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即需要我们在不放弃自己的思维习惯之外有容纳更多思维方式的能力。我相信这需要一个人思维本身的力量而非经验的力量。顺便提到一句:我相信类物质的心灵世界将可以容纳人类思维的全部而非某一部分更非一己之见,这是心灵世界的奇妙之处,因为它便是自然宇宙的化身。
其三,是对于我自己的要求:我将尽可能把握住这一研究和探索的思维的准确与稳定性(请注意这一思维尽管源出于我这样一个个体然而却可以进入到我们人类彼此共通的类物质世界),并努力争取清晰地抵达到那个类物质心灵世界以获得其思维方式的发掘。
——当我们做好了这些准备,就启程吧。
最近我见到一本关于思维方式书的书《六顶帽子的思维方式》,这是一部流行的实务型思维工具书,在任何一家小书店都可以买到。翻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作者首先就将苏格拉底以及他的弟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古希腊系的哲人们的思维模式作了一个总括:辩论性思维。作者从一开始就告诉人们人类仅仅拥有这种思维模式。这部书的起点似乎不错,一下就击中了人类思维单一性的要害。作者还指出这种“辩论性”思维的局限性并批评这一思维所存在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缺乏。在人类思想史上,作出这样的批评是大胆的,也是需要勇气的。
作者提出批评的理由是:辩论性思维是对“是”与“否”的问题的解答,作者认为这种局狭的是非型思维显然排斥了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多元复杂特性,从而使这种思维拒绝了更多信息的介入,其结果也就在不自不觉中封杀了人类通过对事物进行思考时可能出现的其它见地。因此,辩论思维本身就与人类所期望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了天然的对立。为了纠正这一思维上存在的错误,作者提出并倡导另外一种称之为“平行思维”的方式,他认为这是人类获得客观事物系统解答的一把正确的钥匙,这种平行思维,也就是六顶帽子的思维模式。
我饶有兴趣地读到作者对于人类思维所阐述的种种(尽管不多)。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由作者所提出的两种人类思维方式(这里暂且不论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否可予以确定):辩论思维和平行思维。
作者也承认,时至今日,人类所共用的思维方式仍是采用苏格拉底所倡导的辩论性思维,而且引导这一思维形成的基础方法是逻辑学。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对这本书的观点稍作一些修正和补充,以免我们在以后的讨论中陷入迷途:由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最早采用逻辑学原理获得的辩论型思维模式,而非简单的辩论方式。如果说辩证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型的话,辩论则是人类在进行思维探讨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讨论方式之一,这种辩论亦可以发生在所谓的平行思维模式之中。这种思维方法之所以形成,是基于人类获取事物变化本质认知的愿望以及所应用的具体思辩方法。逻辑学的初始与基本原理,便是采用“排除法”的原则。直到今天,麦肯锡咨询机构在全球所倡导并应用的工作方式也与之完全相同。
思维的生命态(3)
因此,作者所提出的平行思维并不与辩证思维方式相冲突。也就是说,苏格拉底的辩证思维体系本身就已包含了作者所提出的平行思维方法,如果说辩证法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更不如说它同时还是人类哲学本身以及自然宇宙的法则之一。而平行思维,仅仅是这一哲学体系之中的其中一个思考方法,这二者并不在一个高度上。事实上,作者所做只是一个错误的简单类比。在平行思维方式之外,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其它方式比如交叉性或复合性的思维方式等等。鉴于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系统多元和局部单点的辩证法则,所以在思维的方式上我更乐意使用“系统思维”这一思维方式的概念。我会认为它将比作者所提倡的平行思维令我们获得一个多维空间的思维体而非简单的思维线或面。这样的一个多维思维体便是思维的系统,这个系统是有着思维本身的生命力的。也就是说,这将意味着思维并不简单是一种方式或方法而是另外的一种生命态的存在。
我相信这将是人类在对思维的认识上所必须表达出的进步,即抛弃掉我们原来对于思维仅仅是当做人类思考所运用的方法的观点。也正因为思维所呈现出区别于我们人类物质态生命的另外一种生命态,所以也才会拥有思维力和思维度真正的解。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人类所遵循的往往是由表及里的规则,请注意,这与事物生成的规则恰然相反。而正因为如此,“辩”的概念在这里便显得十分重要。它所代表着的一个思维因子是:事物的表象是否是事物本质的真正体现?思维因子总是附着于事物体并努力深入某一事物的本质,以探寻事物成因的本源为使命目的。因此,解析这一思维因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相信思维因子恰是事物体系中基于宇宙精神本体而本原存在的一种精神态,同时也是人类生命态基于这一自然宇宙精神的本体而拥有的一个思维生命的本能(当物质生命态拥有本能时我们难以回避精神思维态也存在类似的这一本能的前提)。也就是说,任何自然宇宙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本身都存在了一个思维的独立生命态,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人类思维这一生命态则依靠大脑以及人类的行为实践被激活。
