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麟权的创业史,为我们真正理解这200万个就业岗位的来龙去脉作出了再清晰不过的注解。
几年前,这位壮实的汉子悄悄辞别了已被兼并的南山陶瓷厂。在家待久了,的确有点烦。一天,卫生坐便器堵了,排泄物怎么也下不去,急得他乱捅一气。
突然,王麟权来了灵感。他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屋。多少个日夜之后,只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权竟然研制成功了专门用于厕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学制剂“洁厕精”与“塞通”。这属国内首创,还获得了技术专利。由于他家住在水心新村杏2栋406室,王麟权为自己的产品申报的商标也就叫“406”。
向妻子借了几万元私房钱,招了6名打工仔,一家像模像样的生产“洁厕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开张了。这些产品千家万户都离不了,却又很少有厂家关注,销路自然不成问题,还经常来不及生产。
“人家都说我是从厕所里掏出了黄金的人。”王麟权得意地哈哈大笑。
占领北京雅宝路
北京雅宝路,大名鼎鼎。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如此有名的民间外贸市场竟然也是温州人在运作。
雅宝路地处北京使馆区,刚起步时是一条自发商业街,只有几个小贩在折腾,向老外卖些工艺品和服装。小贩会抬价,老外不大会砍价,因而也就特别赚钱。许多老外来北京,雅宝路成了必去之地,非买一些东西带回去不可。老外来做生意,也由“小倒倒”变成“大倒倒”。他们成了国际倒爷。
在雅宝路做生意最多的是温州人。温州人做的服装、皮鞋之类商品,最受国际倒爷欢迎。闯荡北京多年的温州老板,脑子特别精灵,哪能放过这些送上门的洋客户,也就在雅宝路设点接客。有了生意,不仅到“浙江村”投料下单,甚至还从老家组织大量货源,并提供所需要的配套服务。
看到客商纷至沓来,精明的温州人又灵机一动,离开马路“登堂入室”,包租路旁宾馆的标准房,在客房里挂上商品式样,专供老外们选购。一人包一间,一间就是一个公司。雅宝路一带的5个宾馆,雅宝大厦、吉利大厦、金盛鑫商厦、北斗星大厦和国兴大厦,全都给他们包光了。雅宝大厦有100多个房间,住的十有八九是温州人。温州人中,又以永嘉的占绝对多数。大家都说雅宝路的生意被温州人抢走了。
说雅宝路市场,就不能不说王伟坚。1994年,王伟坚发现雅宝路市场活跃,但站在马路上交易实在有些别扭,就动脑筋想如何开拓自己的商机。他找到地处雅宝路口的北斗星大厦,几经商谈,一让再让,以富有诱惑力的价格,终于把大厦承包了下来。他接手后,马上对大厦作了必要的改造,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出租给那些经营户。这可给经营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北斗星大厦共有40多个房间,没几天就被争租一空。可以说,王伟坚是雅宝路市场入室的开创者。
说到雅宝路市场,也不能不提金玉森。金玉森,永嘉岩头人,1962年出生,金盛鑫大厦的老板,北京金盛鑫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985年到北京包柜台,自产自销服装。1991年到雅宝路,主要是做俄罗斯的服装生意。有一年曾把2万件羽绒衣运到苏联,卖掉后又放回好几车高级毛皮,好好地赚了一大把。他和几个人一起,包租雅宝大厦房间15年,把一座宾馆闹成了一个外贸市场。1997年,他抓住了一个商机,与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合作,在雅宝路3号位置建起了金盛鑫商厦,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70个房间,专营外贸服装批发。因地理位置极佳,前来租用的商贾如云,不过半年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赚了好几百万元。
金玉森自己在雅宝路站住了脚,把老家的亲朋好友也都带了出去。到底带出了多少“老板”,他说自己也没个准数,但100多人肯定是有的,也有可能达200人之多。这些原本连普通话都说不上几句的山里人,如今个个都成了雅宝路上的风云人物,不仅在北京买了高级公寓,高级轿车,还迁进了北京户口。
雅宝路市场每年都为国家创下大量外汇,据称约有30亿美元之多。雅宝路长不过二三百米,周边走一圈也不需二十分钟。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能生出那么多钱财!
