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默洛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一看。三分之一的人没来。我望了望我的桌子,小心问班主任:“老师,今年我是一个坐吗?”“是啊,黄洛伊跟着他父母工作调动,去沪上了。”我“哦”了一声,面无表情的坐下来,耳边突然响起那句“下学期再见”的话,总是听不太真切,就像梦。这一天我都没听的进课。
  班里走了这么多人,也冷清了不少。下课来听我侃大山的人也少了,大家都忙着学习争取考上最好的高中——江陵一中。有时候,我望着窗外发呆,似乎有一种黄洛伊坐在我身边的感觉,不过都是假的。单人独座的我无事可做,竟在剩下的初中生涯里爱上了学习。
  我总觉得只有投入学习,我才真正和黄洛伊告别了。
  PS:小刘最近忙着去各大论坛、贴吧推介《登徒子》,也希望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能够支持小刘,不过相比送票送鲜花什么的,小刘希望朋友们能写些书评,和小刘分享一些生活的点滴,都会被小刘吸取纳入到作品中,所以大家的看完留下一两句话小刘就很满足啦。另外,小刘不喜欢凭空想象,所以小刘的创作都是基于看书、真实的生活经历而来的。所以更新基本每天1…2章(小刘外号一章,你懂得),不过小刘一直坚信“慢工出细活”,所以读者朋友们就当是品茶吧。                        
作者有话要说:  

  ☆、回家

  人只要投入某件事,心无旁骛,时间就很快溜走了。对我来说,孤身一人的日子总是要想方设法忘记一些事情,譬如默存。
  其实默存定时不定期的给我来过一些信,都很简短,看的出来他很自由。在我和默存不知不觉的通信中,很快就要中考了。
  那段时间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不知怎么的每次关上教室门的时候,我总是要向黄洛伊的位子上再瞥一眼,然后路过汪园的小花园,昏暗的路灯在深夜里总是令人安静。这时我就会想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开始憧憬,夏夜的蟋蟀自在的叫着。有时,人都不如这些弱小的生灵。
  在高度专注的压力和偶尔的闲适中,不知不觉我就混过了中考。自负的我又一次自负的考上了江陵一中。
  讲到这里,刘默台忽然沉默了。这样的叙述听得我津津有味,又戛然而止。我不明就里,“默台,然后呢?”“然后?然后我们就要到站了。”默台抿嘴,看了看手表。天色将晚,凉意渐起。
  我还是不明白,默台不是说我能从这个故事里得到启发的么?可是我还是半知半解,那个默台口中的“朋友”是谁?是刘默存还是黄洛伊?这个小伙子年纪不大,倒会吊人胃口。这时,默台望着我,“大哥,故事需要耐心来叙述,也需要耐心来消化。”我大概懂了,刘默台是要将他的所有故事都告诉我了。
  车辆在长江渡口上来来往往,只要过了江就到江陵了。隔着江远远地望江陵古城,江面上的雾气缓缓升腾,江陵城仿佛蒙着一层薄纱。江陵城我还没有来过。
  过了江,默台行色匆匆的找了一辆出租车,我两径直往他老家的方向去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张大哥,我们今晚就住在外面的宾馆吧。家里我也好长时间没回去了。”我刚刚想问默台家里的祖父。默台转头望着车窗外,我也不多说。车渐渐行驶到一片宽阔的乡间公路,这周围像是一个繁华的小镇。沿街是满满当当的古镇风味,青石板砌成的宽路全是热闹的行人。车在这里已经不好走了。我和默存拖着行李走在路上,晚上都是小吃摊和小酒馆的吆喝声,腾腾的热气在夜色里显得生气十足。
  “这里完全不一样了。”默台自言自语道,“我们的村子现在已经被地产商开发成古镇了。”“那你们村子里的人呢?”我问道。“基本都搬走了,只剩下些鳏寡的老人。”默台告诉我,像默存那样的人家在市区、南陵其他的地方都有房产,而且拆迁下来他们得到的赔偿只多不少,村子里有很多这样的人。
  “就住这家吧。”默台指着前面一家“淮派客栈”招牌的人家,说着我就跟着他进去。这是一家临街的宾馆,外面都是清一色的白色骑墙,两层高。“王妈妈,我回来了。”默台笑着对柜台的中年妇女说,“默台回来啦。”中年妇女见到默台笑着走出来帮默台拿行李,“这次回来可要住长些。”默台抿嘴笑了笑,“带了个朋友办点事。”说完,默台带我往楼上去。
  我们安置完毕,房间里都是古色古香的摆设。默台斜倚在一张太师椅上,仿佛很累的样子。我看见他细长的睫毛随呼吸抖动着,那张脸随着多日奔波显得有的黑,胡子也似乎很久没刮,看样子比我还老些。这时默台口中的“王妈妈”端着几盘菜上来,“默台,还有这个小伙子一定饿了吧。都是些小炒,赶紧趁热吃了吧。”默台连连称谢,起身将王妈妈送出去。其实默台外表看上很冷,可是这几天相处,他还是很懂人情世故的。尤其他那双深邃的双眼在笑起来的时候,那两道卧蚕真要迷死人的。
  默台关上门,坐下来吃饭。“那个人是你的亲戚吗?”“不是,她是我们村的寡妇。在拆迁的时候,我的爷爷帮过她。”“那你的爷爷呢?不在家吗?”我把这个疑惑说出来,默台沉默半晌,“他老了(去世的意思)。”他手中的筷子停了。由于他之前同我讲的那些故事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又突然听到默存祖父去世的消息,我心底的波澜可想而知。
  默台停下的筷子又动了起来,去夹那块糖醋鱼,然后不徐不快的咀嚼起来,缓缓的说出了他过去的结尾。                        
作者有话要说:  PS:哈哈,小刘很高兴的告诉大家故事的前奏差不多快要弹完了,刘默台和刘默存的身世基本都会交代完毕。静水流深,小刘最鄙视狗血。所以节奏会比较慢。希望书友给点意见,给点感触都可以哒。求评价是小刘目前最大的愿望,所以还是希望同志们能够看完之后说两句,随大家说些什么。谢谢大家啦~

