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坦卡蒙18岁就突然死了。奇怪的是昔日的臣子麻伊却成了法老。没有多久赫伦希布
又依仗军队夺取了王位。埃赫塔吞城被宣布为“邪恶的地方,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

 
太阳历和公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
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
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
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
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
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同亚洲的长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并
称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
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流入埃及。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
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
泥,等于上了一次肥。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
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
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
地计算时间,这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
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
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
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
历。
    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
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觉得,
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
正好颠倒过来。再过730年,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
(又译朱利乌斯·凯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凯撒主持编制的历
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
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
    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
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两个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
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公元325年,罗马
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
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
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
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
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
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
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
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
在必行。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
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
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
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
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
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年,1700年、1800年、1900年
皆不是年,2000年是闰年)。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
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
年,但不废除农历。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规则性不强,特别是每经
过三千几百年还会有一天的误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天文学的进步,这些缺陷将不断得到改
进。
    … 

 
让人神往的“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
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
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
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
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
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
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
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大麦
酒是人们最喜欢喝的饮料,椰枣是人们的主食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农人历书》以一个老
农民教育儿子的气写的。这位老农民对儿子不厌其烦的讲述应该如何务农,要注意的各种事
情。比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不要让牲畜践踏田地、驱赶食谷的飞鸟、及时收割等等。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会制做陶器了。他们制做的陶器主要是彩
陶,色彩富丽夺目,有的还涂有层。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象酒杯、油缸、炉子、灯盏等几乎
全是陶制。最有趣的是,人死后用的棺椁也用陶土烧制,形状象个有盖的长方形大箱。
    古代两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粘土掺
上切碎麦的大秸制作的土砖。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粘土修建的。
    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我国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约
在同一时期,两河流域有重约2吨的青铜铸像,手工业行业很多,象制砖、织麻、刻石、珠
宝、皮革、木业等等。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他们很早就有了文字,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虽然这种文字始终没有发展成
拼音文字,但在人类早期文字中,它是发展得比较完备的一种。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
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想
吃肉就没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是丈夫的未来,儿子是父亲的靠山,儿媳
是公公的克星”。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
等等。
    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特别引起后人的兴趣。人们发现,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些
故事的渊源在古代两河流域。如有一首叙述神创造世界故事的诗歌与《圣经》的创世故事十
分相象,都说神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第七天休息。《圣经》中讲蛇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
果,两河流域的神话也讲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诱而犯罪。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
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知生死秘密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两河
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
制,后者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得更为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
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