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洲成千上万的哲学家、艺术家、演员慕名拜访伏尔泰,另外还有人给伏尔泰写信求教,伏尔
泰都热情接待或回信,小小的费尔奈庄园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伏尔泰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积极为无辜受害的人士奔走,最突出的是发生在176
2年的闻名欧洲的卡拉事件。当时,法国社会中天主教教会的权力极大,天主教僧侣被列为
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教会经常残酷压榨和迫害人民。1762年有个名叫卡拉的新教
徒,他的儿子因欠债而自杀了。天主教会马上向法院诬告卡拉,说他儿子因为想改信天主
教,被信新教的父亲杀死了。法院于是把卡拉全家逮捕,进行严刑拷打,将卡拉判处死刑。
处死的这一天,刽子手们先用铁棒打断了卡拉的双臂、肋骨和双腿,然后把他挂在马车后
面,在地上活活拖死,最后还点上一把火,把尸体烧成灰烬。
    伏尔泰听说这件事之后,异常愤怒,他亲自调查事件真象,把这件冤案的调查报告寄给
欧洲许多国家,全欧洲都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纷纷痛斥法国士鲁斯的地方法院。四年后,
教会不得不宣布卡拉无罪,恢复了他家人的自由。从此,伏尔泰被称为“卡拉的恩人”,受
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以后,伏尔泰又为新教徒西尔文、拉巴尔等人的受迫害案鸣冤,经过多
年的斗争,终于使他们恢复名誉。所以伏尔泰被誉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声望越来越高。
    伏尔泰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最有成就的文学作品是
哲理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是其中的代表作。
    《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的邦葛罗斯是个哲学家,在他看
来,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尽善尽美,“在这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走向美
好。”邦葛罗斯一生的遭遇是对他的“哲学”一个极大嘲讽,他先染上梅毒,接着又遭到宗
教裁判所的火刑,后又被卖为奴隶,但他冥顽不化,死不改口,仍然坚持说世界尽善尽美。
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但严酷现实粉碎了他的乐观幻想。
他是德国男爵的养子,由于他与男爵的女儿居内贡小姐相爱,结果被贵族偏见极深的男爵赶
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流浪,到处都看到封建专制的腐败和天主教会的罪恶。到里斯本时,
他遇到了大地震。为防止全城毁灭,教会与大学博士相勾结,认为只有“在庄严的仪式中用
文火慢慢烧死几个,才是阻止地震的万试万灵的秘方。”为此,教会抓了5个人。其中一个
人的罪名是娶了自己的教母;另外两个葡萄牙人是“吃鸡的时候把同煮的火腿扔掉。”在场
的邦葛罗斯和老实人似乎赞同他们的吃法,于是,他便也被一块儿送上宗教火刑场。结果三
人被烧死,邦葛罗斯和老实人却奇迹般地脱了险。老实人历尽磨难,认识到世界就象一个屠
宰场,他抛弃了乐观主义。最后他找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
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当然,这只是伏尔泰的理想。
    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在路易十五死后重返阔别28年的巴黎,人民群
众夹道欢迎这位勇敢的斗士。5月30日,伏尔泰病逝。临终前,神父要他承认基督的神
主,他愤然拒绝。反动教会不准把他葬在巴黎。大革命时期,伏尔泰的骨灰运回巴黎,在法
国伟人公墓隆重安葬。

