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就是生意-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给都不成。作为员工,在面对企业的阶段性变化时,也不要怨天尤人。比如某著名计算机企业裁员时,有员工说,当初有很多猎头挖我走,你们留我,我留下了,可你现在却要裁掉我!按照一句俗话说,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当初企业对你的期望和现在对你的期望是完全不同的。倒是你自己该好好想想,为什么企业对我的期望发生了如此变化呢?为什么我以前是关键、骨干、明星,现在被边缘化甚至要被裁掉了呢?
  民营企业请外企著名经理人做空降兵,大多不到两年就拜拜,也是同样道理:空降兵,都是执行阶段性任务的,任务完成了自然该走人。想通了这些,就没什么不平衡的,无非是提前把条件谈清楚,把待遇说明白,特别是把离职补偿等等“金色降落伞”协议签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期望值变化引出诸多问题
 
  创业元老要股份,我给不给
  一家网络公司,一个和老板一起创业的关键员工向老板提出,希望公司能给他一定的股份,虽然他此时的年薪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老板不想给股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不给的话,该员工一定会辞职,那么无论自己创业还是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对公司都会形成强大的压力,老板该怎么办?
  这位老员工首先是期望要“名”,归属感。他和老板一起创业,现在可能想功成身退,拿点股份,是考虑退休或者希望得到一个长期回报的保证。这说明,他看好公司的前景和老板的能力,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更高期望了,比如说取代老板。所以,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不给呢?你不给,有可能激发他的期望值,成为你的敌人呢。
  杨澜转行失败:
  自我期望和市场需求(期望)不匹配说明:以下案例转述自其他媒体的报道,我加了一些点评而已。
  2000年3月,杨澜和丈夫吴征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良记集团,并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杨澜任主席。自此,杨澜跨入商界。彼时,资本市场上的传媒概念股风头正劲。收购之初,公司股价暴涨20倍之多。同年8月8日,满载杨澜人文理想的阳光卫视正式开播,这是当时大中华区第一家华语历史人文主题频道。
  但杨澜未能料到,阳光卫视竟成为了她事业上最大的挫折。短短3年间,阳光卫视累计亏损超过两亿港元。2003年6月,杨澜宣布将阳光卫视70%的股权卖给内地一家传媒集团。自此,杨澜退出了卫星电视的经营。
  2005年7月,杨澜不算完满的5年商业之旅画上了句号。杨澜宣布:将她与吴征共同持有的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无偿捐献给社会,并在香港成立非盈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同时辞去了包括阳光媒体投资董事局主席在内的所有管理职务。
  此举意味着,杨澜已从商场抽身而退,重回她所熟悉擅长的文化传播和社会公益事业。杨澜参与公益事业由来已久。曾担任过国内各种大型慈善活动的形象大使。但不局限于此,在胡润今年4月制作的“2005年中国慈善家榜”上,她位列第四。
  从文化界到商界,杨澜获得过的荣誉不少──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泛亚地区20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之一等等。有人说,杨澜是这个转型时代的一个符号,是一个“大智慧”的“小女人”,是职业女性的完美典范。
  杨澜说:“在各种角色不断转换过程中,我就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飞多高。做好主持人,就想做好制片人,做好制片人,就想做传媒公司。这还不够,还想做一个好母亲、好太太、好媳妇、好女儿。当这些都加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身心会不堪重负。
  不但我个人如此,这也是这一代都市女性的困惑。
  我还很需要自由。当初在中央电视台做主持,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连节目最后呈现出来的形态也没有把握。那时候就一心一意想做制片人,一心一意想做一个完整的电视人,从策划到制作,都能体现自己的想法。再后来就想在更大的层面上,完成这种创作。可能就是心里有想法,需要表达,想比较多地把握和控制自己表达的权利和能力吧。心里是有这样一条线的,也吃了一些苦头,也会被别人嘲笑,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原来的环境对我有很大的约束,但也对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由于外界的影响,杨澜的职业期望快速发生变化。但是,对于自己能否驾驭这些变化,其实她并不清楚;也没有准备好。
  杨澜说:“2000年创办阳光卫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挫折。其实这个问题特别能说明我先生为何说我是个很固执的人。我自己很喜欢纪录片,电视虽是快餐文化,但在纪录人类文化和人类心灵的历程方面,应该有它的功用。当时就是真心喜欢纪录片,开始做阳光卫视。
