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任田靠您一个人收种,我和妹妹及妈*的生活都要由您料理,我们兄妹俩的学
费靠您挤牙缝供给。在我13岁那年,您病倒了,病得很重很重。您本来就有严
重的类风湿病,加上几天高烧不退,您整个人好像一下子垮了。一连好几天,您
昏昏欲睡,不吃不喝,嘴里反复说着一句话:“小伟,我不行了,你就是挨门讨
饭,也不能停学,不然,爸爸死了也合不上眼呀!”第二天,有人问我:“你爸
爸还说胡话吗?”当时我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陡生几分气恼,我在心里说:
“谁说我爸爸说的是胡话,他在病危的时候还不忘我的学习,他是天底下最明事
理的爸爸。”
有好几次,乡邻劝您说:“乡下学校出不了状元,让两个孩子多少上几年学,
会记个账就行了。看你家这个样子,就让两个孩子早点下学帮你干点活吧!”每
当这时,您便显得异常地严肃,您回答说:“谁说乡里中学出不了状元,毛主席
还是在山沟里读的书呢。”无疑,您的话换来的只有嘲笑和讽刺。我曾亲自听人
说您是“癞蛤蟆鼓肚皮,想充牛皮大鼓”。自从听了这话,我就暗暗下决心:一
定让穷乡村的中学里出个状元,让我可怜的爸爸舒心地笑一次!
于是,我卧薪尝胆,面壁苦读,不论大考小考总是全年级第一。在初三那年,
我满怀信心地报名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为了凑够到武汉参加短期培训班
的路费和辅导费,您拉着我的手,挨家挨户叫门,用颤颤的声音求告:“您行行
好,借给孩子几块钱的路费,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可是,您谦恭的笑
脸迎来的不是婉转的拒绝便是冷言冷语的抢白。一次,我记得在一户人家门前站
了好久,人家才从屋里出来,您刚开口说话,对方就毫不留情地说:“我说老王
呀,你也太宠这孩子了,任着他折腾吧,你见过几个傻子生的孩子能竞赛得上奖
的?”说罢,又把我“教训”一番:“你这孩子,你家穷成这样,你还在这里折
腾搞什么竞赛,真不懂事!”听了对方的话,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落下来,擦
也擦不干。这一个下午,我们跑了十多户才勉强借到20元钱。回到家里,望着
双手抱头苦苦思索的您,我心如刀绞,我说:“爸爸,我不想再参加竞赛了。”
不料,这时您猛地抬起头来,瞪大眼睛训我道:“没出息,这两句话就受不了啦?
人家韩信是大将军,还受过胯下之辱呢,咱这村借不来,我明天上外村借去。”
第二天,您在怀里揣上两个馍,独自出发了。这一天您一连跑了3个村,才借来
60元钱。第三天,您又悄无声息地上路了,为了凑够这200元的费用,您早
出晚归,整整奔波了一星期!当您把这200元放到我手里时,我再也忍不住了,
一头扑在您怀里,哭着说:“爸爸,要是这次竞赛得不上奖,你罚我跪三天!”
您却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得不上奖,爸不怪你,只要你有这个志气
就好。”听了您的这番话,我感动得心里颤颤的,一股抑制不住的自豪感涌上心
头:我有一个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意志坚强而又深明事理的爸
爸,我才得以比那些中途辍学的学生幸运百倍!
两个月后,我得了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被国家教委选拔到北京理科实验班
重点培养。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您的时候,您先是高兴地哭了,接着又笑了,再
接着就是长时间地发呆。我知道,您又为我上学的费用愁上了。因为去北京,又
要花钱,可我们家当时连3块钱也拿不出来了!为此,您愁得几天几夜吃不下,
睡不着,全家人都陪着您犯愁。忽然有一天早上,您高兴地把我从梦中晃醒,两
眼透出孩子般的欣喜:“小伟,爸爸有办法了,我小时候跟人学过二胡,还学过
几个古戏的段子,我到大城市卖唱去!”
