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美发屋集群而闻名,这里集中了30多家发屋,且每家发屋都是明星大腕经常出入的地方。凡在银街发屋做过的人,毫无例外都与诸多明星显贵有过“零距离接触”。当然这并不成为每个发屋员工骄傲的资本,但从银街出来的人,手艺肯定不错,这是不可怀疑的。
杂志有些旧了,但并不影响它的豪华与贵族气派,大16开,铜版纸,富丽堂皇的发屋照片,各式浓淡相宜的俊男靓女,世界与人生在这光可鉴人的纸页上变得美轮美奂、无可挑剔。杜若来了兴致,一页一页往下翻,然后她又看到了一幅美丽而温暖的图片:一袭白色婚纱裹身的女子微微低头,伸出白皙纤长的左手,旁边一脸幸福的男人正把一枚精致的钻戒往女人手上套。背景用了一朵硕大的玫瑰,男人黑色的礼服和女人白雪一样的婚纱靠在红色的玫瑰花瓣上,美得人心旌摇动。更美的还是那句画龙点睛的钻戒广告词:我用钻石的坚贞套住你,从此我富有,从此你美丽……杜若下意识地抬起左手,发现无名指上的戒指与图片上的那枚毫无二致。杜若感觉眼睛酸涩,仿佛有泪要流出来。她抬起一只手捂住眼睛,许久许久才松开。后来,当她准备合上杂志时,突然发现图片不起眼的地方记有一个电话号码,那个号码正是当年男人在北京租下一个柜台创业时申请的……
冬天到来以前杜若染上了流行感冒,发烧,咳嗽,头疼,持续了一个多月才好。一天同事打电话,说公司第二天要去邻市与兄弟公司搞活动,让杜若一定参加。杜若在梳妆镜前看了自己半天,就拎了包直奔一剪媚。
发屋灯光明丽,音乐婉转,顾客多得座无虚席。杜若只好先在墙边的皮沙发上坐下等候。女子看见杜若进来,立即举着两手泡沫过来招呼。这时,从门外跑进来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直朝女子扑过来,一边妈妈妈妈地喊。女子弯下腰,狠狠地在男孩脸上亲了几口,说儿子一边玩去,妈妈正忙。男孩屁股一扭,正要转身,被杜若一把拉住。男孩转过身来,杜若一下子呆住:男孩简直是男人的翻版。女子注意到了杜若的失态,什么也没说,悄然退了开去。杜若轻轻揽过男孩,开始与他聊天。男孩并不怕生,伶牙俐齿,从善如流。他说从没有见过爸爸,他说妈妈不告诉他爸爸在哪里,他还说妈妈很棒,唱歌很好听,常有北京的叔叔阿姨打电话来找妈妈,让她去北京。杜若用手指轻轻抚着男孩的脸,问他妈妈会不会带他去北京。男孩也用手指绕杜若围巾上的流苏,绕了很久才回答,说妈妈不会去北京了,妈妈说坤坤(男孩的名字)是属于这里的,不能在别的地方长大。不知何故,男孩说完这话,竟低头在杜若怀里蹭了几下。杜若冲动地紧紧抱住男孩,霎时泪流满面。
那时女子已做完手中的活,正给顾客找钱。杜若走过去,用戴着钻戒的手扶着转椅,定定地望着女子,一言不发。女子被杜若看得惊悚起来,只好把目光投向别处。女子说,我到这座城市来,就是来向你赎罪的。这一切错不在他,而在我的处心积虑。我以为这世间的爱情只要经了时间,都会淡化,甚至轻易转移。可是我到底估计错误,也有人是要守着一个人爱一辈子的,他就是。他说没有杜若,这个世界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你是个好女人,你断了他的后路让他来一心一意当个父亲,而他只是带了躯壳来,就是这个躯壳也是给孩子的。孩子周岁后,我就带着他离开了。女子叹了一口气,望着杜若说,真的很对不起,如果你想报复,想发泄,我认了。
杜若歪头灿然一笑,顾自坐到转椅上,然后仰头冲女子说:我什么都不想干,只想洗个头,仅此而已。
。
第二节 爱有一双洞悉一切的眼睛
那年他们同时考研,成绩一向很好的他却意外失利。随后他去了一家公司上班,尽管薪水不高,但他很开心。
在北京,除去两人租房和吃饭的费用,攒下的钱也只能够为自费读研的她交一年的学费。她也兼职,打几份工,但换来的钱都支援了读中学的弟弟。常常在换季的时候,她只能站在漂亮的橱柜前,对着高傲的模特儿看一眼,在瞥见醒目的价格牌时,走进去的勇气便淡若无痕。她知道,一份坚定稳妥的爱情,是他所能够给予她的所有,再强求更多,便让他为难。
他所能做的,只有多加一次班,多挣一点儿钱,为她买喜欢的小首饰,或者让她少兼职一份家教。
他的努力工作,不久便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因此,当去澳洲学习考察十天的机会来临时,上司坚决地将他的名字记下。他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请她去吃向往已久的大闸蟹。两个人坐在窗明几净的店铺里,想着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得到了提升,她也毕了业,两个人在北京便可以慢慢地攒钱,买一间小小的房子。然后换成大的,再然后像别人一样,有了孩子,亦有了车子。这样富足的生活,因为窗外春日和暖的阳光,涂上了一层格外诱人的色彩。
但他们的欣喜还没有从眉梢散去,他便从上司那里得知,为了办一些相关的手续,每个有机会去澳洲的人,都要缴纳两千元的费用。同去的人,他们几乎毫不犹豫地就交了钱。
他当然无法带她去,甚至是否花两千元买这次出游,他都犹豫了许久。最终她微笑着说,去吧,记得给我带份当地的小礼物回来,他这才拥住她说,等着,我会给你带全澳洲的温暖回来。
