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美国人最为欣赏的将军孙立人提升为陆军总司令。孙也是先在清华毕业,又在美
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被美国报刊称为“最西方式的军事首
脑”、“台湾陆军中亲美派的首脑”。蒋介石是想以吴国帧、孙立人作台湾的门面
来讨好美国人。12月23日,他又向美国政府提出派遣政治、军事、经济顾问来台湾
协助防卫工作的请求。
12月24日上午,蒋介石携全家离开台北,到日月潭来度圣诞。
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自然湖,湖中突立一个珠仔岛,亦叫光华岛。岛北为日潭,
岛南为月潭,因轮廓近似日月而得名。湖的四周,林木葱郁,翠峰环抱,清幽静温,
风光旖旎,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蒋介石来此,值冬至已过,数九寒天,
当然不是来避暑的。他几十年来养成了习惯,喜欢透巡于景致清幽的湖光山色之中,
冷静地思考军国大事。他此时来到日月潭,名义是过节度假,实质是他在大陆彻底
失败、痛定思痛之后,思索将改造国民党付诸实现的问题。
改造国民党是蒋介石刻意效法孙中山。他说:“每当国家存亡、革命成败的关
头,总理必致力于党的改造,在总理的手上。党的名称有五次的更换,党的组织亦
经五次的改革。”早在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老家,就开始筹划国民党改
造事宜。6月,他指定陈立夫、陈诚、蒋经国等设计改造方案。了月14日,他携带陈
立夫等人拟就的《本党改造方案》到广州交国民党中常委会讨论。后来那几个月,
国民党军队在各处兵败溃逃,各部门都忙于迁逃台湾,兵荒马乱,根本无法谈改造。
现在,大陆已经丢失了,离不开国民党的已来台湾,像李宗仁那样不敢或不愿来台
湾的已到海外他乡去了,也有摇摆不定的干脆在香港作了寓公。此时,该把改造提
到日程了。而且台湾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生产失调,街头情绪灰暗,人心惶惶,竟
然有人在喊“天快亮了”。蒋介石觉得,改造已经刻不容缓。
圣诞之夜,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如今仍能持着志气,贯彻到底,则应彻悟
新事业、新历史,皆从今日做起……
近日独思党政军改革方针与着手之点甚切,此时若不能将现在的党彻底改造,
决无法担负革命工作之效能也。其次为整顿军队,以求内部精纯,团结一致。
1949年岁末的最后两天,蒋介石在日月潭涵碧楼连续召集国民党在台大员陈立
夫、黄少谷、谷正纲、陶希圣、郑彦菜等,跟他一起在寒风中讨论国民党的改造问
题。
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父亲准备从新造党,决定改造方针。认为若不如此,
则现在中央委员会400余人之多,不仅见解分歧,无法统一意志,集中力量,以对共
产国际进行革命,且如不毅然断行,是无异自葬火坑,徒劳无功………”“决定国
家生死存亡的一年,就在今夜过去了。流光逝水,马齿徒增,仆仆风尘,自问所作
何事?往者不忍回忆,来者更必艰难,抚今察来,能不奋励前进乎!”
