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一比率还会受到相关资产盈利变化的影响。
#% 存款 通货比率是由公众决定的。同样,这不是指公众的一致行动,而是指所有
持有货币的个体行为的综合作用。虽然个体的行为能够决定上面两个变量,但是公众
作为一个整体既不能决定存款也不能决定通货的数量。因为这两个变量取决于银行存
款创造的意愿和高能货币的数量。公众仅仅能决定存款 通货比率,而且该比率是与政
府和银行密切相关的。就政府而言,存款 通货比率是与货币发行和吸收存款的法律环
境相联系的,会影响公众的意愿;而对银行而言,该比率是与其向存款人提供的服务和
存款利息相关的。
上述两个比率共同反映了在分母中的准备金和通货对于增加高能货币总量的必要
性。银行可用高能货币发放贷款、投资,支付营运费用,加上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促
使它们向公众提供存款利息和为了吸收更多存款而提供的免费服务。相应的,公众的
行为就会决定一个存款 通货比率。如果公众的行为使银行的高能货币少于银行希望
持有的量,那么银行就要变卖资产以充实其准备金,这样一来存款额就会减少,在给定
的存款 通货比率下,公众就会持有更少的通货。如果银行有较高的高能货币量,那么
〃!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银行就会用多余的准备金去购买资产,这样一来存款就会增多,公众将会持有更多的通
货。在均衡的条件下,从准备金资产或非准备金资产的成本与收益角度来讲,银行会根
据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来持有存款和准备金,当然两者都包括直接和间接
的成本收益。
上述的简短分析表明,这种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是为了便于分析货币存量的各种
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孤立地去理解它们,这也正是我们希望在这本书中阐
释的。
图 ’( !〃#—!〃% 年的货币存量及其主要决定因素
注:阴影部分代表经济衰退,非阴影部分代表经济扩张期。
资料来源:表 %&’( 第 ( 列)及 )&〃;从 ’(*( 年 + 月开始的高能货币月度数据同样来自于 )&〃。
图 # 描述了 ’(+*—’(*; 年的货币存量和三个决定因素,表中的最大特色就是高能
货币以平稳甚至近乎水平的走势运动到 ’(*; 年 … 月的经济低谷( 在后来又伴随着经济
的扩张上升,见下一章)。从 ’(+* 年到 ’(*; 年货币存量的增长反映了两个存款比率的
变化,尽管此时高能货币是下降的。从 ’(+* 年 ’ 月到 ’(*; 年 … 月,高能货币每年降低
’。 。也就是说,如果两 个 存 款 比 率 保 持 不 变 的 话,货 币 存 量 也 会 以 同 样 的 速 度 下 降。
但实际上,货币存量每年却增长了 ’/ 〃。 。在从高能货币下降到货币存量增长的转换过
!〃
第 ! 章! 绿钞时期
〃#!
!!!!!!!!!!!!!!!!!!!!!!!!!!!!!!!!!!!!!!!!!!!!!!!!!!!!!!!!!
程之中,两个存款比率基本上各贡献了一半。!〃#
高能货币的影响在 %&’(—%&’& 年最为明显,这时其他两个比率的增长仅部分抵消
了高能货币的下降,从而使货币存量下降。在其他时期,高能货币对货币存量的影响并
没有上述两个存款比率对货币存量的影响这么明显。货币存量仅在如下年份中与高能
货币同方向变动:货币存量与存款相关比率同方向变化的年份(%&(〃—%&(# 年、%&(&—
%&() 年),或存款相关比率基本不变的年份(%&(—%&(’ 年)。
%&’(—%&(〃 年高能货币开始下降是由为内战融资的各种票据和证券退出流通造成
的,见表 % 中由银行和公众持有的“ 其他美国通货”,因此反映了这些暂时战争支出的最
终和近似自动的清偿。%&(〃—%&(* 年高能货币的增长是由国民银行券和绿钞近似相同
的增长所造成的,之后的下降则主要是由于绿钞的退出流通。绿钞的波动一定程度上
是由前文提到的法律措施造成的———%&(* 年法案授权绿钞扩大发行;《 恢复铸币支付法
案》规定了绿钞有限制的退出;而 %&(& 年 月的法案暂停了绿钞的退出。但是这种波
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财政紧急需求以及财政部官员决定财政部持有的授权额度的共同
结果。特别是从 %&(& 年 & 月到 %&() 年 + 月银行和公众持有绿钞的最终下降,是由财政
部持有绿钞的增长造成的,所有授权的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高能货币的波动反映了
绿钞和恢复铸币本位间的政治斗争,而较为轻微的波动和较为稳定的总量则反映了政
治力量的相对平衡。
这种平衡可能并不是那么势均力敌。虽然高能货币基本保持不变或下降,但是如
果存款比率的增长没有引起货币存量的增长,那么政治规则可能使高能货币呈现出完
全不同的走势。存款比率的增长不是由于同期政府的行为,而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前期
