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广告心理战
作者:王玉成 韩天雷
广告心理战的实质,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心理制定不同的广告策略。
消费者真的捉摸不定吗?他们的购买行为无章可循吗?这些已成为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
题。心理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喜怒无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动
机在支撑着。如果广告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的需要、动机和目的着想,就会找到消费者心中
的那根弦。
“神智不清”虽是无心的玩笑,但让顾客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正是厂商和广告
人所梦寐以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也是可以理喻的。关键是广告能否真正
拨动他们心理的那根弦。
广告人如何才能摸透“上帝”的心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正是广告心理战的玄
妙所在。
第一章 广告战场,攻心为上
一、任性的消费者
你了解你的顾客吗?
当你绞尽脑汁想要取悦你的“上帝”,并说服他们掏腰包时,有没有发现他们不仅善变,
而且难以捉摸?当你被人们惯用的“市场调查”引入歧途,并因此而气恼时,有没有想过这
套招术不太灵光的原因?
其实“上帝”有时真的很任性!他们也许仅仅用随随便便的一句话,便会给市场专家们
增加一次惨痛的经验。
痛定思痛之后,聪明的专家们终于悟出了一些玄机:人们其实很少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即使说出来了也未必是心里所想的。一般人在接受调查时所说的话,往往和实际的购买行动
相差很远。
“我要上好的纯啤酒?”
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其实并不清楚。酒店里,我们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
“你要什么样的啤酒?”
“上好的纯啤酒。”酒客都会很爽快的回答。
“上好的纯啤酒是什么样的?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啤酒的纯度?”
“这……”顾客一般只剩下张口结舌的份儿了。
事实上,人们喝酒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纯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
也许这些糊里糊涂的酒客还在理直气壮地抱怨为什么不给他们上好的纯啤酒。
一位颇有盛名的蕃茄酱制造商,一直对自己公司的包装瓶外观很不满意,就请人进行调
查,大部分接受调查的人表示比较喜欢公司正在考虑的新型瓶装。
结果又怎样呢?当公司的这种新型瓶装产品推到市场作试验性销售时,情况却很不乐观。
绝大部分人依然买旧瓶装的产品,就连在调查中表示喜欢新瓶装的人也不例外。
原来,“上帝”心里对自己的喜好,本来就没数,也难怪人们的答案常常与事实有那么
大的出入,看法也是各有差异。
“古色古香,我喜欢”
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
间,可能会作出与自己意愿完全相反的答案。
在一次演讲盛会中,与会妇女有两间休息室可供选择。其中一间是舒适方便的现代化套
房,色调柔和,给人静谥、休闲的感觉。另一间是古朴典雅的装饰,陈列着古色古香的家具,
东方色彩的地毯和昂贵的壁纸。
几乎所有的与会妇女,都不由自主地往现代化设备的房间走去,直到座无虚席之后,后
来的人只好到另一间去等候。
“两个房间之中,你喜欢哪间?”主持人问与会妇女。
大家经过端详、比较之后,有84%的人表示喜欢那间古色古香的房间。
果真如此吗?其实当她们走进那间现代化套房时,她们的喜好已经一目了然。但为什么
又如此回答呢?
这是因为,人们在接受调查时,为了让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往往隐瞒真正的喜好,
而以合理的、有条理、有组织的方式回答,与会妇女的回答正是如此。你若信以为真,那就
真的上当了。
美国广告研究中心进行过一项调查,了解一般人最常看的是哪些杂志。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高水准读物,实在令人振奋,可是如果这些答案当真的话,《大西洋
月刊》应当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刊物,销售量应该是目前的20倍。
事实上,消费者所提到的杂志,大多是比较冷门的刊物,包括《大西洋月刊》。
如果说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下面的例子或许会让你啼笑皆非。
美国麦肯·艾利克森广告公司曾经以若干人作抽样调查,想了解他们为什么不买一家代
理公司的产品——熏鲱鱼。
一般人的答复都是不喜欢熏鲱鱼的味道。然而,事实又是怎样呢?经过进一步的调查,
发现回答不喜欢熏鲱鱼味道的人当中,有40%的人根本没尝过熏鲱鱼真正的滋味!只是人云
亦云而已。
任性的“上帝”们给市场专家们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引起了专家们对那些调查结果的
怀疑。“吃一堑,长一智。”一家精明的企业顾问公司郑重其事地告诫同行们:单从“上帝”
们的片面之词就下定论,是争取顾客手段中最不可靠的一种。
喜欢就是喜欢
“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事很难说清楚。你如果一定要用严格的逻辑去得出个所
以然来,可能只会是瞎子点灯。
任性的消费者也不例外。他们凭感觉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不去管是不是合乎理性!
