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了解到这一弱点以后,他们马上组织本公司最强的研究班子,在“贝塔马克斯”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放映时间更长,同时机身体积更小的录相系统。这一系统的性能比索尼的“贝塔马克斯”录相机更为稳定——因为它的技术工艺更加成熟,同时它的价格又比“贝塔马克斯”便宜15~20%,毫无疑问,松下的产品将更受消费者的欢迎。结果松下的“乐声”和PVC两个品牌录相机压倒了“贝塔马克斯”,占领了日本录相机市场的2/3。松下依靠迟半步赢得了这场录相机之战的胜利。
在另外一场丰田与日产的竞争中,获胜的丰田成功的密诀也是迟半步,后发制人。那是在1978年的时候,日产公司推出了汽车大众化的战役。他们设计出一种叫“桑尼”的大众化汽车,价格较一般的汽车便宜,而功能却更适合于普通大众的需求。
“桑尼”研制成功后,日产又不惜花大价钱,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日本国内广做宣传,大力促销。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日产推出了大众化汽车“桑尼”,都知道汽车再也不是富人的专利了,于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购车热。“桑尼”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时日产的老对手丰田明显地“慢了半拍”,可丰田不忧反喜。因为他们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他们一直在等待普通大众对购车产生强烈的兴趣,现在时机总算来了。
虽然比日产慢了,但日产实际上是帮助大家做好了开路的工作。丰田不需要付出一分钱的广告费,就尽享日产为大家铺好的康庄之路。于是,丰田马上组织人马,充分研究桑尼的优点与缺陷,然后,迅速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卡露罗”。这一新产品借了日产汽车大众化的东风,可是不用担任何像日产初始时那样的风险,更兼以在桑尼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以获得了比“桑尼”更大的成功,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看来,慢半拍不见得都是坏事。
6。找出对手漏洞,定向施以攻击。
大家都知道“打蛇打七寸”的道理,为什么打蛇要打七寸呢,因为那是它防守的最大漏洞。同样道理,当你在与强敌竞争时,如果能够找出他的最大漏洞,再定向施以攻击,定能大获全胜。
希腊船王奥拉西斯就是一个善找漏洞的人。这里就有一个他成功找出对手漏洞,从而使自己的势力插入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市场的成功战例。
提起沙特阿拉伯,大家就会立刻将它和富饶的石油资源联系起来。沙特没有高科技产业,没有著名的公司,甚至没有良田万倾,可她现在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黑色的金子——石油。
1953年,世界原油总产量为6亿5千万吨,沙特一国就占了4000万吨,而且以后每年增长5000万吨至1亿吨。当时所有的人都想来沙特“捡金子”,但阿美石油公司的垄断使他们望而却步。原来,在众人来到之前,早有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国王签订了这样的合同:阿美公司每采出1吨石油,就付给沙特一大笔特许开采费,待采出石油后,再由阿美的船队运往世界各地。
这样的合同使后来每一个来沙特的石油商们,都只悔来迟,终无可奈何地抱恨离去。在其它人都只能望洋兴叹的时候,奥纳西斯没有过多抱怨,更没有退缩,他坚信,阿美肯定会在某个地方有漏洞,他所要做的就是找出那个漏洞,并从中杀入,击垮不可一世的阿美。
苍天不负奥纳西斯,这个漏洞终于让他给找到了。在他仔细研究设法搞来的合同复制件后发现,这份合同中并没有排斥沙特用自己的油船来运采出的石油。虽然这只是防守严密的高墙中的一条小缝,但这已足够奥纳西斯钻进去,并将小缝隙捣成足以致命的大漏洞了。
1953年夏,奥纳西斯夫妇乘坐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游艇“克里斯蒂娜”号驶抵沙特。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决不是来沙特渡假的,他肯定为石油而来。但同时,大家又都知道有阿美这只拦路虎在通往沙特石油市场的路上,无数的眼睛都等着看奥纳西斯将怎样越过拦路虎。
奥纳西斯深知成败在此一举,所以他一到沙特,就径直奔向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对国王做闪电式的秘密访问。
在这次访问中,船王向国王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阿美石油公司采的是沙特的石油,而且通过把油运出去,又赚到两倍的钱——而这中间的相当部分应该是天经地义地属于沙特人自己的。只要沙特人用自己的船来运油,沙特人就可以使自己应得的钱翻一番,而这才是安拉本来赏赐给沙特人的数量啊!
