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曼菱评点红楼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春曾经抽得花签,上说:“命中该得贵婿”,是何贵婿不知,但是肯定嫁出去后,结局不错。贵婿的结局是得了,但内心的痛苦思念与悔恨却永远相伴着这位庶出的贵族小姐。
  对愚母弱弟的思念与负疚永远追随着这位尊贵的三小姐,今生她终未能再有机会来报答这骨肉相连的恩情。
  玫瑰花儿的刺首先是戳在她自己的心灵深处的。
  曹雪芹正是以如此深刻复杂真实的人物关系,来揭示封建礼教下的非人性,封建伦理的不道德本质的。 
 



 

   
湘云与侠妓
 
  湘云与侠妓
  忽然联想到,在史湘云的身上似有秦淮名妓柳如是的影子。
  柳如是在秦淮诸名妓中,以奇行卓节著称于世。在当时的“秦淮八艳”中,柳如是并非美貌若仙,她“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她是以其才华、豪侠,甚至颇有男子气度的一种刚劲风神,令众人倾倒的。
  可以说,柳如是独树中国女性的阳刚之美一帜。
  柳如是后来嫁给名士钱谦益。钱对其身世曾有过推测,他认为:柳如是过目成诵且肤色白皙,必生于书香门弟,幼时不幸为歹人所掠,沦入青楼。
  此说也恰与《红楼梦》中湘云后来从豪门“流落在烟花巷”的际遇相映。
  《红楼梦》曲子《乐中悲》说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风光耀玉堂。”
  柳如是的传记说她初访钱谦益时:“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清代并有她的男将小影。画像上恂恂一儒生也。
  大凡女子要突出她的尊严,强调平等,总有些独行特立之举。穿男装是一种选择。西方女性解放的先驱有乔治·桑,用男士名,着绅士装。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也是以男士名字发表作品的。
  中国古代倒还没有限制女子的作品署名权。但是有礼教约束,女性的作品不能越出闺阁流传于世。
  《红楼梦》中,有史湘云“好扮成小子”,令得贾母看花眼,将他当作宝玉的描写。第十九回黛玉对她的男装评说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柳如是嫁与钱谦益时,正值其仕途失意,又遭丁丑狱案的一番折磨。正退居乡间咄咄书空之际。
  《红楼梦》曲子说湘云是:“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按原著之意,她应该是嫁给落魄了的宝玉。
  柳如是虽身落风尘,在择婿标准上,对“膏粱纨绔”与“幸窃科第者”,她一律看不上,提出“唯博学好古,旷代逸才,我乃从之。” 那蔑视科举,天性纵然的宝玉也可谓一旷世奇才。
  柳如是先后以杨、柳为姓。
  看《红楼梦》第七十回“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湘云曾作有一首非常别致的《如梦令》:“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至于她眠芍药,割腥膻,月夜联句,皆名士所为,而非一般闺阁风气。总之,湘云给人的感觉是名妓随名士的不修边幅,追求个性的风范。
  湘云侠义,中秋独陪黛玉,劝解其悲凉。自己其实身世相类,却说这时候“想上船吃酒”。也呈现出闺中少见之自由气度。
  看一段描写,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衤因”:
  众人……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中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道:“泉香而酒冽……
  少女柳如是,则常与一般忧国忧民之士,且是“雅好谈兵者”同游,诗歌唱酬,吊古思今,作长夜饮。其情怀开阔宏大,旷代少有。时人有文字纪云“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
  令人联想起《红楼梦》上第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宝钗评湘云的话:“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避。……”
  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史湘云穷而不失其趣,还兴致勃勃要办菊花大会,后来在宝钗的实物赞助下,成功地请完合府上下女眷吃螃蟹宴,然后雅人留下作诗。
  此回令人赞叹。以宝钗之家当,可谓是有其力而无其意趣。湘云则一派豪迈,一无所有,却要大请客。此番举止,此番邀请,又岂不是带有名士和侠妓之风?
  《红楼梦》上第三十一回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留下伏笔,写宝玉得到佩物金麒麟,而另有一只雌性麒麟却是由史湘云佩带着。
  这两只麒麟俨然是一对信物,并且原属于史家。此伏笔一是溯前,伏贾母与张道士当年有麒麟传情之过节。一是预示后面,伏宝玉与湘云终当会合成双。
  而柳如是在嫁前有多恋之史,其中一位名士李存我曾赠与她玉篆“问郎”一印。柳出嫁后,有当众将此信物送还李之举。还其情缘。可见当年人们对情爱信物的重视。
  书中湘云毕竟贵族女,比柳如是更娇憨和天真烂漫。
  这个光辉特异的形象,可惜在高续本的后四十回中渐俗,面貌几等于迎春之类,不过说些套话,令人无趣。 
 