措施对银行业结构的影响。%&(* 年一个关于放松国民银行准备金要求的条款则是一个
例外。
存款 通货比率最初的增长无疑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快速扩张和银行存款的重要作
用。%&(+—%&(* 年存款 通货比率增长的放缓可能引发并加剧了 %&(# 年银行业危机,
并在后来受到 ) 月银行业危机的影响使其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危机中倒闭的最重要
的银行机构是 ;…。/ 01123 公司,这家银行因在内战期间向公众发售政府债券而全国闻
名。由于年度数据较为粗略,我们并不能精确地评估该事件的作用。然而,从一般意义
上说,任何银行危机导 致 的 人 们 对 银 行 信 心 的 下 降 都 可 以 在 存 款 通 货 比 率 中 表 现 出
!〃# 见附录 4 中各变量对货币存量变化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的讨论。从 %&’( 年 % 月到 %&() 年 + 月的数字是:
各因素的单独作用对货币存量的影响
决定因素 每年变动比率(5 ) 对总额的影响
高能货币 6 %/ 〃# 6 〃/ ((
存款 准备金比率 %/ 〃’ 〃/ &〃
存款 通货比率 〃/ )# 〃/ (〃
两个比率的相互作用 〃/ #( 〃/ +&
总计 %/ ## %/ 〃〃 …
! ! … 因为有四舍五入,所以加总不为 %。
〃〃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来,因为人们会把持有的存款转化为通货,这在之后的月度统计数据中都可以很清楚地
看出来。%&’# 年后存款 通货 比 率 的 下 降 原 因 也 是 相 似 的。%&’’—%&’& 年,停 业 的 商
业银行数量有很明显的上升。
%’—%&’〃 年存款 准备金比率的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国民银行中该比率的增长,另
一方面反映了以准备金份额衡量的非国民银行相对重要性的迅速提高。虽然非国民银
行的存款 准 备 金 比 率 是 相 对 稳 定 的,但 它 始 终 是 国 民 银 行 存 款 准 备 金 比 率 的 (—)
倍。随着非国民银行重要性的提高,总体上也带动了银行业存款 准备金比率的提高。
国民银行的该比率基本上翻了一番,从 (* ! 到 〃* &,其存款增长了 %(* +; ,准备金降低了
)%; 。这种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国民银行正在步入正轨。由于国民银行的增长速
度放缓并且它们可以根据业务经验不断进行调整,银行发现,相对于存款来说持有较少
的准备金是可行且有利可图的。非国民银行持有比国民银行更高的准备金主要反映了
两者适用的法定准备金要求不同。而且在 %&’… 年,只有 # 个州对存款有法定准备金的
要求,其中只有 〃 个州要求相当于《 国民银行法案》中的数量。!〃# 同时,%’—%&’〃 年非
国民银行所持有的准备金份额从 %〃; 增长到 〃〃; 。在上述两个引起 %’—%&’〃 年存
款 准备金比率增长的因素中,国民银行该比率增长的贡献度要略高于非国民银行地位
的上升。
%&’〃—%&’) 年存款 准备金比率的大幅下降是 %&’〃 年银行危机的结果。在危机的
初期,公众持有的存款变为通货,致使银行准备金减少,这样也会使存款 准备金比率上
升,但是银行很快就加强了流动性,所以其准备金在危机后相对于存款来说是有一个短
暂而普遍 的 增 长。 之 后 的 一 段 时 间,银 行 准 备 金 都 保 持 在 一 个 较 高 的 水 平,例 如,
%&’〃—%&’) 年银行吸收了大量的高能货币和公众手中的通货,但存款却略有下降。
%&’)—%&’+ 年存款 准备金比率的大幅上升,无疑部分是之前银行追求流动性的结
果,但是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国民银行票据发行法律条款的变化。在 %&’) 年以前,法律
要求国民银行按照其存款和债券的总量持有一定比率的准备金,后来只是要求其对存
款持有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要求上的放松使得 %&’) 年后的银行存款 准备金比率又创
新高。
%&’’ 年 ( 月之后存款 准备金比率的下降是由银行停业间接造成的。停业主要集
!〃# 。* /* 。01234,!〃#% &〃’〃()〃’ *+ ;…〃(*。 /+0*+#,567869:; 6;3》》 ?@=163》,A0B* AC,D0* +,E;6F3G》6@4 0H
567869:;,%…〃),I* 〃(*
在两个州中,实行准备金要求的法律要早于《 国民银行法案》( 路易斯安那州,%&)( 年;马萨诸塞州,%&+& 年,并
且在 %+ 年重新执行),后来又有 ) 个州通过了该方面的法律( 密歇根州,%&’% 年;康 涅 狄 格 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