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七诫-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3年内可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

  但是,有很多公司的领导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味地要求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殊不知,一个拥有陈旧知识技能员工的公司,它的产品质量怎么能够超过其原有的水平,它的生产效率又怎么能够得到提高呢?

  现在有些领导以看不到培训效果,以资金不足、人手不够为由,不仅自己不组织员工去参加培训和接受再教育,还反对员工自己去进行自我更新的活动。更有甚者阻止他的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好像他的员工一超过他,他的领导位子就坐不稳似的。

  当今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你的员工两年没有接受任何培训,他们的知识就已经落伍了。员工们需要培训,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学到新的工作技能,还因为他们能够更新已经掌握的工作技能。如果员工得不到新思想的灌输,没有实践新知识的机会,最好的员工也跟不上高新技术领域发展。

  员工培训是企业领导者的重要工作,日本的一些企业甚至明文规定,企业领导有培养下级的责任并将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培养下级作为考察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指标。

  领导应该把培训看作是对未来自己公司未来的投资。在过去几年中,许多公司的领导将培训与员工的再教育提高到公司战略目标的地位。这些公司的领导们认识到,有一个远景目标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不具备实现公司规划的具有相关知识技能的员工,这个目标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领导应该让员工们时刻接受挑战,使员工时刻都具有提高能力的热情。这样他们才能学到新的知识,改进已有的技能,公司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在工作实践中培训员工

  培训员工要重视对员工的岗位培养,避免舍近求远。

  树需栽培,人待培养。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证实,人的品质的成长与进步除了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外,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并得到组织的正确培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领导者的职责之一,是在用人的同时,不忘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教育。只培养不使用,这种培养毫无意义,相反,只使用不培养,则是领导的一种失职。

  当然,领导者只有育才之心是不够的,还应研究、掌握育才之术,即育人的有效方法。要自觉地在工作中循循善诱,启发引导,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要注意为员工施展才能、成长进步提供必要的条件及环境;要在员工困惑与遭受挫折时,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要不断给员工施加工作压力,以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要允许和提倡员工犯“合理错误”,让他们在磕磕碰碰中成长进步。

  培养人的方法有不少,培养人的途径也很多,但最有效的培养是工作实践,没有什么培养场所比工作岗位更理想。通过具体的工作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才可称之为真正有效的培养。工作即是培养,培养又是工作,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辩证观。

  善于育才的领导者,一般都能把员工的每项工作巧妙地当作培养人的活教材。不善于育才的领导,没有这种自觉意识,想到的只是尽快完成工作任务。两相比较,前者尽管比后者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做法的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所谓在工作中培养,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分工,让员工去从事未干好或没接触过的工作,促使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从工作实践中发现其缺点和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例如,要培养员工过硬的思想作风,可安排他到艰苦岗位、复杂环境和涉及切身利益的场合进行锻炼。通过考验,看他们是否具有公仆精神,是否具有实事求是、说真话、不图虚名、做实事的品德,是否具有大公无私、坚持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的品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教育。

  对那种已经大体熟悉和掌握现岗位本员工作要领,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要不失时机地交给他新的工作,同时进行适度的指导。对陌生工作感到畏难的人,要教育他们树立“只有做才能提高能力”的观点,树立全力以赴、全心全意投入新工作的思想,并在取得进步和成功时,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

  人才不是天生的,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实践培养和锻炼。实践的过程,既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来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同时也有利于人才的竞争选拔,使每个人都进入紧张的竞技状态,激发调动起员工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促成其内在潜力的释放。经验证明,如果一个组织中充满人人讲效率的工作气氛,这个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往往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德国诗人歌德有这样一句著名的格言:“工作若能成为乐趣,人生就是乐园;工作若是被迫成为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此话虽然有些极端,但强调乐趣和兴趣与工作的关联性,是有道理的。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如果把工作搞得单调、枯燥、乏味,培养效果难免事倍功半。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和习惯于工作,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是出于无奈。因此,培养人要设法增加工作的趣味性。人人都喜欢娱乐游戏,如能设法使工作类似于游戏,将有助于提高人的工作热情,继而提高工作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主要有两类,即热爱和厌倦。热爱工作者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享受,乐在其中,积极工作,一旦中止工作则惶惶不可终日。厌倦工作者却把工作视为一件苦差事,并想方设法减轻和逃避这种工作。

