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外,他对其它广告并没大多大印象。
学生上课也是一样。一群学生上课,但事实上只有一部分特别注意,而另外人都在开小
差。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专心听讲,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则能混则混。
当我们看电视时,常常因为懒得起来走动或换台,而接触很多广告,但我们通常不会全
神贯注地看广告,除非有特别关心的产品,否则,大概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因此,大
多数广告都在我们这种不在乎的态度下一闪而过,没有在我们的脑海里引起任何波澜。只有
当我们有兴趣的广告出现时(如我们所关心的特定产品广告,或广告情节令我们眼睛为之一
亮。
或具有强烈的对比或冲击力,或配上动人的音乐或剧情等),我们才有可能加以注意。
第三道关卡:选择扭曲
一般消费者在看到广告时,总是以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广告信息,并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它
扭曲成与自己想法接近。
每个消费者对特定事物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或偏见或成见,有时是很难改变的。
人们在看广告时,常常是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有时候甚至加入原来没有的观点,
而忽略掉原有的重点。
例如,消费者认为氟化物有害人体,牙膏如果在广告里强调氟化物可以防止蛀牙,它必
须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提出科学证明或专家实验报告),否则,消费者会将氟化物有害健康联
系起来,拒绝接受这种信息(扭曲信息),并认为该品牌的牙膏不好。
这种曲解相信并非广告的原意,但经过选择扭曲之后,解码出来的东西常会与广告主的
期望有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广告专家一再强调广告信息愈简单、愈清楚
愈好的原因,如果能够让人们一目了然,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第四道关卡:选择保留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忽略掉大部分信息,保留与自己的态度、信念相符的信息。
消费者的记忆是广告的奠基石。广告能在消费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广告的任务
就算完成了一大半。若未能顺利留下记忆,则如船过水面一样,广告的效果就不敢恭维了。
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保留记忆的广告,行成为广告人的一大挑战。
为了突破选择保留,多种争奇斗艳的广告纷至沓来。有些广告的确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
果,但有些却败走麦城。有些广告让消费者记住了广告情节,但却忘记产品的特征,特别是
名人广告,消费者记住了明星却忘了明星手中的商品。
例如,一家钢笔厂在某杂志上作了一个广告,广告背景是一个裸体美女,钢笔斜插在美
女身体的一个重要位置上。这样的广告,相信读者只会注意美女而忽略钢笔。
如何才能增加广告接触的魅力呢?广告创意是致胜的法宝。
广告创意是广告创作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就是广告定位问题。洗发水定位在去头皮和增
加光泽上,运动鞋则定位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才能与消费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Ogilvy)认为,每个广告人在创意时应该思考下列
五个问题:
1.第一眼看到它时,是否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2.你是不是希望这个好点子是你提出的?
3.是不是很独特?
4.它是否完全符合公司的策略?
5.它是否可以用三十年以上?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应该是五个肯定的答复。
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见到广告创意都比较平淡。要么是产品事实的堆积,如商品具有什
么功能、获过什么奖(不排除用钱买来的金奖)等等;要么是行云流水、天马行空,消费者
倒觉得创意不错,就是有点不知所云。
因此,奥格威提醒说:“当你看广告时,我不希望你觉得它有创意,我倒希望你觉得它
有意义,去购买广告主的产品。”大师的话无疑给我们每个广告人一副镇静剂。
广告信息经过层层关系,终于到达了消费者的心灵深处。
现在的问题是:与“上帝”沟通之后,“上帝”对此有何反应呢?
“上帝”的反应与购买之间有何关系?
AIDA阶梯
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经过选择接触之后,经过三个阶段而达到购买:
认知阶段
这是广告反应的第一阶段,包括消费者
——是否明确知道广告主的名称?
——是否了解广告内容和诉求重点?
——是否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
事实上,认知阶段就是消费者对广告本身信息的直接反应。例如“脚癣一次净”的广告,
消费者知道是贵州神奇制药,主治脚癣。
情感阶段
这是消费者对广告的认同阶段,包括消费者——是否产生好感?
——是否对广告主有好的评价?