 
攻占巴士底狱



    “到巴士底去!”
    “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万地向巴士底狱奔去。他们有的
拿着火枪,有的握着长矛,有的手举斧头,人们呐喊着,像大海的怒涛一样涌向巴士底监
狱。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
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城前。后来,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
建筑,就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那里
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犯。
    巴士底狱高100英尺,围墙很厚,有八个塔楼。上面架着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装
有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怪兽,虎视
眈眈地在那里随时准备扑上来,吞掉每一个胆敢反对封建专制的人。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
王朝的象征。
    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都梦想有一天把
它推倒,他们在等待时机。18世纪后期,法国国王为了满足穷奢极欲的生活,拼命向人民
搜刮钱财。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为筹款继续吃喝玩乐,召开已经停止了175年
的“三级会议”。
    原来,封建的法国把国民分为三个等级。僧侣为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
人都归为第三等级。第一、第二等级的人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但是,他们有钱有势,
想尽各种方法压榨平民。
    参加“三极会议”的第三等级代表主要有工商业者、银行家、律师、作家等,他们迫切
要求改变封建专制的法国政治,争取获得自由和平等,因而得到广大巴黎市民的拥护。他们
趁开会的机会提出,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后来他们又宣
布由他们自己组织国民议会,代表全体法国人民讨论国家大事。
    第三等级代表的叛逆行动引起了国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马上出动军警,封闭会场,禁止
国民议会开会。
    国王的专制行为,不仅没压住第三等级代表的反抗,反而在他们胸中燃烧的怒火中撒了
一把盐。他们表示一定要制成一部代表全体法国人民利益的宪法,否则决不罢休。1789
年7月9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公开反抗国王,双方的冲突更加激烈。
    国王路易十六暴跳如雷,偷偷向巴黎调集了大量军队,准备逮捕第三等级代表,用武力
解散国民议会。消息传出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7月12日,数万巴黎市民上街游行。
1万多市民涌到罗亚尔官的花园里,一个年轻人,站在一个高高的亭子上,大声喊道:“公
民们,国王雇佣的德国兵正向巴黎开来,他们要带来流血和屠杀,拿起武器吧,这是我们唯
一的生路!”
    “拿起武器!”
    “拿起武器!”
    市民们齐声高呼,人们奔回家中,拿来了斧头、菜刀、铁棍、猎枪,又聚集在一起,涌
向王宫。
    这时,一队骑兵冲过来,是国王的近卫军,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举马刀,野蛮地向群
众砍去,转眼之间,街道上躺满了市民的尸体,血流遍地,群众只好四散奔逃。
    7月13日清早,巴黎全城的警钟一起敲响,血腥搏斗的一天又开始了。市民们首先冲
向军火库,夺得了几万支火枪,手执各种武器的市民们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巴黎市区内
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
还在国王军队手中。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
建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首先用塔楼上的大炮轰击,然后从房顶上,窗户里向人群开火。猛
烈的炮火阻止了前进的起义者,他们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只好从四周的街垒中向里面射击,
但因为距离太远,根本对里面的士兵构不成威胁。
    “大炮,我们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许多人离开战场去寻找大炮。不久,大炮推来了,但都是一些旧炮,有的还长满铁锈,
象几百年前的古董。一时也没有炮手,有人自告奋勇地出来开炮,一个卖酒的肖恩居然当了
炮手。这些旧炮好像也受了起义者高昂情绪感染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发出了轰鸡。一排排炮
弹打在监狱的墙上,打得砖屑乱飞,烟雾弥漫。人们发出一阵欢呼。
    但是,巴士底狱的墙实在太厚了,旧炮打出去的炮弹没有威力,根本无法打穿它。敌人
的大炮倒是凶猛无比,起义者的伤亡不断增加。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巴士底狱前聚集了数万起义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狱厚厚的围墙毫无
办法。有人主张冲到墙边,把墙挖个洞装上火药,真的有几个勇敢者拿着工具,提着火药桶
冲向墙边。塔楼里,士兵的子弹雨点般射了过来,眼看就要接近围墙的勇士一个接一个倒了
下去。人们十分焦急。“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垒里传出一个洪亮的
声音。
    战场上一时沉寂下来,人们在等待着。
    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终于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跟随而
来。大炮发出了怒吼,一颗颗炮弹猛烈射向巴士底狱,围墙被轰塌了。守卫的士兵眼看大势
已去,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
    接着,起义者把巴士底狱完全拆毁,象征着封建罪恶的巴士底狱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作为自己的国庆节。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罗伯斯比尔



    1791年9月30日,法兰西共和国制宪会议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众人正全神贯注
地听一个人发表演说。
    这人中等身材,苍白瘦削,有些虚弱。一双深陷的眼睛,时而热情滚滚,喷射出太阳一
般的光辉,时而又若有所思,显得镇定深沉。
    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反对在宪法中规定国王有否决权。如果大多数人的政治权利
被剥夺,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