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而我当时却在新泽西州参加一次婚礼。联邦调查局先向我家里打电话,然后 
他们匆忙赶来要证实回电话的是不是我。我就把吻新娘的照片给他们看。我到这样 
的年纪,联邦调查局还不相信我,你看多有意思。” 
  记者:“如果我可以引用一句古老的谚语的话,将军,那么我要说,无风不起 
浪。你不会说蒋的神经过敏是无缘无故的吧?” 
  李:“完全不会。我已经对你说过,我像蒋介石和国民党一样,是一个失败者。 
唯一的区别是,我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作为个人来说,我自己无关紧要,我 
不能妨碍中国的前途和它的进步。我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 
中一个新中国正在诞生。我不把我的错误归咎于任何人,这些错误是我的。我不说 
我受骗了,他们抛弃了我。谁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而我就是提供这些理由的人。 
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像我们今天有的这样一个中国呢?” 
  接着,李宗仁从欧洲向程思远发出了信息:当年12月在苏黎世会晤。 
  行前,程思远于11月中旬再次来到北京,向周恩来请示。周恩来要程思远向李 
宗仁转达三点意见: 
  “应该告诉他:我们欣赏李德邻怀念故国、叶落归根的想法,并把他看作是有 
影响的爱国人士,但是不把他看成是代表哪个方面,李德邻不要怀念过去代总统的 
头衔,那是反动年代的头衔,已成过去。第二点,德邻总想在中美之间做点事情, 
愿望是好的,但这不符合我们的国策,今天也不需要。不管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还是洛克菲勒,他们不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我们就是若即若离。1961年我就向你 
谈过,德邻以不介入中美关系为好。今天更应该断绝这种念头。这种事对他个人也 
不会有结果,甚至可能给他的晚年增添些麻烦。归纳一句话,就是:归国万事足, 
无累一身轻。还有一点,就是他到欧洲后的去处,这由李德邻先生自己决定,一切 
不要强加于人。” 
  接着,周恩来提出“四可”,让程思远务必记住转达:第一,李先生可以回来 
在祖国定居,他决心回来我们表示欢迎;第二,可以回国后再去美国;第三,可以 
在方便的时候再回来;第四,可以在欧洲暂住一个时期再定行止。 
  圣诞节前一个星期,程思远飞抵苏黎世。李宗仁在欧洲南部休养了一个时期, 
也到这里来了。他们在约定的天堂广场见面。两人久别重逢,紧紧握手,相视良久, 
感慨万千。程思远望着李宗仁,觉得他头秃了一些,两鬓皆白,但精神尚好。午饭 
后,他们到圣彼德饭店前面的咖啡馆,在靠街走廊尽头找到了一个僻静的座位,彼 
此谈起阔别后的情形。 
  程思远向李宗仁转达了周恩来的问候和“四可”的意见。李宗仁刚一听完,就 
说:“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国定居,安度晚年。” 
  程思远问:“李夫人如何?” 
  李宗仁说:“还没有同她谈过这个问题。她不同行,我就一个人先回去。” 
  又经过一年多,李宗仁归国的各方面条件终于成熟了。 
  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再度离美赴欧,揭开了绕道欧洲回国的序幕。 
  6月28日,程思远再度飞抵苏黎世,迎接李宗仁夫妇回国。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在李宗仁抵达上海之前,周恩来等提前来到上海迎接李宗 
仁。 
  正是: 
    异邦飘零终非宜, 
    落叶归根是正理。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三十五回 
周恩来迎进李宗仁 毛泽东派出章士钊     
   话说李宗仁一行抵达上海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文化俱乐部设宴招待。 
  入席前,李宗仁见到了陈毅副总理。陈毅握住李宗仁的手,说:“第一次国共 
合作,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当时北伐军一共有8个军长。现在李德邻先生回来,我 
们就有4个军长在祖国大陆了。” 
  李宗仁当然明白,这4个军长是: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 
军长李宗仁和第八军军长唐生智。于是,他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 
  入席后,有几位解放军将领过来向李宗仁敬酒。周恩来笑着说:“德邻先生, 
你们从前是打过仗的啊。现在你回来了,大家欢迎你。” 
  对此,李宗仁又是无限感慨,他添酒回敬,一饮而尽。 
  19日上午10时,一辆小车载着李宗仁和程思远来到上海文化俱乐部,面见周恩 
来。这是周恩来安排的,主要是对李宗仁在政治上作一些交代。其实,有关精神, 
周恩来已通过程思远向李宗仁交代过。而且,在7月13日,李宗仁从苏黎世机场启程 
