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大年是陈天桥的弟弟。陈大年关注网络的时间可能要比他哥哥更早,大约在1997年前后,他就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站点,并开始尝试在网上寻找生意的可能,卖自己写的小软件。按照极客的定义,陈大年是个彻头彻尾的极客,陈大年也是中国共享软件第一代中的佼佼者,他的多个共享软件都成为媒体的热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陈大年虽然读的是新加坡的一所叫Informatics College的私立学校 ,但他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在盛大创业之前,他曾在上海金星网络公司做技术。有了这样的技术保障,这可能也是促使盛大公司选择互联网进行创业的理由。陈大年为人不拘小节,说话随意,开会时有时还会把脚放在桌子上,甚至把鞋脱了,但这些不影响他对新技术和新趋势的良好感觉。
谭群钊也是个技术高手,他是一个在技术论坛里与陈大年认识并成为好友的。1976年生人的谭群钊199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受陈大年的鼓动加入盛大,后来做了盛大的CTO,并在2008年唐骏离开后接任盛大CEO一职。
瞿海滨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取得机械专业学士学位,是陈天桥的学弟。加入盛大之前,瞿海滨在1996年7月至2000年2月期间在上海复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为追随陈天桥创业,把自己在原公司股份卖掉,因此也很得到陈天桥的信任。瞿海滨为人相当严谨,他到其他公司去参观访问,都随手带着摄像机,只要对方允许他拍,他就不停的拍,回去后进行剪辑,然后共享给公司其他同仁。在5个创始人中,瞿海滨是唯一一个离开的。
陈天桥最开始注册的公司就叫做盛大网络,开始运营的是一个叫做“网络归谷”的社区。公司最初选择了当时很新鲜时髦的一些网上娱乐项目,比如,虚拟社区、互动娱乐以及网络动漫等。陈天桥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立志要做成中国最好的娱乐社区。这个公司也很快拿到了中华网的300万美元的投资。
就在陈天桥折腾归谷社区的时候,一个叫朱骏的人也在折腾一个叫第九城市的社区,这两个人从1999年一起PK到现在。两家公司也面对面:第九城市公司坐落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碧波路,对面就是它的竞争对手——盛大的总部。
朱骏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 朱骏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妈妈是小学校长,是上海市极少的几个高级小学校长。”20世纪80年代,朱骏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现在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部分。不过朱骏在大二的时候退学了。
走出校门后朱骏进入了上海物资局的一家下属公司,与陈天桥一样,也是给高管担任秘书。之后,朱骏进入了上海申大集团,这是一家国有进出口公司。朱骏应该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很快在业务方面得心应手。此时刚刚是承包制风行的时候,他承包了公司的进口七部。恰逢进出口的黄金时代,而进口业务利润尤其丰厚。如果说,这一阶段朱骏已经“先富起来”,那么丝毫也不奇怪。
接下来,1993年,朱骏前往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从事房地产中介,还创办U。SEMC公司。1999年,朱骏回到国内。当时,三个毕业于上海交大、清华的年轻人创办了一个游戏社区网站Gamenow,他们找到朱骏做投资人,最初这四人占了公司的主要股份。
Gamenow最初定位也是虚拟网络社区 ,上面有钓鱼、网络结婚、回答问题等休闲娱乐内容。开始进展得比较顺利,根据CNNIC的数据,网站流量排到第13位,娱乐网站中排到第一位。然而,这没有为公司带来任何现金收入。尝试用支付卡的方式向用户收取费用,遭到了冷遇。再之后的故事是朱骏见到盛大《传奇》的成功,决定也进入网络游戏领域,并在2004年尾随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1999年也是中国互联网中很离奇的年份 。在2002年那一波大的浪潮中成为超级大玩家的海归李彦宏、陈一舟、沈南鹏,融合了极客和商人诸多角色的陈天桥、朱骏团队,都在这一年神差鬼使的在这一年内进局,而且他们都很神奇的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出来。这一批人与1998年进场的丁磊、马化腾、雷军、周鸿祎、鲍岳桥、江海客这些极客, 在日渐成熟的风险投资人群体与日渐开放的电信运营者的推动下,一起组成了中国互联网第二浪的中坚力量。
2000 泡沫四溢
2000年3月1日,李嘉诚抢在纳斯达克崩盘前在香港创业板将TOM挂牌上市,万人空巷,满城轰动。数十万人排队认购,收回表格50余万份,超额认购近625倍。“李嘉诚”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太过火热,使其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香港此夜再成李家之城。