  ☆、荒芜

  江陵城就是座落在长江边上的一只老乌龟,在深秋俯视这座城,你会发现它周身流淌着古朴的铁青色,而默存也如愿考到了苏省著名的百年老校—江陵一中。
  默台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去了。汪都县离江陵市比较远,每到月底,默台的祖父总是打电话让默台不要回来。整个学期,默台来回穿梭于宿舍和学校之间。江陵一中的校园很大,完全不同于汪园。默台住在新校区,那里更是现代化至极。说实话,对于默台这样的人,真的不习惯。
  每天,在校园大道上散步的时候,默存总是会不自禁的想起乡下的老宅,想起慈祥的祖父,想起远在海外的默存,想起汪园,还会想起。。。
  说也奇怪,默台在这一年个子蹭蹭的往上长。有时候,下课去上厕所,他还会自恋的往镜子里照照。这时,几个调皮的男生就会起哄:“哇塞,刘哥,你好帅啊。”默台暖暖一笑,心底掠过一丝得意,若无其事的离开。在这个学霸成云的精英学校里,刘默台渐渐成为了许多女生口中的男神。
  不过默台这个“男神”自己可不觉得,他只是很奇怪班上的女生会莫名其妙的找他问题目,有的还会要借他的议论文看。虽然默台一向都不介意,甚至当人家说谢谢的时候,默台还会还以一个迷人的微笑。可是稍微敏感的人都看的出来,这种克制其实是表示距离的信号,谁也猜不透刘默台。诶呀,哪一个少男少女的心又容易被猜透呢?
  也只有刘默台自己知道,在他的梦里会时常出现黄洛伊那张略显婴儿肥的笑脸,默台只道自己太念旧。或许这只是他对黄洛伊不辞而别的好奇,抑或是对她那句“下学期再见”无法死心的期待吧。
  总之,这时的默台只是笑笑。然而,之后的一件事情让默台出名了。
  彼时一中正值一年一度的校园公开课展示节,每个班的任课老师都在尽心竭力的准备自己的公开课。因为一中的公开课会吸引许多外校的老师来听。默台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袁佩侠也不例外。很奇怪,默台从小的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这就造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默台打心眼里不喜欢理科,另一方面,默台又觉得文科对他来说太简单。通常的情况是,默台在语文课上不是打瞌睡就是写作业,要么就是看各种古代的笔记小说。
  终于,袁老师的语文公开课来了。作为年级里备受瞩目的教学明星,这天袁老师穿着得体的西装,浑身都透着一股男人四十的魅力,连他班上的小女生都小小的惊呼了一下。当然我们的默台除外,当时他正在睡觉。不过,袁老师没有注意到他。这么重要的时刻,还有这么多同行,他的注意力全都在教案上。袁老师讲到《西厢记》中的游园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一位老师眼睛盯着中间窗口看。袁老师扫视了一下,该死,刘默台那小子又睡着了!这时袁老师嘴中念念有词,心里已经盘算着怎么敲打一下这个丢人的学生了。旋即,他走到刘默台那一桌。默台的同桌雷大生一见老师,赶紧猛拍了默台的大腿。默台一惊,袁老师已经到他跟前了。“刘默台同学,良辰美景奈何天啊。”默台一听就知道袁老师是在讽刺自己睡大觉。当即不慌不忙的认真答道:“赏心乐事谁家院。”“哈哈哈”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哄笑,有些老师也掩口而笑。
  袁老师一看,这还得了。心想刘默台太嚣张,瞎胡闹。随即又来一句:“咱们是开放式课堂,刘默台同学,来,你给大家讲讲《西厢记》吧。”袁老师心里盘算,让刘默台讲这么空的题目,他肯定不知从何说起,即使说了也说不了几句。一旦刘默台卡壳,正好灭灭他的傲气。他自己光准备教案就备了几十页纸,这个小屁孩能知道多少。
  不过年轻人气血旺盛不是空穴来风,更何况是刘默台这种怪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