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高文化、高谋略为策划的发展经济模式,知识+资本+创意=成功致富,已成为成功致富的公式。
1996年到1998年,李阳的疯狂英语疯狂了大半个中国;1983年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的段棋华律师回国后,5年为中国人避免经济损失5亿多美元;希望集团刘氏兄弟下属企业超过100家,饲料产量超过1000吨,财产达10亿美元;1971年出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丁磊建的网易公司在1999年度CNNIC投票评选的十佳中文网站获第一,他的个人资产达1.34亿美元。
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机遇面临极大的挑战,谁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机遇,谁就是财富的拥有者。
□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学习能力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可以让你打开未知天地,把你变成一个专家,一个人丧失学习能力,等于放弃了成功。
一家著名企业在北京大学招聘员工,提出的要求是英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要出众,许多人不解。
招聘人员解释说:“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出众,意味着你具备学习能力,只要你具备了学习能力,我们就可能培训你专业技能。”
现在许多大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不再问:“你会什么?”“你学过什么?”而是问“你能否学会我们让你掌握的东西”。
这就是一个变革的信号:学习比知识更重要。
许多人认为,学习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是上个时代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在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学习的内涵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已没有时间的分隔,学习已没有人员的界定,学习已没有场所的限制,学习变成了终生的事情,随时随地的学习。
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新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要想生活得幸福美好,哪怕是不饥不寒地度过一生,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1987年7月,苏艳霞因4分之差被挡在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外,然而她没有沉沦。她告诉自己,不能在痛苦中活着,要坚强一些,要从痛苦中站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苏艳霞的目光被一则五六百字的报道所吸引密山县农民田玉雷靠种葡萄发家致富,年收入达六七万元,并带动整个乡发展。这个被多少人一视而过的报道,却在她的大脑中闪起亮光。她立刻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她心里有了一个目标:把自己家的前后园子利用起来种葡萄,如果赚钱了,将来上大学也可以自己负担学费。
当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于是她就带上仅有的168元钱,踏上了去往密山的路。在密山她获得了葡萄栽培技术,并买回了40棵葡萄苗。当她将葡萄苗栽下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镇林业局的站长也来了,他们都说如果她栽培成功,明年他们也种。这些话让她灵机一动,萌生了培育葡萄苗的想法。她立刻赶往东北林业大学开始学习培育葡萄苗的技术。
第二年她卖葡萄苗赚了6000元钱,她兴奋不已。
1989年春,在她的软磨硬泡和镇妇联的协调下,镇政府将原来砖厂取土的80亩坑坑洼洼、土壤严重板结、还堆满砖头瓦块的废弃地批给了她。
为了不延误栽埴时间,她雇了几个民工。为了节省下一个雇工的开销,她每天都和民工一起摸抓滚打地干。就这样,80亩土地被一块一块地栽种上果树,她又在行间套种上了各种蔬菜。这一年,苏艳霞赚了2万多元。
经过两年的努力,苏艳霞在领略着成功的同时,也明白了,土地是最善良、最忠诚、最富足的。哪怕你给了它千疮百孔的破坏与蹂躏,一旦当你能够用心地去爱护它,它依然会毫不吝啬地给你丰盈的回报。每一块土地本身都是丰厚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之所以贫穷,并不是因为土地贫瘠,而是知识的贫瘠。
苏艳霞意识到:从庭院走向田野只迈动了走向富裕的一步,只有走园艺栽培和精细农业的路子,才可能拥有更大的发展。为此,苏艳霞走进了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园艺研究所学习进修,并与北京良种工程研究所等8家科研单位建立了业务联系。通过学习,她不仅掌握了农业基础知识,还学会了苗木繁育、嫁接、栽培等系列技术。她要营造一个平台,一个改变农民意识的平台,她要让农民们相信,土地里一样蕴藏着丰富的金子,你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你就会挖掘出土地里深埋的金子。
1994年,在省、市妇联的帮助下,苏艳霞创建了苏萌绿色开发公司。2000年“苏萌”拥有土地1100亩,先后建起了疏菜、花卉、粮谷、林果4大园区,生产经营近千种名、优、特产品。2000年开发研制的“黑玉米粥”因其独特的丰富硒含量,刚一推出便供不应求,销售额达400万元。
苏艳霞的成功,就在于她不甘平庸,不断学习,用知识提高能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学习能力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组织系统随时做出快速反应,在围绕产品、市场、人才、资源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的前瞻性日益成为竞争的砝码。新的思想、概念、工具层出不穷,要求商人对决策进行反省,并用开放的态度广泛地学习。与此同时,整个企业组织也将逐渐向开放的学习型组织转变,由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有管理学家预言,持续的学习和改革将成为未来商人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德格所说,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1.内省
内省,也叫“对镜自测法”,即审视自己,反省自身。作为学习的第一步,反省对许多人也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归因时,通常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的:首先,行为者倾向于情境归因,观察者倾向于内部归因;其次,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消极的结果归因于情境。由此,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包括领导和组织)很难做到主动、积极地公正审视自己。另一方面,对变革可能带来的权利失衡、利益变化、习惯改变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心理恐惧,也会使人们更愿意保持旧状,从心理和行为上排斥新思想、新体制的介入。
作为商人,正是要突破这一心理瓶颈,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自身情绪、思维及能力,准确评估组织及客观世界,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创建新的发展要素。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言,不论我们多么盲目和怀有多深的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力量。
2.开放
开放是在内省基础上的提高,公开、坦诚,不断挑战自己的个性及组织文化,善于接受框架之外的信息、知识、资源和变化,并乐于尝试新思想和新经历。开放是学习的前提基础和组织氛围。
开放,对于商人个人而言,是一种修养,一种个性。不固步自封,不保守固执,不排斥信息。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意味着广泛吸取外界的知识和信息,但更重要的是建立组织内部开放的心态和机制。成员对商人怀有安全感,坦诚、公开、自由地说出想法,更多地参与决策,这是开放;经过探讨,取长补短,商人积极改进组织及个人行为,这更是开放的举措。
3.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开放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它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不是反应。
《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到自我超越是一项修炼,包含两项工作:不断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具备自我超越能力的人具有两项共同物质:一方面,远景对于他们是一种召唤和使命,而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构想;另一方面,他们把目前的真实情况看作盟友而非敌人。他们学会如何认清以及运用那些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抗拒这些力量。他们具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他们力图突破这种极限,不断地发展自身及组织。具备了自我超越,便向成功又迈进了一大步。
4.学习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企划总监德格认为:“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学习在于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对于商人,学习包括培养思考和沟通的技能,反思个人的价值观及调整个人的行为,学习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等一切利用实现领导及管理职能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带领组织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型组织。
□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影响我们认知的方式,在管理上同样重要。
几十年以来,美国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相信人们购买汽车所考虑的是式样,而不是品质或可靠性。由这些汽车制造业者搜集的证据来判断,他们是对的:调查结果一致显示美国消费者对式样的关切高于品质。然而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业者,慢慢地教育了美国消费者品质与式样并重的好处,使美国消费者的偏好逐渐改变,结果这两国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从接受零提高为1983年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