎么办?我还有脸回去吗?
我当即决定退出春晚。第二天我找到负责语言类节目的导演告诉她我不想上了。她诧异地盯着我像盯一个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外星人。
“宋丹丹,你知不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上春晚?你知不知道我们毙了多少小品?你知不知道上一次春晚得凭多大造化?”
我不得不诚实地说我不知道。
总之,我是在犹犹豫豫、扭扭捏捏、半推半就的状态下走上了“春晚”舞台。我万没想到当我操着不知是山东哪个地方的口音、捏着小嗓儿说:“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的时候,全国已有上亿观众认识了我。我也不知道台底下坐着一个叫黄宏的男孩儿,他已打定了主意要跟我合作。
当时我们都还不满29岁,他改变了我的命运。
《超生游击队》是黄宏自己创作的,他邀我一起上1990年的新年晚会。那时候我正怀着近7个月的身孕。“不行,”我在电话里说,“我演不了,我大着肚子。”“要的就是这个。”他说,“你还省得往里垫枕头了。”
每天,一到排练厅,我先把大肚子搁桌上喘喘气儿,气儿喘匀了,还得靠床上歇歇脚。边歇脚边跟黄宏聊天,聊着聊着我肚子就饿了,得下楼去吃口饭。吃完饭上来又挺困,于是再睡会儿。也有的时候吃过午饭,我靠在床上打游戏机,他就歪在我旁边闭目养神——条件差,就一张单人床,只好将就些。问题是歪就歪吧,没过几分钟他就鼾声如雷了,这有点儿不像话。我使劲摇晃他,“起来起来起来!麻烦您注意点儿行吗?您也太不把我当女的了吧!”我们俩都笑起来。
总之等我完成一系列的身体调整,排练的时间也剩不下多少了,逼得黄宏逢人便诉苦:“跟个孕妇合作,那真是太——困难了!”
打死我也没想到《超生游击队》能那么轰动。中央台的新年晚会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