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活的DNA复制工具在内的生长设施, 以便在生长周期中使用。可是病毒自有其如意算盘: 它先发制人,制止宿主细住胞DNA复制设施的正常运用,而用它来复制自己的病毒DNA。复制出的病毒DNA组合成新的后代病毒颗粒,离开寄生的细胞,完成了病毒的生命周期。通常宿主细胞也会被迫自尽,成为病毒诡计的牺牲品。
此计的关键在于DNA肿瘤病毒激活休眠细胞所采用的机制。 最有趣的策略之一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想出来的。90%以上的宫颈癌细胞中都有HPV出现。HPV感染和宫颈癌发病的紧密联系不仅仅是巧合。长久以来,宫颈癌流行病学一直认为该类癌症属于传染病的范畴:女性的性伙伴人数越多,宫颈癌的发病率就越高。无庸置疑,HPV感染是致癌的直接原因。
HPV一共有几十种,其中一部分只会导致普通的皮疣。有几种HPV在宫颈上皮细胞层生长良好。 宫颈上皮组织在遭受几十年HPV慢性感染之后,偶尔也会出现宫颈癌。 然而,绝大多数感染HPV的妇女并不会患上癌症。尽管多数宫颈癌的发病都有HPV参与其中,可是仅有HPV是显然不够的。除了一开始的病毒感染之外,在宫颈上皮细胞显著癌变之前,它们还必须经历其他一些低概率的事件。
HPV利用它的E7病毒癌基因诱使受感染的宫颈上皮细胞开始生长。 E7基因制造的某种蛋白质产物通过抑制关键的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蛋白,直接干预宿主细胞的生长控制设施,使宿主细胞的关键制动设备失灵,不能关闭细胞周期钟,也不能停止生长。受感染的细胞解脱了束缚,进入积极生长状态,成为病毒生长的慷慨大方的东道主。
如前所述,细胞常常以凋亡来对付病毒感染。细胞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蛋白的失活, 也会使细胞凋亡。这种反应通常迅速启动,剥夺了HPV赖以繁衍的独立宿主,威胁到HPV的生长程序。 因此,**V制造了第二种蛋白质*6,使宿主细胞的产53蛋白失灵,从而阻断凋亡反应。HPV通过将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蛋白和P53肿瘤抑制蛋白统统失活,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两大绊脚石,从而得以在宿主细胞内肆意生长繁殖。
为加速自身的生长, 其他DNA肿瘤病毒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段。有一种猴病毒,叫做SV40, 只制造一种称作T抗原的癌蛋白,T抗原能够把受感染的细胞中的P53和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蛋白绑在一起,隔离起来。某些品系的人体腺病毒尤其有趣,因为它们能产生不同效果:在自然宿主物种——人类身上,它们会引起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 在非自然宿主如仓鼠和大鼠身上,它们能引起肿瘤。与其他DNA肿瘤病毒一样, 这些腺病毒也制造癌蛋白,把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蛋白和P53肿瘤抑制蛋白全部失活,帮受感染的宿生细胞解脱生长束缚,将它们变成病毒复制的绝佳环境。
对付宿主的凋亡, 腺病毒还有另外一手。它携带的另一种类似细胞BC2癌基因的癌基因,能够阻断凋亡反应。这一把确保宿主细胞不至于夭折,寿命长到足够病毒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和复制周期以传宗接代。
也许因为腺病毒对于繁衍和杀灭受感染的人体细胞这一行非常拿手,腺病毒和人类的癌症没有相关性。可是在啮齿动物身上,腺病毒照常诱使受感染的细胞生长,开始一轮生长和复制。然而在这些非自然宿主细胞内,病毒接下去并不能顺利地完成病毒复制和杀灭细胞的回合。这些受感染的啮齿动物细胞被留下性命,和细胞中能有效刺激生长的病毒癌基因共存。这就是它们成为肿瘤细胞的原委在西方, 只有一小部分癌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可是在过去20年中,研究DNA肿瘤病毒的生命周期, 尤其是SV40和腺病毒,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的窗户,从而得以研究细胞周期钟的内部活动,似乎所有人类的癌症都会损及细胞周期钟。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五章 前路多艰:肿瘤的发育
在今天的美国,约有4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会患上癌症,其中一半可以治愈,另一半则终将不治身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在美国一地,每年就有50万条性命丧于癌症之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数字高得骇人。人体在这种恶疾面前似乎太不堪一击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还没那么糟。三分之一的癌症死因可归咎于烟草制品尤其是香烟的消费。十分之一的死因是结肠直肠癌,主要由不良膳食结构尤其是大量摄入肉类和动物脂肪引起。只要遵循低脂肪、低肉类的膳食结构,远离烟草制品,美国人可以把他(她)因癌症丧生的风险降低一半,也就是说因癌症死亡的风险只有十分之一。一些流行病学家确信,只要严格遵守低脂、素食的膳食结构,包括大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更多地降低风险。
