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默地说:“恐怕是要经过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斯大林及在场的苏共领导们不能理解,全都目瞪口呆。贝利亚竟然失声笑起来。
毛泽东念念不忘的是解放台湾问题。他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
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
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
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斯大林没有一日回绝,但回答得含糊其辞:“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
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
事教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
斯大林在会谈中再三提到他在1945年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达成
的那个《雅尔塔协定》,称破坏这个由三大国对远东政治格局所作出的共同承诺,
未必是明智的。联想到斯大林这时因为担心与美国在远东发生直接冲突,甚至连是
否应当根本废除旧的中苏条约,另订新条约一事都犹豫不决,可知他这时是不可能
真正提供军事援助的。他建议毛泽东采取更策略些的方式来解放台湾,比如,是否
可以先向台湾空投伞兵,组织暴动,然后再去进攻呢?
斯大林不了解毛泽东,甚至不能确定是否应当帮助毛泽东。双方产生了隔阂和
不愉快。会谈后,斯大林再不露面,所有的正式会谈即告停止,莫斯科的新闻媒介
对毛泽东的活动不再报道。
毛泽东当然没有闲着。他一面用电话、电报指挥国内事务,特别是部署进攻海
南岛的计划,一面参观列宁格勒。苏联对毛泽东此行未按国家元首规格接待,没有
政府高级官员陪同,只由列宁格勒地方领导出面,回到莫斯科时,也只有副外长葛
罗米柯迎接。斯大林似乎在设置难题,有意考验毛泽东。
他吩咐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你去看看他,他是什么样的人,摸摸底。”
莫洛托夫奉命来到别墅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向他漫谈中国革命的历史,谈党内
斗争,说的时间很长。但莫洛托夫一直沉默,不提问题,不表态,只是点头听着。
莫洛托夫回去对斯大林说:“毛泽东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有头脑。他是一个
农民领袖,是中国的普加乔夫。”
普加乔夫是沙俄时代率领农民起义的英雄,在苏联是个家喻户晓、声誉很高的
人物。
斯大林表现出了一定兴趣,但他还是不知道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毛泽东,仍然把
毛泽东搁在莫斯科坐冷板凳。这时候,一个十分意外的情况戏剧般地改变了斯大林
的态度。
这便是1950年1月5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的关于台湾问
题的声明和谈话。他们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
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美国政府的态度使斯大林的胆子壮了许
多。既然美国自己放弃了《雅尔塔协定》划定的势力范围,把中国和朝鲜划在自己
的防御圈之外,这就等于把它们交给了苏联。因此,斯大林同意毛泽东就适当时机
解放台湾进行必要的准备,同意将苏联给中国的3亿美元贷款,一半用于购买进攻台
湾最需要的海军装备。不过直到最后,斯大林还是小心翼翼地没有同意利用苏联的
飞机和军舰来进攻台湾。
“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作为1950年中共军事工作的首要任务,紧锣密鼓地进
行了起来。苏联人也加强协助中国军队进行各种装备和技术的改进工作,人民解放
军的空军和海军也迅速地初具雏形。
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渐渐热情起来,他主动派人来征询毛泽东对于签订中苏
条约等事宜的意见。毛泽东也安排周恩来率领政府代表团到莫斯科进行具体谈判。
毛泽东在莫斯科的后期,收到了第四野战军前委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报
告。他多次致电四野司令员林彪,进行周密部署。
3月4日晚间,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安全回到北京。临近拂晓,毛泽东和林彪接通
了长途电话。
3月5日傍晚时分,第一支渡海先遣营分乘13条木帆船,从雷州半岛西南端的灯
楼角起渡,开始了进攻海南岛战役的偷渡行动。26日,另一小批部队偷渡。他们登
上海南岛,和那里的中共游击队——琼崖纵队会师。这样,中共对横渡琼州海峡已