拿邓小平的讲话给执法部门看
谢炳桥,温州瑞安人,体重不到45公斤,故别人戏称他为“小不点”。他在商海里几下几上、几起几落,多少带有点传奇色彩。
他16岁闯天下,16岁破产,从万元户倒过来一下子负债20万元。
1991年,经过“八年抗战”的谢炳桥终于还清债务并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此后,他在北京、青岛等地开辟了食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眼镜专柜等项目,但这些只能挂靠在别人的名下,生意运作十分不便。他一心想在北京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但那时,个体户这个字眼还没有被社会接受,尤其在首都,老百姓听到“个体户”就像听到“狼来了”一样,更何况一个来自“假冒骗”成风的温州的个体户,所以他频频受挫。
1992年春天。谢炳桥南下广州进货,正巧遇上邓小平南巡。平时爱读报纸的他在广州《羊城晚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章,读过之后,兴奋不已,将报纸装入口袋,掉头就回到北京。他的爱人问他从广州进了什么货,他掏出那张《羊城晚报》说:“你看,全在这儿。”
之后几天,谢炳桥就拿着这份报纸跑遍了崇文区有关批执照的职能部门,但还是被拒之门外。
当时北京市正在清理整顿公司,根本不可能再申报新的公司。谢炳桥去工商所死缠硬磨,拿出《羊城晚报》给工作人员看,念给工作人员听。
事后他回忆:“我随身揣着这份从广州带来的报纸,就去找当时抓我赶我的工作人员,我想把邓小平南巡讲话内容说给他们听。可是,还没等我开口就被他们训斥了一番:‘现在都在整顿,你还凑什么热闹!’我被他训得呆呆地站在一边。后来我想,我身边不是有邓小平的讲话吗,我就把报纸掏出来给他们看。工商所里的同志看过这张报纸后态度有些两样,就跟我说:‘先放这里。’接着就问我:’你想报什么公司?’我说:‘我是瑞安人,待在北京很多年了,能否办一个带“京瑞”之类的什么贸易公司?’‘那经营范围呢?’’什么都有,比如眼镜、钟表、照相器材等。’‘那么性质呢?’‘股份制嘛。’‘除了你的股份还有谁的?’‘我和我的姑父嘛,有三个人就可以办股份公司了。’‘那你是外地人怎么办?’‘外地人怎么啦,外地人不是人啊!你们首都离得开外地人吗?’说完之后,那位工作人员还是不敢办理。我说:‘过两天邓小平从南方回来,你们马上都会知道的。’后来我的第一个公司终于在北京合法注册。”
这是温州人在京办理营业执照的一个生动记录。
抓住购房户到市政府上访的时机大赚
苏乾国在上海经历了狂风暴雨。他白手起家,由喜而悲又大悲大喜,成为上海家居装潢业的一个领军人物。他的创业经历是典型的从“炼狱”到“天堂”的真实写照。
苏乾国是瑞安人。1983年,他毕业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被分配到瑞安塘下中学教语文。他在当教师时,偶尔做废旧电器生意就赚了一万元。这个一万元,使他发现了自己的“商才”。1990年,几经考虑,他决定“下海”,只身到了上海。
苏乾国东凑西凑了7万元,在上海注册了申瑞建材销售公司,以经营陶瓷为主,兼营各类建材。他的建材生意做得特别顺,不过3年,陶瓷销量就在上海排行第三。他一路春风得意,只想怎么样把事业做大,从不言愁说忧,从不担心明天之路。
1994年,温州女棋手诸宸勇夺世界国际象棋赛青年组冠军,为中国棋界赢得了荣誉。苏乾国立即和《温州晚报》联系,带头出资3万元,倡议建立一个诸宸基金,为把诸宸推上女子成年世界冠军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苏乾国此举效果确实不凡。诸宸用苏乾国的3万元买了一部高质量手提电脑,把所需的棋谱和资料都输了进去,走到哪里带到哪里,随时打开随时联网,这部手提电脑成了陪伴她战斗的好帮手。
哪知苏乾国旗开得胜之后投资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却使他差一点遭到了灭顶之灾。债务高达一二千万之多。别人欠他的收不回来,他欠别人的却被死死盯住不放,人家把他告上了法庭。银行告他,代理商也告他,数数有几十起笔墨官司。
与此同时,陶瓷等建材积压在仓库里又遭偷窃,到他这里批发的小建材店也关的关、跑的跑。妻子承受不住打击,离他而去……家庭破裂了。
“我只感觉好像接连不断的重拳,把我打得晕头转向。”苏乾国事后回忆说,“从小到大,受到再大委屈,我没有流过泪。这一次面对即将倒闭的困境,我禁不住流泪了。”
苏乾国是坚强的。他把企业的经营重点,从建材改为室内装潢,于1997年成立了申瑞室内装潢有限公司,实行了战略大转移。他对员工们说:“上海是个1500万人口的大都市,室内装潢市场说多大就有多大,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去开拓了。”
危难之际,员工们个个向老板伸出热情之手。“申瑞”走上了在上海的再创业之路。
不过4年时间,苏乾国创办的申瑞室内装潢公司,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了上海家居装潢的旗舰。
“申瑞”的腾飞,自有其智其计。
苏乾国说:“上海装饰市场的竞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