从此,您走上了卖唱之路。1996年8月,我带着您卖唱挣来的100元
钱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到了北京,班主任考虑到咱家的困难,把我的学费、书费和被褥费全免了,
除此之外,又对我“格外开恩”,让我每顿交一块钱随便吃。尽管如此,这种无
法再降的伙食开支,家里依然付不起。初到北京的两个月,我与您完全失去了联
系,后来从小妹的来信中才知道,您把我送到学校,便到南方卖唱了。在第三个
月,我接到了您寄来了150元钱。捏着那张汇款单,我哭了。透过模糊的泪眼,
我似乎望见了您在寒风料峭的街头卖唱,似乎望见您陪着笑脸拉二胡,又把那一
堆硬币换成大票给我寄来。我把那张汇款单贴在面颊上,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
我在心中一遍遍地呼唤着:“爸爸,出门流浪苦上加苦,您要多保重啊!”
我在理科实验班提前一年学完了高中的课程,便被免试送到清华大学化学系
82班学习。暑假回来,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您的时候,您又一次破颜微笑了,您
心地实在,语言木讷,从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愁苦悲乐,只有您的儿子
最清楚,您这次的笑,是最开心的笑。
前天,当我挎着书包离开家门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您能出现在我的面前啊,
然而,您当时还在广州街头卖唱!我只好含着眼泪,面向广州向您深深地鞠了三
个躬。儿子实现了当初对您的许诺,走进了全国最高学府,然而,儿子深深地懂
得,“清华”与“成材”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清华园可以传授给我们知识,但
却不能保证我们一定成材。要成材还得靠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在这里,儿子没有
必要再向您许诺什么保证什么,爸爸,您的儿子从小就是个不怜惜汗水的人,我
会在这块土地上下大力气耕作的。不久的将来,在我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花芳
果香的丰收年景时,第一杯酒应当敬给您——我可怜、可敬而又可爱的爸爸!
儿子小伟敬上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0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礼物
作者:□'美'斯宾塞?约翰逊 刘祥亚 潘诚译
从前有个孩子,他从一位智慧的老人那里听说了礼物的故事,并渐渐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老人和孩子相识有一年多了,两人很喜欢在一起聊天。
有一天,老人对孩子说:“它之所以叫礼物,是因为在你能收到的所有礼物中,你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
“为什么它这么珍贵呢?”孩子问。
老人解释说:“因为收到这个礼物之后,你会变得更快乐,无论每天做什么事,也都能做到更好。”
“哇!”孩子兴奋地叫起来,虽然他并不完全明白老人地话。“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人送我这样一个礼物,说不定那会是我的生日礼物。”
说完,孩子就跑出去玩儿了。
老人笑了。
他不知道这个孩子要过多少个生日才能领悟礼物的价值。
老人很喜欢看孩子在附近玩耍。
老人常常看到他在附近地树上荡秋千,看到他灿烂地笑脸,听到他欢快地笑声。
孩子过得很快了,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投入,别人光是看着他,就会觉得开心。
孩子渐渐长大了,老人一直有意无意地留心着他做事的方式。
星期六的早上,他偶尔会看到他的小朋友在街对面修剪草坪。
孩子一边干活儿,一边吹口哨。似乎不管做什么,他都能做得很开心。
一天早上,孩子看到老人,想起老人曾对自己提起的那个礼物。
孩子当然对礼物非常熟悉,比如上次过生日得到的自行车,还有圣诞节早晨在圣诞树下找到的那些礼物。
但是仔细想想,他发觉那些礼物带给他的快乐都不会长久。
他好奇地想:“那个礼物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到底是什么使它比其他礼物更棒呢?”
“什么东西才会让我觉得更开心,做事更顺利呢?”
他想不出答案,于是穿过街道去问老人。
他的问题非常孩子气。“那个礼物是不是像魔杖一样,能让我实现所有的愿望?”
“不,”老人笑着回答,“那个礼物跟魔杖和愿望没有关系。”
孩子还是不明白老人的话,回去继续修剪草坪时还在想着那个礼物。
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一直没弄明白那个礼物的事。如果它跟愿望没关系,那它是不是指到某个特别的地方呢?
它是不是指到某个地方去?那里的一切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不同的人,不同的穿衣打扮,说着不同的话,住着不同的房子,甚至使用不同的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怎么才能到那个地方去呢?
于是他又去问老人,“那个礼物,”他问道,“是不是一架时空机器,可以把我带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不,”老人回答,“等你得到那个礼物之后,就不会成天梦想去别的地方了。”
时光飞逝,孩子长成了十几岁的少年。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越来越不满。他一直以为长大之后自己会变得更快乐。但他似乎总想得到更多——更多朋友,更多喜欢的东西,更多激动人心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