是熟门熟路了。
4月16日,几百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出发,如箭离弦一般向南驶去。
驻守海南岛的是蒋介石的嫡系,当年在长征时追剿红军的薛岳,他担任琼崖保
安司令兼防卫总司令。薛岳知道海南岛难保,曾面见蒋介石,请求从海南岛主动撤
退,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蒋说:“海南岛是反攻大陆的跳板,不可放弃。”如今,
得知中共部队横渡海峡而来,薛岳急命出动飞机、军舰拦击,却无法阻挡那数百条
木帆船。
只花了4个多小时,几百条木帆船在夜色的庇护之下,居然一举渡过海峡。在琼
崖纵队和先期登陆的两批部队的配合下,解放军主力部队强占滩头,站稳了脚根。
接着,后续部队不断地渡海而来。
经过10多天的战斗,海南首府海口于4月30日落入解放军之手。5月1日,海南岛
最南端的榆林港,红旗飘扬。至此,海南全境解放,薛岳部队3万多人被歼。
此前不久,西昌已告解放。待到第二年西藏插上五星红旗,中国全境除台湾及
少数岛屿之外,就都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
这样,蒋介石别无选择,只能据守台湾。
这样,毛泽东和蒋介石以台湾海峡为界,继续对立着。
这样,两岸关系便一直为世人所瞩目。
再说蒋介石回台北前三天,国民政府迁至台北。不过,此时的国民政府,只有
行政院,而代总统李宗仁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附设的长者会医院。蒋介石虽然是
台湾的实权人物,是国民党总裁,是“非常委员会”主席,但毕竟是下野总统。总
统位置虚悬着,总是“名不正言不顺”,且不符合“宪法”精神。
蒋介石早有复出之意,无奈,总得由代总统李宗仁主动让位才行。可是,李宗
仁却怎么也不肯让位,甚至把蒋介石复出称为“复辟”。
据李宗仁回忆,蒋介石的复出计划,早在1949年7月便开始进行了:
7月间,我还在广州的时候,黄埔系将领及蒋夹袋中的政客,已有请蒋复职的企
图,然那时尚无人敢公开提出。抵渝之后,情势便迥然不同了。他们认为广州既失,
我已堕入蒋的瓮中,可以任其摆布了。这时,CC系和政学系控制下的报纸,对蒋已
不再以“总裁”而径以“总统”称呼。我深知蒋已呼之欲出,不久便要“复职”了。
果然不久,吴忠信、张群、朱家骅等便先后来找我,他们不敢明言要我劝蒋复
职,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当前局势紧张,希望我拍一电报请蒋来渝坐镇。其实,蒋
一直在飞来飞去,向来不需要我敦请,现在何以要我拍电促驾呢?他们辞穷,便隐
约说出希望我声明“引退”,并参加他们“劝进”。
当吴忠信仍向我叨叨不休时,我勃然大怒道:“礼卿兄,当初蒋先生引退要我
出来,我誓死不愿,你一再劝我勉为其难;后来蒋先生处处在幕后掣肘,把局面弄
垮了,你们又要我来‘劝进’。蒋先生如要复辟,就自行复辟好了,我没有这个脸
来‘劝进’!”
他们见我态度坚决,才不敢勉强。
这时李宗仁在美国,倒是真的动了手术,据其自云,是“割治十二指肠”。19
50年1月20日,李宗仁身体恢复出院,但仍在美国居住。台北的监察院连连电催李宗
仁回台。李宗仁不愿回去,但又不提出让位。
蒋、李矛盾,终于公开爆发。2月21日,非常委员会致电李宗仁,限他三天内回
到台北,不然就被视为放弃代总统职权。李宗仁仍然拒绝回台。
2月25日,监察院弹勃李宗仁。
3月1日,蒋介石宣布正式复职,亦即复任中华民国总统。
13日,蒋介石在革命实践研究院讲话时,谈到了他三次复职的经历:“我每一
次复职时所预定的目标,亦无不如计完成。我在第一次复职以后,不到8个月的工夫,
北伐即告成功。第二次复职以后,虽然经过14年的长期奋斗,但终于促使日本投降,
达到了我们雪耻复仇收复失地的目的。现在是第三次复职了,这一次复职以后,我
们革命的目标,是恢复中华民国,消灭共产国际……我们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完成我
第三次复职的使命。”
从此,蒋介石直到病逝,一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成了终身总统。
他是在1948年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总统的。按照《中华民国宪
法》规定,总统任期为6年。1950年3月,他尚在任期之内,只是由下野变为复职重
任。
按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次。后来为了使蒋继续连任,国民大会通过一个
《临时条款》,作了“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副总统得连选连任”的规定。于是,
蒋介石便连任五届总统,一直当到死。
不过蒋介石1950年初复职时,他这个总统却不是好当的,因为他面临着危如累
卵的形势,他只能勉为其难,苦撑危局。
台湾岛的面积36000平方公里,山脉占去三分之二,可耕地不及三分之一,人口
600万。经济上,在1949年刚刚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可是一下子从大陆退涌来200
多万军民,人口骤增,经济恶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