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帅-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

一年来,医疗分队的60名官兵除了顺利完成了联合国维和医疗保障任务外,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医疗服务;一年来,维和工兵分队的近300名官兵在利比里亚的各个任务区内修建了一条条公路,搭建了一座座桥梁,从ZWDRU到MONROVIA,从GREENWILL到TAPITA,是中国军人用鲜血和汗水浇铸成了利比里亚的一条条交通要道;一年来,中国运输分队的几百车辆日夜奔驰在这崎岖不平的泥泞道路上,保证了联合国几十个维和部队的物资供应,并为利比里亚战后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场的中国维和官兵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情无比激动。中国派出医疗、运输和工兵三支分队近六百人参加联合国利比里亚维持和平行动,是中国军队有史以来参与的最大的一次维和行动,标志着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对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维和部队发扬优良传统,不怕吃苦,敢于牺牲,修路筑桥,运送物资,抢救伤病员,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多项联利团交给的艰巨任务,赢得了联合国官员高度评价和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维和分队还积极配合中国驻利使馆的外交行动,扩大了中国在当地社会各阶层的影响,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也因此,大使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说:“中国维和分队对我们的对利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利比里亚人民直观地看到了中国的形象。感谢你们!”

抬头仰视蓝天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祖国骄傲和自豪。55年艰辛曲折的历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香港、澳门回到母亲怀抱,加入了WTO,战胜了百年一遇的洪魔,神州五号翱翔在太空,奥运健儿雅典摘金夺银……一个个胜于雄辩的事实“当惊世界殊”,五星红旗向世人展现了庄严、神圣和伟大。举国欢庆,虽然与祖国相隔千山万水,但一颗颗赤诚火热的心,犹如大西洋汹涌澎湃的波涛,向世人高呼:伟大的祖国,人民热爱您!相信您!

抬头仰视蓝天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用行动读懂了和平的深刻涵义,为祖国增辉添彩。中国维和医疗队带着祖国的嘱托,期望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队员们义无返顾地踏上战火中烩烤的土地,奋力驱散笼罩在利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洁白的病房,无影灯下,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队员们为挽救不同肤色的垂危生命而紧张地战斗着;零距离接触爱滋、恶性疟等病疾,常常与死神的狞笑擦肩而过,以科学的态度从容面对,永不言退;神秘莫测的热带雨林里,崎岖泥泞的小道上,刻录着一次次为丛林部落送医送药时的艰难爬涉;酷暑难耐的烈日下,电闪雷鸣的暴雨中,留下了维和医疗队队员们不知疲倦的身影,用汗水和雨水筑建起令人称羡的营房……用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用生命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以杰出的表现赢得了联合国诸多官员和各国维和官兵的高度赞誉和尊重,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赖和友谊,让五星红旗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五千年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风采!

伫立五星红旗下,大使振奋人心的话语,久久回荡: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中国人民的和平幸福和尊严,才能为人类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五星红旗才能高高飘扬!

正文 第五十四章 汪亮成电工 张媛情系莫云飞

莫云飞这些日子多了些事情,当然不是太多,但作为一队之长,安排好来队访问的新华社记者也是重要的任务。原来,莫云飞所领导的中国医疗分队以其突出的成绩与科学的管理在非洲当地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享有盛誉,中国权威媒体新华社从其驻非洲分社记者的消息中得到相关情况后,经过研究决定,派出记者对中国维和医疗队员进行跟踪采访。

经中国有关部门同意,新华社驻非洲总分社指派两位记者进行采访。10月中旬的一天,莫云飞对到访的记者表示欢迎,记者表示,莫队长尽可保持所以的工作习惯和作息时间,他们的采访将持续一周。

之后,在近一周的时间里,两位记者与队员们一起生活、工作。两位记者对分队七个来月的工作表示钦佩,与其他分队相比,医疗分队的人员少,队员的年纪大,知识分子多,女同志多,但完成任务却很出色。医疗分队高质量地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了大量医疗保障,依靠自己的力量搭建了近600平米的板房,积极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适度开展对外交流宣传中国传统和文化,说明医疗分队整体素质高,团结好,管理严,战斗力强。记者采写的文字报道及图片很快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人民网等报纸、网站上登载。莫云飞与中国维和医疗队的事迹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赏。

当然,莫云飞一个人完成不了所有的工作,汪亮作为队长助理,是他的忠诚助手,是他的路线与思想的执行者。汪亮对张媛情有独钟,而张媛则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汪亮的爱是一朵美丽的爱之花,但这朵花注定了留不住张媛的爱情。人也怪,得不到的东西总会尽最大努力,汪亮也是这样,他知道张媛对莫云飞的特别之处,因此,他珍惜机会,以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来表达爱慕之情,当然,这样的机会非常少,回想起来,就是张媛那次发烧生病的时候有过。但那次,他和她是手握着手,可是他明白在她的梦里,她并没有完全属于他。虽然如此,汪亮的能力为维和医疗分队的事务性工作做了大量的事情。