对许多肿瘤生物学家而言,10%的癌症死亡风险似乎微不足道。这种乐观态度来源于下列统计数字:在人类70年甚至更长的一生中,人体会产生10个细胞,多如恒河沙数。这10个细胞将成长、分裂,历经各自的细胞周期。每一次分裂都可能是一场灾难;细胞周期的复杂性为灾难的萌生提供了太多的可能。
综合这些数字,可以导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见解:有10个人,他们每人的生活方式都高尚且健康、 无懈可击,他们一共会经历10‘’次细胞分裂,但只有1个人会丧生于癌症。每10次细胞分裂中只有1次致命的癌变。这个比例实在不坏。
通观全书,我们为这个令人欣慰的结果提供了很多种解释。在细胞意图形成肿瘤的道路上,关山阻隔,人体设置了数不清的障物。正是这些路障将这种致命的恶疾限制在极低的水平上。
细胞必须次第越过这些绊脚石,经过复杂的多步进程,才能顺利完成彻底的癌变。障碍有很多种。最突出的就是细胞的信号系统,它峻拒一切由于某个癌基因的激活或者某个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引起的混乱。
为什么一个细胞必须经过多步遗传改变才能脱离正常的生长模式,理由在于细胞信号系统的精妙复杂。系统经过精心的设计,以抗拒由于某个部件出现功能障碍时的失衡。因此,某个癌基因的激活或者某个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对细胞的繁衍常常只有微弱的影响。
路远且长,险阻重重。即便癌基因胜利俘获了一个细胞,仍会触发细胞的凋亡自杀程序,使癌基因美梦落空。即使通过这样那样的策略躲过了凋亡,前面还有细胞老化和危象的威胁;只有当细胞通过危象,突破必死性障碍,它和它的后代才有机会形成致命的肿瘤。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道路仍不平坦。许多研究人员相信免疫系统会筑起一道防线抵御肿瘤的发育。例如,有一群叫做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白细胞,它们似乎专司识别和歼灭变异的细胞。尽管在培养皿中可以清楚地看到NK和癌细胞遭遇时的细胞杀灭现象,但是,NK战士在活体组织中能否抵御肿瘤还有待证实。NK细胞潜在的抗癌功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阻挡癌变的障碍组合迫使演化中的癌前细胞经过多次遗传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规避或者胜过这个或那个障碍。每一种突变,通常都会影响某个原癌基因或者肿瘤抑制基因,都是一个罕有的事件。由于癌症需要集众多事件的合力,而在人类平均寿命周期内,这些事件不太可能全部发生,所以癌魔通常难以横行无忌。渴望鲜血即使这一小撮肿瘤细胞过关斩将、一路顺风,可是还有其他困难挡道。与所有的人体细胞一样,形成早期肿瘤的细胞也需要来源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同时,它们还必须不断地清除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只要肿瘤细胞群仍处在较小的规模——直径小于1毫米——它就可以靠扩散来解决给养和排泄这两个后勤问题。癌细胞或者它的正常细胞邻居释放的分子都能够很容易地扩散出这点短距离。 可是,一旦细胞簇长到直径有1毫米大小,分子扩散就遇到了困难。现在扩散已不再能给细胞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了,也不能迅速清除废物。不久,细胞簇中充斥着排泄物,细胞们饥肠辘辘,内外交困。如前所述,这些缺氧细胞常常死于P53引发的凋亡。
窒息和代谢中毒引起的细胞死亡率接近细胞的再生速度。细胞繁殖的收益被自然减员所抵消,所以肿瘤细胞簇的体积保持不变。肿瘤细胞群落也许会几年甚至几十年地处于停滞状态。
分裂而后或饿毙或窒息身亡,肿瘤细胞群必须突破这种无效周期才能具有致命的威胁性。要胜利闯关,细胞队员必须有高度创意:它们必须发明一条获取养料、排泄废物的更好的路子。
答案是发展自己的血液循环系统。当这一伙肿瘤细胞饿得奄奄一息时,它的正常细胞邻居们却享用着充足的养料的氧气供应,因为后者和体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肿瘤细胞群不同,正常组织内密布着毛细血管网。这样密集的毛细血管使得组织内的每个细胞都能直接通达临近的一条毛细血管。这些微型通道,尽管宽只够一列红细胞鱼贯通过,却能为全身所有的积极代谢组织提供给养、排除废物。
毛细血管也是由细胞组成的。这种上皮细胞精于柔体杂技,能够平放身体而后曲成管状。这些管状细胞首尾相连组成毛细血管。正常组织中的细胞释放出专门的生长因子,刺激上皮细胞敬业乐群,确保毛细血管的完好。如果某些细胞处在缺氧状态,它们会释放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使内皮细胞增殖形成新的毛细血管。如果没有这种刺激,上皮细胞不会不辞辛劳地在组织内部的间隙形成密如蛛网的血管网。
要超越1毫米直径界限, 癌细胞群必须想出办法来增加内部的毛细血管。波斯顿外科医生朱达·福尔克曼(Judah Folk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