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菜根谭的智慧-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古代有个著名的吝啬鬼,名叫王戎。王戎非常有钱,但吝啬无比。一次他侄儿结婚,他只送了一件单衣。过了不久,他又把这件单衣要了回来。还有一次,他女儿出嫁,他借了几万钱给女儿。女儿每次回来,王戎便没有好脸色,直到女儿把钱还了,王戎才高兴起来。王戎这个守财奴,只知道积累钱财的乐趣,不知道享受钱财的乐趣。他是钱财的主人,反而被钱财所支配,沦为钱财的奴隶,这不是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吗?王戎是钱财的奴隶,有些人是知识的奴隶,他们博览群书,学富五年,论经一环一套,讲道一板一眼,可是,一到实践中,就四处碰壁,头破血流。伯乐以相马闻名于世,他根据自己切身体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他儿子看过此书,乐不可支,以为自己也会相马了。于是,出门寻马,结果他相回来的是一只大蛤蟆。伯乐哭笑不得,问他怎么相的。他儿子说:你的《相马经》不是说,骏马的特征是“隆柔蛞口,蹄如累鞠”吗?
  卓见之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蚤智:蚤与早同,蚤智即先见之明。
  幸福:此处幸是非分而得到的意思,幸福是指侥幸得到的幸福。
  一个人只有在生过病之后才能体会出健康的可贵,只有在遭遇变乱之后才会思念太平的幸福,其实这都不是什么有远见的智慧;能预先知道侥幸获得的幸福是灾祸的根源,即爱惜生命而又能预先明白有生必有死的道理,这样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识。
  孔子游览泰山,看见荣启期在郊野行走,穿着粗糙皮裘,系着绳索,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问他:“你这样快乐,为的是什么呢?”荣启期回答道:“自然生育各种飞禽走兽,昆虫鱼虾,只有人最尊贵。我能够做人,这是天下第一快乐事。”孔子似乎受到启发。一次,孔子的马房失火了,他退朝回家,首先便问,“烧伤了人没有?”而不问马有没有烧伤。荣启期之快乐于做人,孔子之焦急于问人,正是看到了人的智慧、高贵和力量,这智慧、高贵和力量使人如此尊贵,把生命看得如此重要,同时又能把生与死的道理看破,把成与败的因果看清,才算得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见。