国王听着听着,由礼貌变为惊鄂,又由惊鄂变为兴奋,变为欣喜若狂。奥纳西斯注视着国王的一切变化过程,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
不久,令世界震惊的《吉达协定》出台,协定规定:
成立由沙特阿拉伯国王和船王奥纳西斯控股的“沙特阿拉伯油船海运公司”,该公司由50万吨的油船队组成,油船全部悬挂沙特阿拉伯国旗,它拥有对沙特阿拉伯油田开采出的石油的运输垄断权。
协定出台,世界哗然,这样一来,沙特阿拉伯和船王将各得其所,而阿美石油公司却是遭到致命一击。众人在惊羡之余,细细一想,确实,如果石油不运出沙特阿拉伯,不就是不能转化成价值了吗?因此,没有规定对沙特石油海运权的垄断,就成了阿美石油公司最大的漏洞了,而船王奥纳西斯也正是从这一点漏洞入手,彻底击垮阿美石油公司的。想通这一点,大家一边暗自后悔,“我以前为什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一边对船王更是佩服了。
希腊船王用自己的智慧找出了对手的漏洞,并因此战胜了对手,获取了巨大的利润。另一个美国人同样是通过找漏洞,突破漏洞,而大大发了一笔——只不过他找的是法律的漏洞。
这个美国人叫威尔逊,他与人合作,发明出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这是一种干式复印机。当时世面上都是湿式打印机。所谓的湿式打印机,在使用之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是湿漉漉的文件,需要等它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很是麻烦。威尔逊的发明很好地克服了这一问题,他预料,这一产品一旦推向市场定会大受欢迎。
威尔逊首先申请了生产这种复印机的专利权,为迅速达到用这一产品垄断复印机市场的目的,他准备以成本价推销。结果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为这属于倾销。
威尔逊不由沮丧,但当他坐下来仔细一想,突然发现,法律对价格的规定都是针对出售商品制定的,却并没针对服务定价的。他决定就钻这个漏洞。他将他的复印机定价为2。95万美元,而当时他的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的喊价为成本的10倍多。这不仅为知情人目瞪口呆,而且高价出售商品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果然,他的复印机因为定价过高而被禁止出售。可威尔逊却信心十足,因为他坚信,他不出售产品,只出售品质和服务就够了。果然,当他后来独家推出新型复印机的出租业务时,已在展示会上见识过这种复印机的观众蜂涌而至。尽管威尔逊出租机器的要价不菲,但人们对这种昂贵的机器神往已久,认为这种租金价格比起以前的售价而言,已是便宜了许多,认为租得值。这表明威尔逊的想法是正确的。
到了60年代,干式复印机的黄金时代来到了。由于此技术为威尔逊的公司独有,尽管此时机器的定价仍然过高,但人们已经租过,觉得它确实是方便,再加上已经习惯了高额租金,所以对于机器的高售价并不以为有多高,反而能够接受。一时间,干式复印机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美国。
大量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涌入威尔逊的口袋。1960年,公司营业额就高达3300万美元,塞洛克斯914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5年后,公司营业额近4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6%,到了1966年,该公司的营业额达到5。3亿美元。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公司的利润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而这一切都可归功于威尔逊一开始就找到了法律的漏洞。
7。两强相遇勇者胜。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中国人熟悉的一句话,当然,这句话本身并不适合客观规律,若真是如此,那还要科学何用,有胆量不就够了吗?但若是用这句话来说明意志力的重要作用,倒也不无不可。
爱看武侠小说的人对于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在身处险境时,释放出强大潜力,最终战胜强敌的例子是不会陌生的。现代商战的残酷程度不亚于古代的兵刃相接,恶敌当头甚至身陷死地的惶恐与绝望,现代经营者的体验并不少于古代的大侠们。但真的英雄是不会向险恶低头的,况且现实是,你越逃避,越息事宁人,恶敌和险境就越是欺人太甚。所以遭遇强敌时,要有你强我更强的思想,勇敢地迎上去,才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战胜敌人。
哈勃公司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是美国的一家公司,它的规模本来很小,使他们走向繁荣之路的是一种名为“配方409”的清洁剂喷液。
在这种清洁液的销售越来越好,乃至占领了美国5%的清洁剂市场份额时,这家发展中的小公司引起了大名鼎鼎的宝碱公司的不安。宝碱公司是这一行业的龙头老大,对于哈勃公司抢占了宝碱公司很大的市场,它甚是不满,而且它越来越感觉到,如果任哈勃继续这样蓬勃发展,自己的老大地位将不复存在。
于是,宝碱公司对哈勃公司发起了大规模的毁灭性进攻。宝碱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清洁剂新产品,同时,把推销新品的重点放在了哈勃公司的大本营——哈佛市,大有不灭哈勃势不罢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