  在先生的帮助下,融得了第一笔两个亿的启动资金。当时非常有信心,阳光卫视:华语历史人文纪录片主题频道,整个大中华区第一家。现在想起来,真是个理想化的头脑,结果一下子撞到现实的硬墙板上。我想要是别人会赶紧转型做别的,但我是那种死不回头的人,别人已经劝不动我了。
  做到第3年的时候,已经很难再融资了。其实那时候,我们真是应该转型了。可是我总觉得再坚持坚持就有希望。今天想起来,我还是很感谢我的先生。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我先生还是支持我,我们俩又自己投资了一大笔资金,继续这件事。直到后来知道,这个商业模型是很难成立的。”
  自我期望和市场期望不匹配。本书在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我有多大的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承认。这个“谁”指的就是市场、客户、老板。
  杨澜说:“2003年出售阳光卫视,是个很痛苦的决定,这种痛苦是双层的吧,一层是觉得愧对那些一开始投资这个项目的人。这种心理压力一直没有减轻过。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一个自我的否定。其实你尽管满怀热情,但这路没有走通,也有一种灰心的感觉,觉得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有时候用价值的判断标准代替了冷静的商业思考。
  有人说,战士和商人不同,战士坚守阵地,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而商人就像置身于一个舞厅,随时要想到出口在哪里。而我在商场就像战士一样坚持着。”
  职业角色变了,职业期望必须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化。
  明星人物与边缘分子换了角色,我该怎么办
  三年前我招聘了两个员工,他们其中一个是我部门当年的明星员工,但是今年由于某些原因碰了壁,绩效考核结果出来以后成了“边缘分子”;而另一个则由当年懵懵懂懂濒临解聘危险的“边缘分子”成了今天的明星员工。曾经的明星虽然是现今的“边缘分子”,但是由于以往的成绩,公司上下对他印象还好,所以,尽管他给其他员工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劝解他,因为说什么也没有用;而现今的明星情况更糟,可能是最近的光环太多,他的野心膨胀,到了失控的地步。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怎么解决问题的?用抚慰还是用恐吓?
  明确地和曾经的“明星”谈,你现在对他已经很不满意了,如果他不想被开掉,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新达到你的期望。否则,可以好说好散。注意,如果开人家,请不要吝啬补偿。职场是生意场,大家要做讲规则的生意人。
  而对于当前有点“狂妄”的明星员工,也告诉他,他的期望值的变化和你对他的期望值开始不协调了,并且你还不打算调整你的期望值。所以,请他思考一下。
  当然,如果你调整了对他的期望值,另当别论。
  重要的是,你要随时保持“蓄水池”,不要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人。
  我现在被边缘化了,成为咸鱼,怎么办
  成为咸鱼,不一定是坏事。
  好容易从巅峰下来,可以冷眼旁观,甚至静观待变。
  可进可退,应付自如。
  关键是,不能再往下了。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再次启动或者挪动的准备呢?
  跳槽、转行的最佳理由:真正更好的机会
  我研究过很多跳槽案例,发现,绝大多数跳槽是错的。因为对现在的老板不满意,因为对现在的环境不满意,因为对现在的岗位、职位、业务、客户……不满意,可是,跳槽之后呢,未必就比现在的投入回报更划算。很多经理人冲冠一怒,拂袖而去,自己单干,可绝大多数没有超过老东家,这样的跳槽,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在美国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圈,每年圣诞节发了大红包之后,也是跳槽成风,和咱们的春节后跳槽热很类似。美国人比咱们更讲实际,如果是个优秀的业务人员想跳槽,经理很可能马上提出给加薪或者增加奖金等等条件,不过,他们那里流行一种现象,如果你说“我有一个更好的机会”,经理一般就不会再劝了。
  想跳槽,或者去创业,这些都不是问题。惟一的问题是:你确定那是个真正的、更好的机会吗?请分析如下因素:
  1我现有资源是否可以转化到新的工作并且发挥不止当前的效力?
  2我已有的经验、知识是否可以继续使用,甚至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
  3我的角色是否能够平滑过渡?
  4新工作是否可以补充我的职业发展价值链的缺失,令我更具影响力?
  5我的精力是否适应?
  6我即将得到的不是短命高薪吧。
  7新的岗位是一个山峰的顶端,还是一个新的高原?意思是:在新的岗位层次上,再跳槽是否容易。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答案都令你信心满腹,那不跳才是傻子哩!千万不要考虑你和老板的什么面子、情谊,职场生意人其实都不讲这些的。现在和你讲情谊的老板,明天你人老珠黄时,一样会开掉你的。赶紧把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