以我转物天机理境


  以我转物天机理境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人伦。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境即是理境矣。
  以我转物:以自我为中心,将一切外物自由自在地运用。
  以物役我:以物为中心,而人成了物的奴隶为物所驱使。
  天机:天然的妙机。《庄子大宗师》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地如果没有清风明月和花草树木就不成大自然,人类如果没有感情欲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的人。所以我们要以我为中心来操纵万物,绝对不能让物为中心来奴役驱使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欲望都会成为自然的天赐,而一般世俗情感也都变为顺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有位修行僧问南泉和尚:“大师,你还有未跟人说过的法么?”南泉答:“有。”“是什么?”僧人问。南泉答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说物是众生,有根据《华严经》来的。《华严经》中说:“心、佛与众生这三者没有差别。”南泉又自言自语道:“江西的马大师说过即心即佛,我就不这么说,我只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难道有错吗?”赵州听后,当即作揖拜谢师父的指教。本质是相同的,表现则各有千秋。禅是关心本质,本质是自然天成。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淳庞:淳是朴厚,庞作充实解。
  寒潭:指深冷寂静的潭水,有深冷和寂静的双重意义。
  不论写文章或做学问都要用质拙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必须抱着朴实的态度才有成就,可见“拙”字含有无穷奥义,恰如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间的鸡鸣,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充实的风俗。至于寒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古树上所落的乌鸦,表面看来充满诗情画意,然而实际上却显示出萧瑟凄凉的景象。
  孔子说,质实多于文采,就难免粗陋;文采多于质实,就难免虚浮;文采和质实配合得恰到好处,才可以称作君子。所以一个人要广泛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文化水平和语言修养,又要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
  孔子主张“文质彬彬”,彬彬就是斑斑,两方面掺杂配合,就像色彩斑斓的图画,既有生趣、精明,又有真气、厚道,这样的人才可爱。
  老子认为,人类痛苦和纷争的病根就在于乖巧过了头,刚强过了分,假如大家立身处世都朴实、厚拙、柔弱、不争,人们必定生活幸福多了。如果说逞能好胜、强自出头在老子的时代所在皆是,那么在现代人身上那就更刻骨铭心了;如果说老子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对症下药,那么它在现代就是被人们熟视无睹的“祖传秘方”。
  现代人们教育自己的孩子,总希望他聪明、机巧、刚强、好胜和富于竞争力,谁要是教他的孩子笨拙、柔弱、退让、不争,那准被人看成是个十足的笨蛋,或者是神经出了毛病的家伙。想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出人头地、鹤立鸡群几乎是所有现代人的奋斗目标,它是一个人在竞争中成功的标志,因而也成了现代人工作学习的动力,也成了人精神苦闷的根源。“聪明反被聪明误”,“烦恼皆因强出头”。
  临济的断喝、德山的棒子是禅门机用的典型代表,临济和尚、德山和尚都被尊为英雄式的祖宗,然而禅机不仅指棒喝,也有像赵州和尚那样用三寸不烂之舌使众人信服的口唇禅。曾经有一僧问首山和尚:“临济大师喝,德山大师棒,到底是想表明什么呢?”首山和尚答道:“你先试试看。”僧便喝了一声:“睁眼瞎子!”僧接着又喝了一声。首山和尚大怒道:“这个瞎驴,乱喝什么?”僧作礼欲走。首山抓住便打,并且说道:“喝也好棒也好,只有真正的禅师应用起来才有妙用。”喝是指大声呵斥,但并不仅限于指发声断喝,一喝能把真正的僧师的悟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也有人光学着喝,却不知道喝的作用和意义。有一小和尚想练习与师父对禅,便去请教师兄,师兄告诉他:“当我问和尚‘正当恁么时作么生’时,师父就‘嗬——!’地喝了我一声。”小和尚暗记在心里,只是这个‘恁么’太难记,小和尚记来记去便把它记成生馍馍了。有一天他上法堂对禅时,径直站在师父面前大声地说:“生馍馍怎么弄好?”师傅笑着说:“烤也行,蒸也行。”小和尚尖声怪气地“嗬”了一声。师傅立即问他:“怎么啦?呛住了吗?”满堂众僧皆开心地大笑。黄泉和尚那里也传出一则趣事,有一次一僧对他说:“久闻黄泉师父大名,请问我手中的是麦饼还是米粑?”黄泉道:“是麦是米,尝一下不就知了吗?”这时这位僧人就来了一声“嗬——!”“怎么啦?噎住了吗?噎住了吗?”


闻恶不就闻善不亲


  闻恶不就闻善不亲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为奸人进身。
  就恶:立刻厌恶。
  谗夫:用流言来陷害他人的小人。
  听说人家有过错或做了坏事,不可马上信以为真起厌恶之心,心须经过自己一番冷静的观察,这样就可以判断进谗的人是否有诬陷泄愤的意图;听到某人有善行做了好事,也不要立刻就相信他去交往亲近他,必须经过自己一番冷静观察,以免那些奸人谋官求职的手段得逞,免得引狼入室。
  孟子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可谓孟子识才方法上的至理名言,下面一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战国时,孔子的孙子子思对卫国的国君推荐苟变,认为他“是位可率领五百辆战车出征的奇才。”卫君却说:“我是知道他可以当将军的,但是他在当收税官时,利用工作之便吃了别人两只蛋,所以就没有重用他。”子思开导卫君说:“圣人选拔官吏,就如同木匠选用木材,应当取其长,弃其短。您身处战国的战争形势下,在提拔武将时,却因为两只鸡蛋而抛弃干城之将,这是不可以使别的国家知道的。”卫君再三感谢地讲:“一定遵从您的劝告。”
  不昧所有不自夸耀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无尽藏:佛家语,是“无尽藏海”的简称,比喻无穷道德,此处有道德和财富的双重意思。《大乘义章》说:“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包含曰藏。”
  谁家灶里火无烟:是说任何人家多少都有点财产。
  以前的人说:“放弃自己家中的大量财富,却模仿穷人拿着钵到处乞讨。”又说:“一个突然暴富的穷人,千万不要老向人家夸耀自己的财富,其实哪个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用来劝说那些看不见自己德行的人,一句是用来忠告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这些都是做学问的人必须彻底戒除的事。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可尊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思考它罢了。有个寓言说:有一只母蛙带着自己的蛙儿在池塘游戏,它们看见一头在塘边饮水的牛。蛙妈妈很羡慕牛的身躯的庞大,它也想使自己变得如牛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