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七诫-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让人易于接近但别干涉别人。如果雇员有时有问题来向你询问,你该让他们知道他们随时可以来找你,这不是鼓励雇员依赖你,而是有助于促进对话和鼓励团队工作精神。这也不是说雇员老得接受你的检查,一位有信心、能干的雇员若在工作中没遇到解决不了的障碍,就不该老来问你,除非预先定下须随时作进度汇报。容易接近的领导者会给担任新项目工作的雇员一定的工作保障。换句话说,你该克制自己老去过问项目情况,或想了解清楚所有细节的意愿。

  (8)对任务完成出色的给予佳奖。有效的工作分配者会承认雇员的成绩,会给予其公开的承认和私下的表扬。当一份你授予的工作得以圆满完成时,你总会很得意,这样你就不必再去争功了。让雇员脸上有光,任何人都会得益的。

  □总结能够提高领导能力

  领导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切实提高领导水平。有些人从事领导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也不算少,可却十分平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把实际工作经验加以条理化。哪些事做对了,为什么对?哪些事做错了,为什么错?在他那里是一笔糊涂账,当然他更找不到使自己的领导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楼梯”。所以,领导既要考虑问题于事前,又要注意总结经验于事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当好“事后诸葛亮”,才能成为“事前诸葛亮”,因为这次的事后正是下次的事前。不愿在事后下功夫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永远不会成为“事前诸葛亮”。

  无论是领导自己,还是他所领导的组织,需要总结的东西都很多。每次总结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那些最有用的、最基本的东西来总结,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重点总结那些符合时代特点、有开拓意义的新经验,以便使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解决新矛盾,处理新问题,不要总在老题目上做旧文章。在总结经验时,要把那些偶然性的、表面性的东西舍去,抓住那些带有必然性的、能够说明本质问题的东西加以总结提高。

  1.尽量自己独立完成总结工作

  领导自己的工作经验当然要自己总结,别人不能代替。对于单位的工作总结,领导最好也亲自动手,不要让秘书或助手代劳。因为这样可以使领导对做过的工作进行重新整理,加深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思想得到升华,同时对其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对于一些大型总结,如领导本人因事实在不能亲自动手写,也要做到“三管”:一管总结的开始,明确总结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指定人员,提出设想。二管总结的过程,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大调查要亲自参加,重要的汇报和座谈会要亲自听取。三管总结的结束,把自己的认识与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和概括,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有指导意义的总结。那种为总结而总结、一切由“秀才”关门干的办法,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于提高领导能力、改进工作毫无帮助,完全失去了总结工作的意义。

  2.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正面的、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从错误和挫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更为宝贵。“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一个聪明的领导,应当既重视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又善于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

  3.总结不能脱离实际

  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一是一,二是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对成绩不夸大,对缺点不回避,既报喜又报忧,切忌好大喜功,搞虚假浮夸。同时,要注意这些经验与当时当地主客观因素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这样就可以明确,哪些经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继续沿用和推广,哪些经验则不能;哪些经验虽然在其他条件下可以运用,但要做哪些改进等等。这样,可以少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4.总结要展开多向思维

  实际上,总结经验是一种很复杂的脑力劳动,既需要经验式思维也需要理论性思维;既需要平面思维也需要立体思维;既需要单维式思维也需要多维式思维;既需要封闭式思维也需要开放式思维;既需要求同性思维又需要求异性思维。就拿比较法来说,它实质上包含多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别好与坏、落后与先进,使人们认清差距,找出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但如果思维方法不灵活、不科学,也容易出毛病。譬如,比较法只有在事物之间有了可比性时才适用,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再如,跳出本单位的小圈子,用开放式思维来总结经验当然好,可以使人们从更高、更新的角度来看问题。但如果不善于把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结合起来,进行立体思维,而是单独进行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就会产生片面性。还有,比较有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以己之长比人之长、以己之短比人之短等多种,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而且要尽可能多选择一些比较对象。如果只与一个对象比,而且只用自己的长来比人家的短,就会导致盲目乐观,不能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给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5.总结不能一劳永逸

  工作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新的课题需要人们去实践,新的经验教训需要人们去总结。所以总结经验不能一次完成,一劳永逸。一个领导,既要善于有计划、分阶段地总结经验,又要善于随时随地总结经验。要工作到老,总结到老,不断向更高的境界和水平前进。

  □在决策中要审时度势

  要进行正确的决策,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时”者,是指各种时机;“势”者,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审和度就是要分析研究。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强调要认清形势,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不做违背实际情况、逆历史发展方向而动的事。《孙子兵法》中也十分重视这一点,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中总是依靠有利形势,去造就最佳态势,夺取战争的胜利。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审时度势的决策艺术呢?

  1.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

  形势和趋势是总经理审时度势、进行正确指挥的出发点。在每一项决策之前,都要对当前形势进行认真地分析,对事态的发展趋向作出准确的判断,搞清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又是不利条件;现在诸因素中哪些是必然因素,哪些是偶然因素;这些因素哪些来自内部,哪些来自外部,它们将向何种状态发展等等。只有把这些因素分析透彻,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策略。在这方面古今都有不少事例可借鉴。诸葛亮就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物。他的《隆中对》根据当时的形势,从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和人事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而精辟的分析,特别透彻地研究了当时各种集团势力的消长情况,在反复比较权衡的基础上,为刘备提出了一整套战略计划和具体的策略步骤。在赤壁大战前,他又根据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决策,对孙权阐明了天下大势和敌我双方的长短,终于以孙、刘联军的5万兵马大破曹军20多万兵马,初步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2.要善于抓住时机,当机立断

  在战场上,时机对指挥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指挥员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就会常常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反之,如果不善于捕捉战机,即使是我强敌弱,也容易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企业的生产指挥也是如此。如果厂长能抓住生产和销售的有利时机,就会一步主动,步步主动,否则,就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要想及时抓住有利时机,首先必须目光敏锐,思想活跃,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善于由此及彼,见人所未见,及时发现“苗头”,从而捷足先登,掌握主动权。其次,在大好时机面前,总经理要当机立断。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利用历史性的机会,做出有利的果断抉择。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是非常难得的。所谓“时势造英雄”,是说时势给英雄提供了叱咤风云的机会,但能不能抓住机会,取得成功,还要看他是否能当机立断。当稍纵即逝的时机到来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果断地抓住它的。犹豫迟疑,当断不断,成功就会属于别人。

  3.要机动灵活,善于随机应变

  《孙子兵法》中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水因地势的高低制约其流向。用兵则要根据敌情而决定其取胜方针。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就叫做用兵如神。孙子在这里强调的正是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的艺术。它告诉我们,不善于抓战机不行,但有了战机而不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也同样不会成功。

  总经理要学会随机应变,也就是要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地改变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时不妥善或行不通时,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目的。而且总经理的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总是在变化着的,所以总经理决定问题就要因情况之变而变。企业产品也只有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勇于创新,出奇制胜

  仅仅停留在以变应变还是不够的。以变应变是被动的变,要主动应变,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动应变就是善于改革创新。《孙子兵法》上说:“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意思是,每次胜利都不是重复老一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