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的话,我就会告诉他,凡事不要跟别人学,不要气馁,多少要有点疯狂。”在企业内,疯狂是一种传染病,老板发疯地工作,员工就会上行下效,整个企业就会长期保持一种兴奋状态,这样一来,哪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企业要保持一种良好状态,如何统御部下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老板的榜样力量,强将手下无弱兵,让大家心服口服,受到大家的拥戴和崇拜,这是最好的领导方法。
2。小型私营公司实行老板全能管理。
这个原则与现在流行的管理原则相差很远,现在企业界流行团队精神。如果你的事业足够大,你就必须使自己和员工相信团队精神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是一名私营公司小老板,尤其是创业斯的小老板,则一定要牢记,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依靠自己。这时候要实行全能管理。
企业家精神实际上就是自我实现的精神,因此,你的事业绝对是你个人的事业、具有明显的个人恪印。如果你真正理解创业期小老板的真实处境,你也会坚信成功必须靠自己。
实际上,在你的公司中,只有你才真正关心你的事业,其他人员仅仅是在工作。你创建自己的事业,将自己多年的积累全部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甚至是负债创业。在中国,借贷的来源十分有限,多数是亲朋好友的血汗钱。因此,你必须成功,以对得起自己的投资。
私营公司老板几乎100%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小老板的事业很难做到“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这通常是小老板与小老板事业的唯一选择。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不需要专业的训练。许多小老板管理自己的事业,效果真的很好。因此,你首先应当对自己担任总经理充满完全的信心。其次,你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你几乎不能获得优秀的管理人员,替你管理你的事业。这是常识所能够解释的问题。
第一,对于许多小老板,当总经理的职务委让他人之后,自己也就处于下岗的状态,这对于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你,几乎是不能接受的。第二,如果一名专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在你有限投资的前提下,实现你的创业构想,并能够盈利,他为什么不自己干呢?要知道、小老板的事业99%都是市场中现有的行业,投资额一般都很有限,很多人都可能获得成功。第三,小老板实际上是勤俭发家的典型。在创业期,只有自己斤斤计较,才能获得盈利,减少成本就是增加利润。小老板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自己亲自上阵,管理自己的事业。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尽管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实际上也是最合适的选择,至少在创业期是如此。创业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时期,自家的孩子自己疼。凭着这一点,小老板也会管理好自己的事业。
私营公司老板的事业管理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管理相对简单、直接,既重视结果,更重视业务的过程与细节;第二,小老板既是企业投资人与所有人,同时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建立过程与程序可以大大简化,十分简洁。
例如,小老板在业务过程中、可以直接做出最终的业务决策,而不是再与其他人商量。小老板在所有业务中,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绝对不会有什么“偷窃”行为。至少,小老板管理财务,可以同时兼任会计与出纳。这两个原因实际上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包括金钱与时间的成本。
小老板事业的管理,与大中型企业和书上的管理理论有较大的差异。小老板的管理是真正务实的管理,没有表面的东西;而且,随着事业的发展,随时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自主创业,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你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失败之后,可以以为是潇洒走一回,但成功肯定比失败要好。因此,你必须成功,以对得起你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可以说明你与自己事业的密切关系。既然如此,在创业阶段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降低创业的风险。
在艰苦的创业期间,强调依靠自己,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你自己亲自完成。从大的业务决策到打扫营业场所的清洁卫生,一切由你个人干完,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手遮不住天,经营一家公司绝对不是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无论你是否真的有三头六臂。如果真的不需要其他人帮助你经营自己的事业,请人干什么?