TOM挂牌的第二天,柳传志在香港紧紧握了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的手,双方谈成的合作内容是:共同发展宽带互联网服务、制造;销售联想的NOW电脑以及通过NOW分享多媒体内容。3月3日,当盈动与联想合作的消息传出后,联想股价一飞冲天,摸高至70港元,一个交易日的市值就暴增177多亿元,总市值超过800亿元,联想一跃跻身香港十大市值公司之列。
李嘉诚是过去半个世纪里华人商界不老的传奇,柳传志是过去30年间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标杆性的企业家,这两个人在2000年3月,准确说在3月的头三天,接连在香港资本市场掀起了中国互联网最华丽的一波造梦巨浪。
柳传志占尽互联网便宜,用互联网圈来28个亿,烧掉计划中的1/4(7个亿)后就找人接盘,转身而去;李嘉诚比柳传志善始善终,但其旗下的TOM也没有能够改写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版图走向。
李嘉诚和柳传志的意义在于,他们在互联网最热的时候帮助点了最后一把火,他们的进入,带动了诸多传统巨头TCL、三九对互联网的投入,对互联网第一浪的起浪功莫大焉。
2000年,还有一个人,虽然他的声望和影响力还没能达到李嘉诚和柳传志的地步,但就产业贡献来说,这个人却居功至伟。这个人就是时任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总经理王晓初(现为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这一年的11月,王晓初力主推动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发布,这一计划的发布,好比把起博板放在了濒临绝境的中国互联网的心脏上,施加300焦耳的电击,让它从绝境中复苏过来。
这一年,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是中关村的有为青年雷军,雷军的价值在于,在低潮中进入市场,用自己的钱,嫁接之前的商业理解和认知,让自己创办的互联网公司形成正现金流,提升商业价值,成为把互联网做实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雷军是中国互联网的坚定信仰者。
不要嫌晚,只要你信仰互联网,任何时候进场都不算晚。
周凯旋高调登场
2000年3月1日,TOM在香港创业板的高调登场,堪称当年资本运作的代表作:数十万人排队认购,收回表格50余万份,超额认购近625倍。“李嘉诚”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太过火热,使其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香港此夜再成李家之城。
而在TOM的股东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大股东,持有32。29%股份的周凯旋,按首日IPO的价格计算,当日周凯旋的纸面财富曾放大到百亿港币。
周凯旋是谁?周凯旋是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其人却是一位仪态万方的女人;周凯旋的前缀,在香港媒体上经常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在大陆媒体上经常是“TOM集团幕后的掌控者”,至于后缀,每一个都是众人仰慕的身份——李嘉诚基金会的董事、中华关怀集团的拥有者。
周凯旋的故事并非香港传统的财富故事,外界对周凯旋议论最多的是其与董建华和李嘉诚的关系。她的巨额财富的原始积累的确是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香港最有权力的男人——香港前特首董建华;一个是香港最具财富的男人——李嘉诚。
1986年,周凯旋第一次学做生意,是为她的英国老板去西安洽谈伦敦兵马俑展览。周凯旋崭露了她出色的组织能力,仅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达成交易。展览大获成功的同时,周凯旋凭借着自己经营兵马俑纪念品业务“赚到了第一笔大钱”。从此周凯旋的发展方向转向商业运作。
也正是这笔生意,周凯旋结交到了第一个关键性的朋友——时任东方海外董事长的董建华表妹张培薇。周张二人旋即成立维港公司,专做大陆贸易。新公司做的第一单生意是卖散装水泥运输船到广西。当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很旺盛,水泥需求量大,广西的散装水泥厂商希望能够打入香港市场,周凯旋在仔细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认为散装水泥厂商极具购买力,并且根据两地水泥差价和购船成本,制定了一个比公司平均卖价高出100多万美元的定价,最终交易成功,董建华自此对周凯旋的能力信任度大增。
直至1989年,董建华对周凯旋说:“你们做的生意还是太小,不如你们看准一些很好的项目,我们一块发展,你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当时北京的房地产很热,董建华的建议是周凯旋可以在北京寻找房地产项目,东方海外和维港公司一起参与发展。
1992年,周凯旋和张培薇从计划开发6层楼高的北京长安街儿童电影院构想开始,到最后引入李嘉诚资本,成就一个10万平方米20亿美元投资的东方广场。周凯旋前后付出了5年的时间,获得的回报是2。5%的顾问费,约4亿港元。周凯旋在提现一半之后,将另外一半投资东方广场作为长线股东投资。
东方广场成就了周凯旋一生的名声。1993年,就是这位女子,就是这位毫无地产操作经验的女子,提出了全面开发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