例如,大部分人都说自己刷牙是为了保护牙齿,清除牙缝中有腐蚀作用的细菌。这也成
了牙刷制造商多年来经营的重要依据,强调牙刷的除菌功能。
事实上,大量的消费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每天只刷一次牙,从牙齿保健的观点来看,
他们刷牙的时间是一天中最不适当的时候——早餐之前。昨晚留下的残渣经过一个漫长的夜
晚,早已完成了腐蚀的恶作剧,而吃早饭又留下了新的残渣。
刷牙的作用发挥了多少呢?
有时候,人们这种非理性行为简直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步。
一家百货公司做了一个小小的恶作剧。他们把一种标价为“一角四分”的滞销产品改帖
“二角九分”,结果销售量竟猛增了30%,从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中竟然捞了一把。
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市场上其实也屡见不鲜,一件100元的衣服无人问津,但标上2000
元之后可能会脱销,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可见一斑。
美国色彩研究中心在一项调查中,发给家庭主妇们三种不同包装的清洁剂,让她们试用,
然后对三种清洁剂的性能作出判断。
试用之后,主妇们认为,黄色瓶装的清洁性能过强,往往会损伤衣物;兰色瓶装的成份
不足,洗过后有时还会留下污痕;底色为兰色,略带黄色瓶装的得到一致好评。事实上,三
种瓶装的清洁剂是完完全全一样的。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曾误认为消费者买车是基于理性的选择,犯了行销史上最严重的
错误。
50年代早期,美国的汽车多以“肥胖型”为主,由于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使得街道
和停车场塞满了车辆,部分消费者呼吁制造一种不占空间、驾驶座较短的车型。由于这项调
查意见的误导,克莱斯勒公司以为“肥胖型”汽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需要是高雅瘦
长的“清瘦型”。
结果又怎样呢?在经过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宣传之后,克莱斯勒公司在汽车市场的百分比
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1951年的26%降到了1954年的13%。
沉重的打击使公司不得不悬崖勒马,寻找症结,原来消费者喜欢“短身宽形”的车型,
他们买车并没有考虑更多。因此,克莱斯勒公司对车型作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
列新产品,终于在汽车业激烈的竞争中占稳了脚,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上帝”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弄得商人们无所适从,似乎无计可施。但克莱斯勒公司的经
验告诉我们,只要能够开动脑筋,便能巧妙地利用一下“上帝”的任性,出其不意地占领主
动地位。
一位汽车推销员对此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假如市场疲软,没有改善的话,我们就不得
不把顾客击昏,再趁他神志不清时签下买卖合同。”
“神智不清”虽是无心的玩笑,但让顾客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正是厂商和广
告人所梦寐以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也是可以理喻的。关键是广告能否真
正拨动他们心理的那根弦。
广告人如何才能摸透“上帝”的心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正是广告心理战的玄
妙所在。
广告心理战的实质,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心理制定不同的广告策略。
二、史考特下海,广告人改行
消费者真的捉摸不定吗?他们的购买行为无章可循吗?这些已成为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
题。
心理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喜怒无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动
机在支撑着。如果广告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的需要、动机和目的着想,就会找到消费者心中
的那根弦。
例如,心理学家认为刷牙的原因会因人而异。有些人,尤其是忧郁症患者,确实意识到
细菌的滋生,因而对腐蚀两字特别敏感。近年来有些牙膏广告强调“抗腐作用”就是利用了
这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另外一些人(以性格外向的人居多)刷牙的原因是为了使自己容光焕发,口气清新。不
过,多数人刷牙既不是为了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