3。家族企业的用人要诀。
据一份权威资料统计,世界上85%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在欧美国家,由于股份公司的蓬勃发展,家族企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逐渐缩小,可是在东亚的台湾、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家族企业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虽然起步很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强劲,改革开放后,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中小企业,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能够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家族天生的向心力。家族企业一般都是从小作坊发展而来,有的甚至是靠摆地摊,制作玩具等简单产品起家。草创之初,也没有什么伟大的想法,只是想解决一家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因此,全家人在这个时候向心力最强,大家不计报酬、地位,没日没夜地干,渴望改变家境、出人头地。家族企业的这个特点,使企业得以启动、运转的成本很低,同时也掩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族企业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多是在家族企业兴旺发达之后,矛盾就开始显露出来:弟兄之间、父子之间、亲属之间为了争夺企业的领导权,为了分配利益,往往大打出手,甚至骨肉相残。这种故事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电视剧和小说的好题材,可谓司空见惯。
因此,如何使家族企业的内聚力不至于涣散,保持企业员工的和谐与团结,就成为企业领导人的成功关键。而要使家族企业的员工齐心协力,避免离心离德,有三条天规是万万不能违反的。
第一,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生意场上无父子,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许多家族企业的败落,往往不是因为企业在经营上出现什么大的错误,而是因为企业陷入了“内战”,且争斗又大都是在企业的亲属之间进行,这是一个让外人无法评判的斗争。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之所以难断,就在于家务事本来就是一本糊涂账,外人又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即使告官,也不能讲得明白。
为避免以后可能的家族纷争,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制度,对以后的利益分成,权利分配定下明确的规定,防止纠纷的出现。许多企业家也许认为这纯属多余,创始人往往认为,我的部下是我的至亲,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有的甚至认为,如果开始就分得这样清,还会伤害弟兄之间的感情。还有的企业,因为是初创时期,许多事情摆在那里,等待解决,来不及也无法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这就为以后的争斗埋下了伏笔。
兄弟之间要是斗红了眼,会比朋友反目更为可怕!
江西省南昌市有家建筑企业,创始人叫胡××,教师出身。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承包学校的环境卫生开始,组建了一个小施工队,因为常年在教育界工作,对教育系统的人事比较熟悉,加上当地的学校正处在改建、扩建的高峰,一时间承包了几处工程,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由于人手不够,对其他人又不放心,就把自己的亲弟弟叫来和自己一快干。
胡××的弟弟当时正在上大学,看到哥哥需要人手,就弃学经商。弟兄俩正处在创业阶段,对以后的利益分配都没有放在心上。胡××认为弟弟是自己带出来的,自己绝对不会亏待他,当时答应帮弟弟买房子和资助以后结婚的所有费用。而胡弟弟同样认为自己上大学的费用都是哥哥给的,跟大哥斤斤计较,会伤感情,因此都没有考虑双方的责、权、利的问题。
弟兄俩苦心经营,两年时间就积累了近千万的资产,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建筑商人。但成就并没有换来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分歧开始出现。
胡某的弟弟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 ,随着经营经验的积累,他越来越自信,逐渐想脱离建筑业,向高科技产业进军,而哥哥却把这当作好高骛远,不符实际。胡某的弟弟看到不能说服大哥,就提出自己单干,要大哥在多年的收益中分配三百万元,做自己独立开创事业的启动费。胡××当然不同意,只是答应在南昌市买一套房子给弟弟。弟兄从此失合,最后对簿公堂。
由于胡××的弟弟找不到任何书面的依据,也找不到证人。法院最后以证据不足驳回了胡××的弟弟分割财产的要求。
告状失败使胡××的弟弟产生了仇恨心理,竟然不顾亲情手足,拿钱买通杀手,要致其哥于死地。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哥哥成为残废,弟弟进了监狱。企业也因为弟兄俩忙于打官司,业务日渐荒废,不久彻底垮台。
亲情是最宝贵的,但亲情代替不了规章制度。如果制度严密,赏罚分明,即使出现了纠纷也有法可依,也不至于发展到这样恶劣的地步。
第二,唯才是举,不能尽用私人。
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因为业务量小,企业的职位也比较少,仅仅依靠家人就可以对付。随着企业的发展,用人量大增,出现了大量的外姓雇员,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外来雇员也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老板都声称自己能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但实际上在人事问题上彻底做到亲疏不分,是很困难的。特别在东方社会,赚的钱财留儿孙,子承父业的观念很重。很多企业家都把自己的儿子视为当然的接班人,也就是企业的二老板,要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