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这年的12月,马克思领到了一张英国博物馆的阅览证,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
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
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
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
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著《资本论》。他每天所摘录的大量资料,都
是在为写作《资本论》做准备的。其实,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了,只不过到这时,他把主要精力集中运用到了这部书上。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
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
00余本!
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
学,更不用说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了。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
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连“蓝皮书”他都一本本阅读了。
“蓝皮书”是英国议会专门发给议员的报告材料,因其封面为蓝色,所以叫它蓝皮书。
英国议会的蓝皮书每到一定时候就会下发到议员手中,对于议员来说,此书并没有多大用
处,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废纸,在废纸堆里,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小册子。
但对于马克思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他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
剥削工人的本质,所以,这些官方材料是弥足珍贵的。它里面记录着英国每年、每阶段的经
济报告及经济政策,因此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手资料。马克思非常认真地阅读着,不
时地把其中重要的资料摘录下来。
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样,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
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工作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
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未
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怀着无
比兴奋的心情紧紧地捧住了这部刚刚出版的著作。
《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
的斗争历程。
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
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
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干活付钱,这是错误的认
识,就是说工人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不是“等
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
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
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这怎么能是“等价交换”呢?那么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
资之外的8元或16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马克思
把这个“帐”算清以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手段、诀窍就给暴露出来了,这使广大工
人阶级更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方法,从而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待遇准备了充足了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断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都是不可改
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增强了无产阶
级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第一个国际工人的组织——第一国际
“为了工人大众的事业,各国人民必须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团
结起来解放自己!”
这是1864年9月28日,伦敦圣马丁教堂里工人们互相发言的热烈场面。
原来,这里正在举行集会,声援波兰人民反抗沙皇统治的斗争。会议大厅里挂满了许多
国家的国旗。
当时,也来出席大会的马克思看到这种场面非常高兴,他感觉到,有必要把全世界的工
人无产者联合起来,组成工人联合组织,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这次大会就是英国工人联系法国工人而召开的,英法工人率先发言,鼓励倡导大家团结
起来,共同斗争。
这标志着工人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各国工人一致要求,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
际”,还选举成立了其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总
委员会委员,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大会委托马克思起草纲领和章程,在起草之前,还有一段不小的风波。
本来,大会决定由总委员会领导起草纲领和章程,马克思因为有病而未能参加,这样,
各国代表之间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英国代表起草纲领时,把改善工人的地位放在首位,要求工人阶级为了经济利益而斗
争,而意大利代表则要求把意大利工人协会的章程作为第一国际的章程,甚至提出要成立一
个以意大利人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中央政府”,这明显是偏向于意大利的工人,会在第一
国际中造成不和,甚至分裂。不管是英国或意大利代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经济利
益,而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所迫切要求的政治地位问题,而工人的政治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
益,有了政治地位作保障,其他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德国代表看到这么多不同意见,便写信把情况告诉马克思,马克思接到信后,立刻意识
到,这样下去会产生严重问题,会背离组建第一国际的实质与意义。所以,10月18日,
马克思带病来参加会议。
总委员会又经过长时间激烈的争论,于10月20日作出最后决定,由马克思负责对文
件作具体的修改。
于是,马克思不顾疾病缠身,严肃认真地把所有文件进行审阅、修改。经过七昼夜的辛
勤劳动,马克思于10月28日,向总委员会提交了修改后的文件。文件共有两份:《第一
国际成立宣言》和《第一国际共同章程》。
总委员会在随即召开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马克思修改后的《成立宣言》和《共同
章程》。
《成立宣言》是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要求十分清楚,它说:
“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国际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
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也只有团结在自己的组织周围,才能促进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赢得自身的解放。
第一国际成立之后,立刻组织各国工人开展运动,掀起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潮。如18
66年英国裁缝工人大罢工,1867年法国青铜工人大罢工,1868年日内瓦建筑工人
大罢工等,这些斗争,在第一国际的有力支持下,都取得了胜利。第一国际在支持各国工人
反对各国资产阶级,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的同时,也在同各种机会主义者作顽强的斗争。这
些斗争主要有与普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普鲁东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普鲁东,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主张取消国家、
取消政党,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这种想法说透了,就是要求世上所有的
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主张明显是在捣乱,也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真是萝卜白
菜,各有所爱,这种无政府主义思想居然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有不少信徒,不少
人在为之摇旗呐喊。
本来,普鲁东在世界各地捣乱,还没有形成什么气候,也就算了,可是,他居然找到了
第一国际来捣乱,这就使第一国际的领导们不能视而不见了。
1864年秋,普鲁东趁人不备,加入了第一国际,到1865年1月,他就死了。他
虽然死了,可是,他的信徒却有不少也偷偷摸摸地混进了第一国际,而且已经形成一股不小
的势力,到处捣乱。有时还试图夺取第一国际的权力,用他们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改变第一国
际的性质。
如1865年9月,第一国际代表会议在伦敦召开,会议刚一开始,就有不少人违背第
一国际的纲领,如第一国际要组织工人斗争,他们说,那没有必要!各国有各国的情况,无
法指导,更无法组织等。第一国际要援助波兰工人反对俄国沙皇统治,他们又说,那是波兰
工人自己的事,第一国际没有必要去把这件小事列入议事日程等。
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委员以及第一国际的其他代表们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些人专门和大
多数代表们的意见相对抗?经过调查了解后,委员们知道了,这伙人都是法国第一国际支部
派来的,他们都是普鲁东主义者。
认清了他们的身份与目的,马克思对他们作了尖锐的驳斥。马克思指出,各地工人阶级
的斗争,是第一国际总行动的一部分。第一国际纲领中指明了进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不进
行政治斗争,就无法赢得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政治斗争是第一国际的主要任务,
今后仍然要全力支持各国工人的政治斗争。至于援助波兰工人的斗争,实际上也是第一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