  心理学家经研究证实:热爱和沉醉于工作中的人,激素分泌十分旺盛,使工作意愿更加强烈。而厌倦工作的人,激素分泌则逐渐下降,结果在情绪上郁郁寡欢,精神上很容易疲倦,对工作越发讨厌和腻烦。

  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千方百计使那些对工作提不起精神,缺乏热情的人发生转变。以跑步为例,如果要人无目标、无计划地去跑,只能使人感到乏味,即使没跑多远,也会使人感到十分疲惫。若是预先告知跑的距离,以及到达终点后的荣誉和奖惩,自然会引起人的兴趣,使单调的跑步成为一种追求和享受。联系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让员工参与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让每个人了解个人在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与影响,这样便会使工作充满吸引力。

  有人认为,培养人的正宗办法是送出去培训深造,或者是专门系统地讲授书本知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上所谓“正宗”的培养虽有作用,却十分有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象征性的模拟训练,充其量不过是培养人的一种辅助手段。

  书本知识传授和集中训练不管多么完善,也很难保证育人的效果,因为从书本上只能学习原理、道理,从工作实践中才能学到本领和技能。书本往往回答理论上究竟为什么,实践才能解答是什么、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工作环境中实践,才是真正的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有学不尽的内容,有学不完的教材;在这个课堂中,才能学到真本领,不断增长才干,经过这样的反复敲打,再外行的员工也会有一技之长。

  □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角色

  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角色须注意以下3点:

  (1)让员工了解工作流程。

  (2)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角色。

  (3)告知员工应做的工作。

  1.让员工了解工作流程

  让员工了解企业既非慈善团体,亦非国家机关乃是基本的“培育事项”之一。企业由于是营利法人,是社会中的一员或一组织,因此,必须具备三项条件。

  (1)业态、业种不违法。

  (2)行使社会需求。

  (3)获取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利润,不破产。

  而企业本身由三项要素组成。

  (1)人股东、经营者附属、领导者附属、一般从业者附属。

  (2)物产品、商品、资产。

  (3)金钱资本、周转资金、固定资产。

  除此之外,在第一部分已经指出,情报与时间亦是重要因素。

  企业为了发展其事业,当然要雇用员工,绝对不会考虑支付薪水给不工作的人。因此,领导者自然有义务培育能够适应本公司岗位需要的职员。

  为了促使员工完成工作,除了告知什么工作以及前面曾经提及的企业生存条件计划外,同时必须教授整个工作的流程。

  (1)企业的组织情况,该员工在组织中处于何种地位。

  (2)让员工详细了解采购、制造、库存、销售、收款以及计划、实施、统制的工作流程。

  (3)让员工了解利润是在哪一个阶段产生、消化,以及运用的过程。

  2.明确员工的角色

  在企业中,由员工单打独斗的情况已经过去。除了规模相当小的公司外,凡是有组织的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乃是势在必行的主流。在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中有许多缺点与不合理之处,这是整个社会大变动中自然产生的,无论如何都难以避免。

  员工也是组织的一员,在平常的工作中就必须经常灌输唇亡齿寒的道理。尽管如此,领导者对员工的培育,并不是要求其言听计从,而是促使员工充分自觉进入自己的角色,大力发挥其创造力与工作热忱。

  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就必须不厌其烦地告知员工其各自的立场、地位、角色、任务,尤其是在交付工作时,更应具体、明确。如果员工不能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任务,就无法产生责任感,只会频频发生怠慢、疏忽错误、越权等行为,不平、不满的情绪便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