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菜根谭的智慧-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错误。
  孟子在魏国时,有一次惠王问他:“我对于我的国家也算费尽心力了,河内受灾,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饥荒,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我曾考察别国的政治,也没有谁比我更尽心的,为什么他们国家的老百姓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也不见增多呢?”孟子认为惠王只是如此这般,就不会把国家治理得比别国更好。为什么?因为惠王只依了天时行事,而自己该做的却没有做。孟子说,做国君本来应该尽力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可是现在却是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了饿死的人也不开仓赈民,竟然还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年成不好”。这与拿刀子杀了人却说不是自己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做国君的假若不去归罪年成,而真正动手改革政治,行仁政,就能真正治理好国家。孟子的意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谋取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有成事的愿望远远不够,还应实实在在地按成事之道去做,才会有实效。


高而勿疏淡而勿枯


  高而勿疏淡而勿枯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缄,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气象:气质、气度。
  疏狂:狂放不羁的风貌。如白居易诗中有“疏狂属年少”。
  缜缄:细致周全。
  琐屑:烦杂琐细。
  一个人的气质要宽宏广阔高瞻远瞩,却不可流于粗野狂放;思想要细致周详,却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淡,但不可以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向要光明磊落,但不可流于偏激刚烈。
  临济门下禅锋甚锐的禅将三圣,有一次去拜访老禅匠雪峰义存。年轻的三圣开口问道:“网破江波,始得金鳞,一条无数次从网中钻出去的金鳞大鲤鱼,到底是以什么为饵料呢?”意即我是一条金鳞。这点有力地显示出他继承了临济的铮铮铁骨以及当仁不让的禀性。“如果你钻得出网,我就回答你。”雪峰沉稳地钳制住三圣的禅锋。三圣并不因此而退缩。“手下有一千五百余人的一代宗师,连这点话头也解不开吗?”三圣不愿退让,意即争取主动。雪峰淡淡地答道:“老僧当了住持,事务忙得很哪!僧务繁忙又加上年事已高,我就只能这样回答你了,也许不尽如你的意,你就看着办吧!”这就是雪峰的态度。乍看起来,似乎年轻的三圣得势了,雪峰的禅锋敌不过三圣的禅锋,其实不然,雪峰巨匠这种虎头蛇尾的言行,已把三圣的锐利完全包纳在其中了。这种老练沉稳的境涯会令人肃然起敬的。对于这样一位捕鱼能手,一条小鲤鱼逃得了一时也过不了多久,一支矛再锋利,也无法刺穿金盾;一座山纵然高峻,也不及云高天高。
  事来心现事去心空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寒潭:大雁都是在秋天飞过,河水此时显得寒冷清澈,因此称寒潭。
  当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林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当大雁飞过,寒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雁飞过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没有留下雁影。由此可见,一个有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性才会显现出来,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了原来的空虚平静。
  风过疏竹不留声,雁渡寒潭不留影。凡是有德的君子遇见事,就应该用仁德之心去服务,事情过后心情也就恢复本来的寂静。刘秀在河北与自立为帝的王郎展开大战,王郎节节败退,逃进邯郸城里,经过20多天的围攻,刘秀大军攻破邯郸,杀死王郎,取得胜利。在清点缴来的书信文件时,官员发现一大堆私通王郎的信件。这些信件有好几千封,内容大都是吹捧王郎,攻击刘秀的,写信者都是刘秀一方的人,有官吏、有平民。有人很气愤,说这些人吃里扒外,应该抓起来统统处死,曾经给王郎写信的人,则提心吊胆,心里十分害怕,刘秀知道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又叫人把那些信件取过来,连看也不看,就叫人当众把它们扔到火盆中烧掉了。刘秀对大家说:“有人过去私通王郎,做了错事,但事已经过去了,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过去做错事的人从此定下心来,努力供职。”刘秀这种处理方法,使那些私通王郎的人松了一口气。他们从心眼里感激刘秀,甘为他效劳,刘秀以德报怨,安抚吏民。他在见到私通王郎的信后表现出来的仁德之心,事情过后也就立刻恢复平时状态。
  “孤轮独照江山静”表述的是禅师清澄空寂的心境,心月一轮,普照大千世界,何等空灵自在。正好似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有一天晚上,大含和尚一个人在方丈室里读书。有一位强盗持刀闯入室内。和尚平静的问:“你是来要东西,还是来索命的?”强盗回答说,“我来要钱。”和尚于是从怀中取出钱袋,扔给强盗说:“你把这些都拿去吧。”说完又俯下身去看书了,强盗握紧钱袋,正欲潜逃,和尚这时大喊了一声:“等一等!”强盗说不出的惊慌,呆呆地立在原处。和尚对他说:“你别马虎,出去时把门关好!”强盗听后,吓得屁滚尿流地逃了。这位强盗后来对人说,“我多年打家劫舍,历过数不尽的风险,可没有哪一次叫我像那次那样害怕!”