——是否对该品牌有偏好?
——是否有强烈的占有欲望?
——……
消费者的情感对购买行动有较大的影响,感觉好的时候,其购买的冲动就会十分强烈。
例如,“情人节”到了,花店的生意特别兴隆,就是因为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行为阶段
这是广告的直接目的,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广告主要解决
——能否有效地克服影响购买的干扰因素?
——能否有效地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
——能否成功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
——……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如经济能力有限,暂时不需要等,但更主要的
是主观因素,如不喜欢商品的色彩、型号等。广告若能消除“上帝”心中的阴影,购买行为
就会自然而然了。
广告的作用一般经过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阶段,但存在着不同的反应模式,一般消费
者在购买某一品牌之前,通常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心理阶梯,以酝酿、评估、决定其购买行为。
尽管途径不一样,但从认知到购买都经过了一级一级的阶梯。
广告就是促使消费者拾级而上,更上一层楼。
AIDA模式是广告人最常用的反应模式,简单明了,清晰易懂。例如,
“咦,那是什么?”——Attention:注意到商品广告信息。
“嗯,还不错。”——Interesting:产生进一步研究商品的兴趣。
“真想把它买下来。”——Desire:产生拥有商品的欲望。
“好吧,买!”——Action:采取行动。
因此,广告信息的反应过程是:注意—→感兴趣—→产生欲望—→购买。
一个好的广告,一般先以标题与图形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以精彩的开场白引起兴趣,再
以广告内容刺激欲望,最后以催促行动的结束语或附标题来促使购买行动。
并非所有的广告都能立竿见影,有些消费者只会将广告信息存于潜意识之中,以便在适
当的时候购买,即是:注意—→感兴趣—→产生欲望—→记忆—→购买。这种模式叫AIDBMA
模式,即在D后加入M(Memory记忆)。
也有人采用AIDCA模式,消费者在产生欲望之后,就会进一步追问自己,“真的需要
吗?”,“价格合理吗?”,“有什么保证?”,“合不合用?”等等。这里的C就是确认
(Confimation)商品是否符合需要?能否放心地购买。
五、攻心之战
消费者的个人爱好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他们在购物时受到商品形象和设计的吸引,
往往会感情用事。
例如,一位广告公司经理指出:“妇女愿意花二十元买一瓶珍珠霜,而不愿意花五元去
买一块香皂。”原因何在呢?
他解释说:“香皂只能保证清洁,而面霜却能保证滋润美容。”(当然,香皂也开始开
发这方面的功能)。最后他表示:“化妆品商人所卖的,不仅是油脂,而是美丽的希望。”
我们无力购买名牌轿车,然而,“林肯”的盛誉之下,有哪个地球人不为之心驰神往?
看到“至尊显赫,王者之车”的广告,又有多少人不为之倾倒?我们注意到,许多到北京的
人,都愿意去王府饭店,仅仅是为了看看那两部世界名车。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人还是商人都明白,并不是商品不优秀,而是消费者的“感情”太
丰富。引起消费者感情上的共鸣已成为现代广告商战的主攻目标。
无处藏身
利用心理攻势来影响大众消费行为,已成为各个行业惯用的伎俩。美国最具实力的100
家广告公司中,有三分之二应用“动机分析”来发动心理战。
“为什么一般人害怕高级领导人?”
“城市人为什么要骑山地车?”
“男人为什么抽烟?”
“女人为什么逛商场而乐此不疲?”
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上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潜在”诱因,即是“隐藏在我们内心
深处的弱点。”(卡耐基,美国)
自从广告界引入心理分析之后,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已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例如,芝
加哥一家广告公司甚至研究女孩子月经周期的心理反映,以便根据她们的心态,拟定广告策
略。
研究表明:在情绪高潮的阶段,她们会表现得富有创意、容易兴奋、自我陶醉、热情、
慷慨和外向。低潮时则会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特别的关照。这期间她想象力较差,性格也
变得消极、内向。
如果推销蛋糕,可拟好两个方针,针对处于情绪高潮的女性,用“新奇”来打动她;相
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