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
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
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
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
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
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
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传说,阿基米德还曾利用抛物镜面的聚光作用,把集中的阳光照射到入侵叙拉古的罗马
船上,让它们自己燃烧起来。罗马的许多船只都被烧毁了,但罗马人却找不到失火的原因。
900多年后,有位科学家按史书介绍的阿基米德的方法制造了一面凹面镜,成功地点着了
距离镜子45米远的木头,而且烧化了距离镜子42米远的铝。所以,许多科技史家通常都
把阿基米德看成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始祖。
却说马塞拉斯进攻叙拉古时屡受袭击,在无般无奈下,他带着舰队,远远离开了叙拉古
附近的海面。他们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断绝城内和外界的联系。3年以后,他们利用叙
拉古城市居民的大意,终于在公元前212年占领了叙拉古城。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
的聪明智慧,下令不许伤害他,还派一名士兵去请他。此时阿基米德不知城门已破,还在凝
视着木板上的几何图形沉思呢。当士兵的利剑指向他时,他却用身子护住木板,大叫:“不
要动我的图形!”他要求把原理证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个鲁莽无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剑刺
死了75岁的老科学家。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处死了那个士兵,抚慰阿基米德的亲属,为
他开了追悼会并建了陵墓。阿基米德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在人类有史以来
最重要的三位数学家中,阿基米德占首位,另两位是牛顿和高斯。
…
汉尼拔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
—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
汉尼拔(前247—183年)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
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
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9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
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
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
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
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
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
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
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
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
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
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
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
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
争正式开始。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
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
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出其不意地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
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这次跨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
只用了33天时间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走完
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汉尼拔由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
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不久前刚被罗马人征服的内阿尔卑斯山居
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汉尼拔又得
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
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
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
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
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
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
民权的意大利人。
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
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
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
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
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斗
争。他们想借此机会加害汉尼拔。已臣服于罗马的迦太基政府竟准备用汉尼拔来换取罗马人
的欢心。汉尼拔万般无奈下连夜逃出家乡。罗马人不肯留下后患,跟踪追捕。公元前183
年,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了。
汉尼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本应做出更辉煌的伟业,但却落个悲惨
的结局。只可惜地生不逢时。
康奈城激战
这是世界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公元前216年,迦太基以5万兵
力,在地处亚德里亚海湾的康奈城大败8万罗马大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同年6月,一直饲机向罗马复仇的迦太基军队突然占领了罗马的重要粮仓康奈城,统帅
是英勇善战的汉尼拔。罗马人立即组织了8万步兵,6千骑兵,向康奈城进发,准备以优势
的兵力取胜,一举夺回康奈城。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8月2日清晨,罗马军队开到康奈附近的平原上,布成战斗阵形。罗马士兵总共排成3
行,每行之间有个小间隔。精选的步兵排成70列,以密集队形摆在中心。骑兵放在步兵的
左右两翼,看得出,他们要以步兵的强力冲击突破敌人的阵线。
这边,汉尼拔的部队步兵仅4万人,骑兵1.4万人,兵力比起罗马来处于明显的劣
势。但他经过细致的察看地形,已知道,在离战场不过五公里的亚德里亚海面上,中午时分
常常刮起猛烈的东风。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背向东风的阵地,并先在高处的山谷中埋伏了一
支部队。这样,他们就占有了顺风顺势的主动权,而迫使敌人面向海面,逆风逆势。
他的兵阵摆得很特别:正中是两万名战斗力较弱的步兵,排成半月形、凸出的一面对着
敌人,两旁才是战斗力强的步兵;在半月形阵势的两端是精锐的奇兵。同时,还有500名
强悍的步兵,除了和其他士兵一样手持长剑外,每人在内衣里藏了一把短剑,等待着行动的
信号。
上午八九点钟,当刺耳的军号声响起时,双方士兵十几万人一起发出了阵阵震耳欲聋的
呐喊,威震原野。一场血腥残杀开始了。弓箭手、投石手和投射手相互投射,石块、利箭、
投枪,“嗖嗖”地飞向敌人的阵地,如骤雨,如飞蝗。接着,罗马士兵首先发起猛攻,汉尼
拔的军队顺势向后退却,半月形渐渐向相反的方向弯过去,最后凸出战线变成了凹形战线,
罗马步兵由两侧向中间汇合进攻。罗马人越是深入地楔入,迦太基的队列越是从两侧向内收
缩。这正是汉尼拔的计谋:让罗马人朝“口袋”里钻。当罗马人钻进了预定的深度,汉尼拔
立即组织他的精锐步兵和骑兵迅速挤压敌军的两翼,同时,向500名强悍的步兵发出了预
定的信号。
只见500名壮士一声呐喊,冲出了迦太基的阵线,有几名迦太基士兵不明真相,上前
拉截,被砍翻在地。500人以杂乱不堪的队形向罗马人那边跑去,一边跑一边扔下手中的
长枪,嘴里还喊着:“我们投降,我们投降”罗马士兵见他们是降兵,就让开一条路,让他
们往后方跑去。在收下了他们的长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