的那天,周恩来又预先将原国民党参加北平和谈的在京的代表、原桂系将领及其他 
一些在京的国民党部队起义将领张治中、傅作义、章士钊、邵力子、黄绍闳、刘斐、 
屈武、李蒸等人召至中南海,向他们通报了李宗仁就要回国的消息,阐明了中央对 
李宗仁归国的“四可”、“四不可”等项政策。现在,他要当面向李宗仁交代清楚。 
从10时20分到13时许,周恩来和李宗仁的谈话持续了近3个小时,在一些根本问题上 
达成了共识。 
  谈话开始,周恩来便风趣地说:“现在,台湾在到处打听李先生的消息,但所 
有的消息都是不准确的、错误的。国民党方面一切都落后,情报也落后了。对李先 
生的安全,我们最担心的是台湾方面。蒋介石是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 
  他又说:“美国对李先生有胡思乱想,不至于整李先生,美国是实用主义。美 
国千方百计寻通中国的线索,可能把李先生也作为一条线索。尽管李先生的思想转 
变了,美国还是要胡思乱想的。但李先生不要怕它,美国不仅对在过美国的人抱有 
幻想,对大陆也有幻想。” 
  其后,周恩来就中美关系、“第三势力”及台湾问题等一一与李宗仁进行了坦 
率的交谈。 
  关于“第三势力”问题,周恩来说:“李先生在声明中对第三势力两条出路的 
意见是对的,或者投降人民,或者投降反动派。但是总有一部分人不赞成蒋介石, 
也不赞成共产党。” 
  按照事先的安排,即将飞往北京的李宗仁,要在机场发表一个声明,对于这个 
声明,周恩来已经看过,并表示了同意。 
  李宗仁说:“我在即将发表的声明中,会讲到,我一度在海外参加推动所谓‘ 
第三势力’运动,是一误再误。” 
  周恩来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第三势力活动肯定是没有前途!但是还有一部 
分人要搞,同时必然附于一种外力。不论靠美国靠日本,都必然要失败。” 
  “当然,当然!”李宗仁点头赞许。 
  谈到台湾问题,周恩来说:“对蒋介石,我没有李先生清楚,但我和蒋介石在 
过去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曾在一起,所以我对蒋介石了解比较深,此人没有一句真 
话,不以信待人,不可信。在东征的时候,关于孙中山去世的那封信,在东征胜利 
以后拿给蒋看,蒋当时痛哭流涕,一副极为伤心的样子。什么事也不干,关在房子 
里写祭文,这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其实,他的祭文写得最糟糕,只讲友谊感情, 
不讲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 
  继而,周思来又讲到:“蒋介石不可信,但台湾保存在蒋手里还是比让美国霸 
占去好。” 
  李宗仁马上点头,表示同意。 
  周恩来接着说:“蒋介石的看家本领就是军队。南越的吴庭艳和蒋介石来往很 
亲密,蒋曾告吴,美国不可靠,军队要千万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蒋在世以前,军 
队是要保持的。‘台湾独立’、‘两个中国’,蒋介石是不会同意的。陈辞修一死, 
没有人能和蒋说上话。蒋也79岁了,余年不多,但是即使蒋死了,美国进来,台湾 
也不乏有民族气节的人起来,重整局面。总还有爱国人士起来,英雄是时势造成的。” 
  李宗仁说:“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美国把台湾看成不沉的航空母舰,但台湾和航空母舰毕竟不一样。” 
  说到这儿,周恩来稍一停顿,强调说:“李先生对台湾问题可以不干预。” 
  这话过去曾由程思远转达过。李宗仁理解周恩来的用意,如果自己回国后出面 
来干预台湾问题,会使台湾问题复杂化。既然蒋介石不许搞“台湾独立”和“两个 
中国”,说明蒋尚有爱国之心,自己也可借以自慰了。于是,李宗仁说:“我是衷 
心地祈祷蒋介石活到百年。” 
  周恩来说:“你希望蒋活到百年,是出于爱国之心。但蒋是不会相信的,他以 
为你讲的这些话,是为了取得他的部下。”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李宗仁,他一时默然无语。 
  说完蒋介石,周恩来又讲到去世不久的陈诚,说:“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 
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可惜他身体不好……他临终时有遗嘱,台湾当局在修改 
后发表,他夫人反对,说要么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发表。”旋即说了一遍陈 
诚的遗嘱。 
  李宗仁说:“总理,这次回来,就再也不走了。宗仁愿将有生之年,报效祖国,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反帝爱国事业有所贡献。” 
  周恩来含笑说道:“李先生说回来不再出去了,但是‘四大自由’还是要讲的。 
1963年11月,我曾请程思远先生转达了‘四可’的内容。现在,我们还要重申来去 
自由。来去自由,不单是你的问题,还有你太太的问题,你太太可以去香港。去年 
我曾向罗隆基、章伯钧宣布,你们现在想出去,我们欢送,在外边住不惯,还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