在他去澳洲的十天里,她多打了一份工,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漂亮的衣橱。她不能让已经工作的他,穿着因为无处悬挂而带有褶痕的衣服。跟在身后的她,需要做他的另一双眼睛,帮他注视一切微小的瑕疵。
十天后,他归来,给她带来的礼物,是一张在澳洲游走的光盘,一件纯羊毛的漂亮开衫和毛裙,外加一双与之完美匹配的靴子。她抱怨他,不该为她花这么多的钱,而他自己,却一件东西都没有舍得买。他笑着刮刮她的鼻翼,说,能够出去旅游已经是我给自己的最贵的礼物了。
两个人相拥着看他拍的录像带,一切都拍得那么生动,连他睡觉的窗台上一只小小的蚂蚁,他都不忘了让她知道。
可是,当录像带放到最后,他背着行李包,在北京的机场,对着镜头冲她说:嗨,宝贝,我回来啦!她的眼泪,还是落了下来。他哄她,可是,他越哄,她的眼泪却来得越是汹涌。直到最后,他紧紧地拥住她,说,宝贝,是我的错,不该那么自私地一个人跑到澳洲去。她终于在他的这句话后,缓缓地,走到新买的衣橱前,从他的一件学生时代的旧衣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她将这封信,与他带来的澳洲的光盘放在了一起。
她什么也没有说,但他却是从她的眼睛里读出了她深深的疼惜和爱恋。他为她放弃了公费读研的机会,却让她去念自费的研究生;他放弃去澳洲旅游的机会,却用省下的两千元钱,为她买了一直想要的衣裙;他为她找人刻录下澳洲的光盘,而后自己配音上去,为了不让她看出破绽,又跑到机场,补拍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有自己出现的镜头。他为她所撒的一切谎,只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点点地,将别的女子轻而易举就得到的幸福带来给她。
他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却不知道,爱有一双洞悉一切的眼睛,它那么敏锐地,就窥到了一切的秘密。
。
第三节 鸡蛋里的爱情
二十年前刚和妻子结婚时,日子过得很苦,就连偶尔吃一回煮鸡蛋,都是莫大的奢侈。
婚后第一次吃煮鸡蛋时,我小心翼翼地剥去蛋壳,掰开洁白的蛋清,取出金色的蛋黄,然后捧着温热的蛋黄,就像捧着自己滚烫的心,轻轻送到妻子嘴边。将蛋黄含在嘴里,妻子回报给我一个蓄满爱意的笑,问:“你怎么不吃蛋黄呀?”我说:“从小我就不爱吃蛋黄,只喜欢吃蛋清。”妻子满脸惊喜:“真的吗?我们一个爱吃蛋清,一个爱吃蛋黄,真是天生的一对呢!”
转眼二十年过去,我们都已人到中年,家里的日子早已芝麻开花节节高,吃鸡蛋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不过,每次煮鸡蛋,仍是我吃蛋清,妻子吃蛋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直到今年国庆长假,在重庆读大学的儿子回来,我俩煮了一大碗鸡蛋给儿子滋补。看着儿子津津有味地专拣蛋黄吃,我的目光里满是爱怜,忽然脱口而出:“这小子,跟我年轻时一样,就爱吃蛋黄,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呢!”说完我马上就后悔了,因为我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但显然为时已晚,妻子狐疑地盯着我,就是不把目光移开。我怯怯地躲闪着,最后终于招架不住,只得老实“交代”:“其实我从小就爱吃蛋黄,我觉得蛋黄是最好吃的。正因为这样,过去穷苦的时候,我才舍不得吃蛋黄,而是留给你。”
妻子的眼睛瞬间湿润了,说:“其实我也一直在骗你,我原本是喜欢吃蛋清的,只因为你说自己喜欢吃蛋清,我才改了口。”突然妻子像是想到了什么,问,“那后来家里条件好了,吃鸡蛋不再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吃并不爱吃的蛋清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吃蛋清吃了多年,已吃成了习惯,再也难以改回去了。”妻子也笑了:“是啊,这么多年,我不也一直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蛋黄吗?”
笑过之后,我和妻子都陷入了沉思。鸡蛋虽小,其中却隐藏着爱的真谛。蛋清蛋黄,经历了沸水的蒸煮,依旧彼此体贴,彼此包容,就像一对不老的情侣,走过无数风雨沧桑,依旧相互扶携,相互抚慰,情笃如初。而俗夫凡妇的爱情就如吃鸡蛋——把自己喜欢的,留给对方;把对方喜欢的,不据为己有;总是在考虑对方而委屈自己,而且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调整自己,适应对方,直到把新的习惯融入生命中,就像我和妻子后来分别都喜欢上了原本不喜欢的蛋清、蛋黄。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