汪亮在做行政前,做过一段时间的电工,这不在维和医疗队,人手紧张,他也重操旧业,兼职干起了电工。维和医疗队还有另外一名专业电工,但是因为线路、电器、医疗设备多,常常是忙不过来。汪亮就自己给自己压担子,硬是协助那名专业电工将供电工作做得非常之好。为了一线队员的正常工作生活,无论是从蒙罗维亚到绥德鲁,还是从野外宿营地到四合院板房,每一处都有他付出的辛勤劳动,撒下的辛勤汗水,一路风雨无阻。

有一天夜深了,绥德鲁市区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天空中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战区司令部大院内坡地上的中国二级维和医疗队宿营地,四座帐篷静静地横卧在风雨中,帐篷里透着忽隐忽现的灯光,不大不小的雨点,不紧不慢地敲打在帐篷上,仿佛一首没完没了的催眠曲。离帐篷不远的移动电站,似乎也有了一些倦意,马达发出沉闷的轰轰声。劳累了一天的维和队员们也该歇歇了……最西边的那座帐篷掀开了一扇门帘,灯光下闪现出一个模糊的人影,汪亮与电工猫着腰冲进了茫茫的风雨中,循着一柱暗淡的手电光,来到移动电站旁。汪亮更年轻力壮,似乎这时也更象专业电工,尽管他身边站的才是真正的专业电工。汪亮熟练地打开仪表厢仓门,麻利地拉下电闸门,身后宿营地几束稀疏的光线瞬间消失,发电机的马达声也渐渐地隐入雨中。随后合上仓门,在电站四周仔细地查看了一通,确定没有异常情况后,才放下心来,他们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泥水返回帐篷。

另一个白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朝阳把东边的云朵镶上了橘红的彩边,穿过云间的朝霞,浸透了草尖树梢的露珠,染红了大院外隐隐的小茅屋。四合院东侧板房后的移动电站已经安静了一夜,左边一米开外的泥草丛中静静地立着6只透着油光的深蓝色普通大油桶,其中一个上面盖着一个白铁皮桶,特别醒目,油桐堆的一侧横躺着3个用坏了的抽油器。专业电工这些天却生病了,重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汪亮这下变成真正的独挡电工一面了。汪亮在这个时刻来到电站,打开仪表仓盖,目光逐一扫过电压表、频率表、功率表……最后目光停顿在油耗表上,这时表中的红指针已指在了下半格的12处。接下来,他便打开电站油箱盖,然后转身移开大油桶上的白铁皮桶,露出了油腻腻的加油器,他把连在加油器上一条油乎乎的半透明塑料管另一头拉出来,伸进电站油箱,左手扶住加油器,右手握着摇把,开始一圈一圈摇起来,直至油耗表上的指针满格(140升)。突然,天气骤变,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一下子被浓厚的乌云所遮没,周围的一切顿时昏暗起来,他匆忙收拾起加油工具,拔腿往宿舍跑。可非洲的雨总是说来就来,根本不给他喘气的机会,半路上,滂沱大雨就这么冲泻下来了。等跑到宿舍,一身水一身泥,整个人成了落汤鸡似了。下午5:00,他又来到电站前,依然重复着上午的一连串加油动作……。

事情真不巧,只想说“屋漏偏遭连夜雨”。稍后的一个星期六上午,天空的云层挡住了炽热阳光,微风习习,电站旁高大的棕榈树在风中轻轻摇曳着枝叶,难得凉爽宜人。早饭后,汪亮与专业电工一起背上工具袋,汪亮的怀里抱着两个热水瓶大小的纸盒子,他们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电站前。这一天是第14次例行保养电站的日子,计时器上显示出发电时间已到2800小时,又到了该换虑清器的时限了。汪亮拧开点火开关,让发电机开始预热。然后,他拆开纸盒,取出虑清器,撕掉上面的包装纸,把虑清器放在机仓门前的工作台上,再从工具包里一一拿出工具。五分钟后预热后,他把发电机停了下来。过了十来分钟,他估计机油已回流到位,顺手拿了一只废机油桶,登上工作台,把桶摆在出油口,开始拆卸机油、柴油虑清器。由于机仓内空间狭小,他费了好大一会儿劲,才把两个虑清器卸下来。立起身擦了擦沾满油污的双手,然后抓住手摇机油泵的把柄,“呼哧呼哧”摇了起来,黑乎乎的机油从出油口缓缓淌出……大半天下来,他终于完成了虑清器和机油更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