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
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
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
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
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
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
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
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
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
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
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
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
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
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
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
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
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
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
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
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
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
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
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
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
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
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
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
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圣雄”甘地



    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
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他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
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
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古老的家族。在印度这个等级森严、种姓
界限分明的社会,这种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这种教育使甘地认清了
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现实。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
况。于是,还在国外时,他就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大学毕业后他在南非作律师。
非凡的智慧、超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使甘地不仅成了一名出色的律师,还成了印度侨民反
对种族歧视斗争的领导人。因此,当他回到印度时,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民族独立运动领袖。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十分深广。这两种宗教教义繁
复,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都反对任何暴力,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
地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笃信教义。因此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争取印度民族独立解放的方式,
叫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非暴力抵抗”和与
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
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不买英国
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不买英国公债,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年,英国殖民
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引起了当地人民强烈
不满。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此时已是6
0岁出头的甘地身体力行,带领一群人,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向南,
到海边煮盐。一路上,日晒风吹,蚊叮虫咬,甘地却毫不介意,沿路向群众宣传,发表演
说。经过24天的徒步旅行,到达海边时他的队伍已有上千人。
    甘地和他的信徒们在海边坚持了三个星期。每天清晨,他们先在海边祈祷,然后,打来
海水、蒸煮、分馏、过滤、沉淀。劳动是艰苦的,对于由于多次进行绝食斗争而疾病缠身,
此时已是60岁开外的甘地来说更不轻松。但他自始至终参加劳动,直到被捕入狱。
    印度各报对甘地的“食盐进军”进行了广泛报道。沿海各地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自制
食盐。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请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殖民当局十分惊恐,他们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
取缔国大党。
    甘地被捕的消息传开,犹如在油锅里加进了水,顿时举国沸腾。数万名自愿者要求与甘
地一同坐牢。当局逮捕了6万多人,更加激怒了人民。不久,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
方宣布独立,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正脱离“非暴力”的轨道,走向暴力革命。
    英国殖民当局吓坏了,他们想起甘地的“非暴力”主张,便改变了策略。1931年1
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随后,与甘地达成了协议:甘地改变
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这就是《甘地—
艾尔文协定》。
    《甘地—艾尔文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获得独立。但协议
已签,人心已涣散,其余坚持斗争的人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从甘地的愿望来说,他不想看
到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坚持以“非暴力”形式斗争,因而签订了这一协议。可这与他为之
奋斗的印度独立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以后,他又发动了几次“个人不合作运动”,继续
为印度独立而奋斗。他多次被捕入狱,多次绝食祈祷。在他和其他一些志士的努力下,印度
民族独立的运动依然进行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也为了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
间的纷争而斗争。他周游全国,到处进行演讲,常常为此而绝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身
体消瘦、神情疲倦而坚毅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调解两个教派的争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以印度教为主
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在成立
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
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获得了如此巨大荣誉的甘地,依然保持着他极端朴素的本色,依旧赤着上身,剃着光头
(这种装扮是效法古代的苦行僧),随身带着纺纱机,一有空闲就纺纱(这是为了振兴印度
的民族纺织业,主张自力更生而作出的表率)。
    1948年1月30日,79岁的甘地在一次调解教派纷争的活动中被一个极端分子枪
击,而离开人世。“圣雄”甘地多彩斑斓而业伟功丰的一生结束了,但他永远活在印度人民
和世界人民的心里。
    … 

 土耳其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追随德国的土耳其成了战败国,领土被英、法、意和希腊等国
瓜分。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不独立,毋宁死!”土耳其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展开
了规模浩大的抵抗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