行道中庸方是懿德


  行道中庸方是懿德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伤察:失之于苛求。
  蜜饯不甜:蜜饯不过分甜。
  懿德:美德。如《诗经》中有:“民之秉彝,好施懿德”。
  清廉纯洁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性情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这种道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的甜,海产的鱼虾虽然腌在缸里却不过分的咸,一个人要能把持住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为人处事的美德。
  有一僧问云门:“什么是尘尘三昧?”云门答道:“钵里饭,桶中水。”三昧指修行的境界,尘尘三昧在禅中指“个个三昧”。《华严经》中说:“一微尘中,三昧尽入。”悟到一切皆空的禅是死人禅,没有任何功用,而必须在此基础上“大死一番,绝后苏息”,在日常的一个个差别言行中,做到平等如一,达到平等三昧。这才是“个个三昧”、“尘尘三昧”。也就是说:“一切都体现出真境”,就像钵里的饭、桶里的水一样。有人对“尘尘三昧”的体验是“白露降红叶,红叶滚红玉”。道理都一样。
  贫者不艳因净风雅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寥落:寂寞不得志。吕温诗中有“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废弛:应做而不做。王冕《剑歌行》中有“学书学剑俱废弛”。
  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穷人家的女子要经常把头梳得干干净净,摆设和穿着虽然算不上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高雅脱俗的风范。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遭遇不佳处于穷困寂寞不得志,绝对不应该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孔子的一生,碰了不少的壁,遇到了不少难堪事。孔子不是垂头丧气、潦倒颓唐,不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他的做法是,一方面自己很执着,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另一方面又很宽厚平和,很乐天知命,对于各种横逆之事能很巧妙地应付过去,谈笑中拨云见月,还心灵以一片宁静、一片仁和、一片慈悯,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浑涵博大。论幽默,这是最高境界的幽默,因而也是最不可企及的。因为孔子认识到,为人之贵,是尽量培养和解析自己的才智与力量,不断努力;但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成败均非一己之力所能定,所以成功与失败,在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都没有什么好挂怀的,应能够宽容宁静甚至愉快地接受。
  闲莫放过静不落空
  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
  受用:受益,得到好处。《朱子全书》中有“认得圣贤本意,道义实体不外此心,便自有受用处耳”。
  在休闲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利用这闲暇时候做一些事情,待到忙碌紧张时就会有受用不尽的感觉;当安闲平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后来有艰巨的工作有所准备,等到大批量的工作一旦到来,才会有应付自如的感觉;当一个人静静地在无人之处,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做任何坏事,那你在众人面前、在社会、在工作中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碧岩录》十一中有一则“倒一说”的公案。过程是,有位僧人问云门和尚:“不是目前机、亦不是目前事时如何?”云门答道:“倒一说。”既不是眼下就有机用,也并非马上就要处理的事,这种时候应该干什么?如果对象、对方在眼前,你可以见机行事;现在对方已不见,这“倒一说”就行不通了。这时该如何应对呢?云门的回答是:修炼自己,做好准备自己对自己说法,这就是“倒一说”。俗话说:“君子慎独,服人先服己,严于律己。”就是要求在眼前无事之时,好好锤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自己对自己的说教,这也是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


起念便觉一觉便转


  起念便觉一觉便转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当面错过。
  当你心中的邪念刚一浮起时,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欲路的可能,你就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