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 3 #3! !
#0(# # 5% 4% ! !
#0(3 # #’#! !
#01# # # +’’! !
#01( # 5% 4% ! !
#012 〃 (1(! !
! ! 5% 4% 代表无法获得相关数据。
从技术层面上说,只有不超过一定额度的存款才在保险范围之内( 从 #01’ 年开始
是 #’ ’’’ 美元)。#0+’ 年,参保的存款只占参保银行 存 款 总 量 的 1&8 。然 而,从 表 #+
中可以看出,实践中几乎没有银行破产的记录。因此,这说明了实际上所有的存款都得
到了有效的保险。破产银行数量的减少不一定是因为同时期银行管理质量的大幅改善
或者监管机构效率的提高;也不是因为又增加了一个监管机构,尽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的设立表面上看起来加强了对参保州银行 的 监 管 和 检 查。它 主 要 反 映 了 其 他 两 个 因
素:第一,尽管“ 坏”银 行 的 数 目 并 没 有 减 少,但 是 如 果 它 们 参 加 了 保 险,就 很 少 会 破
产;相反,它们会被新的管理层 重 组 或 者 被 好 银 行 兼 并,而 联 邦 存 款 保 险 公 司 承 担 与
贬值资产有关的损失责任。第二,小储户已经 意 识 到 即 使 银 行 经 历 金 融 危 机,他 们 的
存款也可以收回。这就防止了由于一家银 行 破 产 导 致 对 其 他 银 行“ 挤 兑 ”,进 而 可 能
导致一家“ 好”银行停业的现象。因此存款保险其实是降低了保险范围 内 破 产 发 生 的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概率。
%& 世纪 !& 年代初的银 行 破 产 造 成 了 大 规 模 的 损 失,由 此 催 生 了 联 邦 存 款 保 险 制
度。该制度,至少到 〃’(& 年为止,成功实现了至少一个世纪以来银行改革所追求的主
要目标,即防止银行业危机。公众对银行兑现能力的信心的丧失和由此导致的公众对
以通货形式持有财富的需求增加,导致了或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这种危机。在部分准备
金制度下,产生的银行挤兑只有在危机早期公众信心得到恢复的情况下才能解决。否
则,银行就不可避免地会实施支付限制。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01;22*34+ 法案》和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都是试图通过
使银行有能力将其资产转化为额外的高能货币,用来满足储户对通货的需求,以此来解
决流动性问题。目的是为了一旦发生挤兑或类似情况,在不采取强令银行歇业或统一
实施支付限制的情况下,直接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01;22*34+ 法案》在一战爆
发时得以实施,并获得了成功。%& 世纪 !& 年代初,联邦储备体系却没能成功地控制住
局面,但我们看到,如果当时它适当地运用了自身的权力,那么那场危机就有可能避免。
但是,联储在运用它的权力时,只是反复试图拖延最终危机的发生,当危机最终来临时,
它比任何前期的危机都更加严重,影响更加深远。
联邦存款保险试图通过消除挤兑的最初原因———对存款转化为通货能力的信心的
丧失———来解决问题。从 〃’!# 年起,尽管通货 存款比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参阅第 ’
到第 〃〃 章),但是再没有发生过 〃’!# 年以前那样在短期内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一直
是流动性危机和银行业危机的标志。而且也很难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货 存款比
率还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短期变化。
确实是 这 样,如 果 货 币 存 量 由 于 某 种 原 因 出 现 持 续、大 规 模 的 下 降,如 同 〃’%’—
〃’!! 年那样,那么它对银行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许多银行破产,从而耗尽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现有的储备资金。然而,〃’%’—〃’!! 年货币存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
是与最初的银行破产相关的。货币存量的下降其实是银行破产导致的结果,因为破产
对存款 通货比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联邦储备体系也没能通过大幅增加高能货币来
抵补这一比率的下 降。如 果 〃’!& 年 就 存 在 联 邦 存 款 保 险 制 度 的 话,它 很 可 能 会 阻 止
〃’!& 年末存款 通货比率的最初下降及其一连串后续事件的悲剧性结果,包括货币存量
的剧烈下降。当然在今天,货币当局在面对存款 通货比例的剧烈下降时可能会采取不
同的、更适当的应对措施。因此,即使不存在联邦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危机一旦爆发,可
能也不会加剧。联邦存款保险的存在即使没有消除,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货币当
局适当应对措施的依赖程度。
正如我们在前几章看到的,银行危机只有在严重萧条的情况下才发生,并且它即使
不是导致温和的萧条逐步恶化的首要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萧条。这就是
为什么我们认为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美国银行结构方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并且对货币
!!〃
!!#
第 ! 章! 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
!!!!!!!!!!!!!!!!!!!!!!!!!!!!!!!!!!!!!!!!!!!!!!!!!!!!!!!!!
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比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意义更为重大。!〃#
其他变化
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体系中发生的其他变化不如联邦存款保
险公司的成立影响那么深远,因此我们只对其进行大致介绍。
对联邦储备体系成员银行的条件进行了修改,允许莫里斯计划和互助储蓄银行加
入。关于建立分行的法规有所松动,不再要求国民银行承担双重责任。禁止商业银行
建立投行性质的附属机构,限制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之间实行连锁董事制度。
国民银行票据被转化为财政负债。财政部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它们退出流通。发行
该类票据的条例在 #%〃 年 & 月 # 日被废除,当时拥有流通特权的两只美国长期债券也
被赎回。!〃 截至 #%〃 年 & 月,国民银行票据的流通量下降到 ’( 亿美元。从那时起,它
一直在稳定地下降;即使如此,#%’) 年底,记载的流通量仍有 )( 亿美元。!%&
法律法规禁止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息,并且规定银行对定期存款支付的利息不得
超过联储委员会规定的成员银行的该类利息以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参保非成员银行
规定的该类利息。禁止成员银行作为非银行贷款人的代理人在股票市场中以担保贷款
的形式处置资金。!%’
在美国银行史上,以下观 点 被 一 再 提 出:支 付 存 款 利 息 会 导 致 银 行 之 间“ 过 度”竞
争,这会“ 迫使”银行为了增加收入以支付利息,而把准备金降低到理想水平之下,并且
!〃#
!〃
!%&
!%’
参阅 *+;…。/ 01+2345/,“678 …72 9421+:5/ ;:。/。48 +《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