这是一段似乎难以理清的系列概念和推论,简而言之,总的概念便是:思维不是一种方式而是一种生命态。思维属于类物质世界的生命存在形式,更是自然宇宙精神通过其所创造的任何一事物所呈现的宇宙精神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解,人类所感受到的思维对于现实物质世界所表现出的种种超越和它的无限延伸性才可以被我们真正理解。
让我们再回到这场思维讨论的起始之处,思维所触及的事物的“表”,同时也是人类认识论的起点,正是这个客观事物的“表”激发并衍生出人类缜密的思维系统。人类在获得这一系统之后反过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进行一场由“表”及“里”的识别和判明(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人类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由表及里的认知与解析的循环过程),这个的识别与判明的过程方式便是平行或系统思维的过程方式。这一方式的基本法则便是排除法,在对客观事物产生成因所实施的种种排除过程中,辩论有可能产生。那本书的作者,我相信他仅仅只是看到了人们对于排除时所采取的方式,或许作者会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事物的粗暴方式,然而他可能忽略了辩论仅仅是辩证思维中所采用的诸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而已,有时是无须辩论而只须举证便足以说明了的。
人类的认知思维与事物由内及外的生成发展规则逆向地进行着由表及里的层层深入时,这一过程便类似我们所常说的剥笋原理。这就像每一个人类儿童都乐于参与的一个相互对拆的捉迷藏的游戏:其中一群孩子躲藏起来而由另外一个孩子来找寻他们的踪迹。这一游戏并无胜负一定的概率,成功归结为任何一方的努力(请注意这两种努力均将形成一套成功的指向经验然而这些经验一旦被对方击破则又必须再建立起新的模式——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保证完胜,因此游戏可以无限延伸下去)。那个努力搜寻踪迹的孩子,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妨将人类思维的诞生理解成一场与自然宇宙智慧所进行的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如果这样,人类的思想家们会稍觉轻松一些。而人类,就是在这样的一场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长。自然宇宙孕育出人类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希望能有一个陪伴它进行这场游戏的对手。亚马,后来的这一段话仅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将这一猜测再延伸一步,我会认为那个伟大而恢弘的自然宇宙精神只是一个和我和你一样的孩子:善良、公正、爱心、宽容、而且充满着活力。
思维的生命态(4)
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我们的讨论。当我们不断由表而及里对事物本质进行更为深层的解知时,辩证思维将会获得越来越大量的应用。当我们最后聚焦于事物本质核心的判定时,辩证思维则成为最佳的工具。我在上面的讨论中谈到过事实上辩证思维的本身就已包含了系统思维方式的工具体系(自然也包括了平行思维的方式),因此,辩证法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被公认的一个认知世界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人类解知世界的哲学体系。
在这里“辩”就是系统思维以及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系统的求解,“证”则是对于事物成因本质的判明与求证。顺便提及一下,这种求证使人类科学获得了最初的发轫并一直发展到今天。“辩”与“证”本身就是人类由表及里解知事物并逐步排除其它干扰的过程——这是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所形成的一个有趣的永恒关系:人类被宇宙诞生出来而同时人类的心灵又不能自禁地向它的诞生之源追溯回去,这一奇特关系使我们只能得出人类便是宇宙精神产物这样的解——即人类希望通过思维而争取获得对于自身存在以及客观事物的本质理解。我在这里不得不作出这样的一个判明:人类在回归自然宇宙的精神本体,或者说,向自然宇宙精神本体的回归是人类存在的使命!
这样的一个解便可以解析从人类诞生以来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的先知与哲人存在。人类在面对自然宇宙时所抱有的那份天然的敬畏,让他们竭力去指引人类自己。
回到我们所讨论的那本书上。那位作者似乎忽略了人类解知事物本源的、与宇宙精神同体的使命要素而过多强调了思维的表面特征。尽管我会赞同思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表面特征,然而它们毕竟才仅仅是我们以思维认知客观事物的方式而非思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