 

   
铁门槛外(1)
 
  铁门槛外
  ——妙玉、芳官、智能儿等
  《红楼梦》书中一串出家人,唯妙玉的形象较完整。
  她一出现就是一位佳人型的女尼,已经在“铁门槛外”。
  在书中诸多的出家女性中,也唯有她,进入了“十二钗”的“正册”。可见曹雪芹对她的看重。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冬天赏雪,因宝玉联句落第,李纨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一枝红梅。“宝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说:‘是。’”
  可见妙玉对宝玉独厚之意,众人尽自会意。然而中间并无多少铺垫。那妙玉在惜春处下棋,见宝公子来,便红了脸。只写到此为止。
  《红楼梦》一书及书中人物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能“容情”。大观园中的小姐们芳心剔透,无所不觉,但恻隐暗怀。能不点破时,尽量不点破。即使李纨说她“为人可厌”,也没有嘲笑她到“对宝玉独厚”这一点。黛玉的话中也含有关爱。
  这其实是中国古人的一种做人原则,也是美学法则。
  所谓温柔敦厚,温文尔雅者,自《诗经》始。
  眼睛干净,见“有”若“无”,乃真佳人。
  此与袭人那种“无”中看“有”,无中生有,并用一些无凭据的话去进谗于王夫人,品性相悖,故袭人不能算“佳人”。
  第十七至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家仆人介绍妙玉时,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可见那妙玉本也是佳人队伍中人,据说是因为“自小多病”所以“带发修行”,才到了尼庵。
  昨天的妙玉曾是今日的众千金,而明天的她们又焉知不会成为另一个妙玉呢?那惜春后来果然如此。所以,众人对妙玉,多有惺惺相惜之意。
  书中没有下面描写,那大雪满山时,宝二爷与妙玉二人,在园中摘梅相赠时,如何相对。细节省略。想那妙玉见宝玉来讨梅花,必是亲到园中选择,又不失其身份。一番交往,是为雅事。
  一会儿,宝玉便擎了一枝极丰美的梅枝归来。这边李纨已经准备了美女耸肩瓶,贮了水准备插梅。接下来,宝玉所作红梅诗,则句句是对妙玉孤身清冷的赞美与怜惜。
  他把妙玉比作了一枝嫦娥“槛外梅”。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佛教中的莲花金刚,俱喻含男女性事。那观音菩萨的杨枝露,也不排除有男女云雨甘露的意思。而对于这些,妙玉已经无可求。
  唯有那独居于广寒宫内的嫦娥,才是妙玉的写照。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美丽超凡,寂寞无边的形象。在这里宝玉表现了对妙玉命运的理解。
  事隔经年,宝玉过生日时,意外地接到妙玉祝贺的帖子:“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心中暗自称奇,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记住别人的生日,并来祝贺,对于俗人尚且是一种亲近之举;而对于一个庵中的出家女尼,则更有芳心独诉之嫌。何况这被贺者又是一个满园春色的年少貌俊的公子哥儿。
  怡红院中那花团锦簇的生日宴上,妙玉去不了。只能是在她那山高月小的栊翠庵修行房中,写下这言犹未尽的帖子。且这也有一点担风险的意思。
  宝玉对这一张突兀的帖子,会采取什么举动?万一在姐妹们中随意取笑,遇上口角尖刻的,不免要受些嘲弄,亦无人保护,岂不是自讨无趣?
  但妙玉还是投了这一帖子。
  且看她并不是每一位过生日都投帖子,甚至对那些比宝玉更见熟的姐妹也没有此举。就知道她在寂寞的青灯古佛下,已经将宝玉引以为知音。
  也许在雪里赠梅时,二人曾面对面地有过“个人化”的交流?不过宝玉的性灵,还在于不必口舌相告,自然便能意会青年女性的万般细腻。
  但宝二爷爱忘事,哪有她庵中度年如日的单纯,一往专注的重情?
  投帖与赠梅,成为妙玉清寂人生中的一插曲,一诗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