除夕的黄昏,来涵碧楼讨论国民党改造的大员们都各自离开,与家人团聚去了。
蒋介石则在儿子的陪同下,去潭中乘舟垂钓。蒋经国望着孤舟、残阳、暮水衬着垂
钓的老父,颇有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感。忽然,垂竿一颤,鱼线绷紧,水花溅开,钓
出一条5尺长的大鱼来。
划船的人拣中听的话说:“委员长,这样大的鱼,几十年来我第一次见到。”
“好!好!”蒋介石点着头。除夕得大鱼,应着“年年有余”的好兆头。他脸
上露出一抹好久以来难以见到的笑容。
元旦那天,蒋介石在教堂做完祈祷,回到寓所,筹思新年对策,期盼1950年否
极泰来、时来运转。不料这时收音机里传来北京新政府的声音:“伟大的人民解放
军,绝不放弃向全国进军的立场。我们绝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
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
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我们特别强调,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也绝不
容许美帝国主义对台湾或任何其他中国领土的非法占领……”
虽然中共的立场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听了这些话,他的心还是猛地一沉,颓
然地跌坐在沙发里。
更大的打击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华盛顿曾数度集会,反复讨论蒋介石政权能否
得救的问题。会议分成两派,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认为,台湾是不沉
的航空母舰,是美国西太平洋的屏障,失去台湾,菲律宾和日本将受威胁。他强烈
主张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蒋介石防守台澎。国务卿艾奇逊则驳斥了这种观点。他
把蒋介石看成是扶不起的阿斗,说:“我们必须承认,中共事实上控制着全国,其
主要原因是国民党自己崩溃,即使美国介人亦无济于事;同时,美国的西太平洋防
线,有没有台湾无足轻重。”杜鲁门总统支持了艾奇逊的见解。1950年1月5日,美
国政府发表声明:“目前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
国政府也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
卷入中国内争的途径。”声明还明确表示美国不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
或提供意见,并宣布从台湾撤退美国侨民。看来,美国是存心坐视蒋家王朝“自生
自灭”了。
这无异绘了蒋介石当头一棒。他赶忙下令平时受到严格新闻控制的台湾报纸,
不准登载片纸只字。只有少数几个掌权者,才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即使这样,人们
还是感受到了美国“弃蒋”的种种迹象,台岛笼罩在一片浓浓的失败空气中。
杜鲁门发表声明之后,宋美龄觉得在美国再也待不下去了,决定元月10日回国。
她是1948年l1月离开大陆来美国的,那时她根本没有想到,那是她诀别大陆的日子。
她如今只好从纽约乘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到马尼拉,蒋介石将派一架专机去马尼
拉接她回台北。按照原定的计划,宋美龄来美国,是来要求美国向蒋介石提供30亿
美元援助的,不料却吃了杜鲁门的闭门羹,她非常愤怒,一直隐居在里弗代尔孔祥
熙家的别墅里。
10日清晨,驻美大使顾维钩从华盛顿乘夜间火车赶到纽约,在达拉瓜迪亚机场
为宋美龄送行。他赶到时,宋美龄已登上飞机的舷梯,他赶紧走上去与她握别。她
请他在舷梯上合影。远看她身穿旗袍,仍是那副气质高雅、雍容华贵的样子。只是
从近处端详,他才觉察到她脸色疲倦、哀愁,眼睛里黯然神伤。他眼前不禁浮现出
抗战期间她来美国掀起“宋美龄旋风”的情景,那时她是多么神采飞扬、春风满面
啊!而如今,早已风光不再,她使出浑身解数也创造不了过去那样的奇迹了。他耳
边又不禁响起昨日晚间在朋友的安排下,宋美龄在纽约电台发表“向美广播演说”
的声音:
……几天之后,我就要回到中国去了。我不是回到南京、重庆、上海或广州,
我不是回到我们的大陆上去,我要回到我的人民所在的台湾岛去,台湾是我们一切
希望的堡垒,是一个反抗异族蹂躏我国的基地。
无论有无援助,我们一定打下去。我们没有失败……
送走了宋美龄,顾维钧这位“中国外交界的耆宿”更加感到困苦和沮丧。他已
收到报告称,英国通知美国政府,它拟承认中共政权,这意味着英联邦的好些国家
亦将陆续跟随行动。在亚洲国家中,新年刚过,巴基斯坦承认了中共政权,锡兰也
于6日承认,接着是阿富汗。在欧洲,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这
么多国家对中共政权的迅速承认,使他这位国民党政权的外交代表处于十分困难和
尴尬的境地。此刻,他更关注着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会晤。
正是:
屋漏巧逢连阴雨,
船破偏遇顶头风。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第三部) 第二十八回
莫斯科冷中有热 台湾岛难上加险
话说毛泽东是1949年12月16日到达苏联的。当天下午,毛泽东和斯大林在莫斯
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第一次会见。
斯大林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端详良久,说:“你很年轻,红光满面,容光
焕发,很了不起!”
毛泽东本着礼尚往来的传统,也客气地说了几句。然后话锋一转,说:“我是
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
不等毛泽东讲完,斯大林立即插话:“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
这是一般的公理。”
斯大林的这句话使毛泽东没有把内心的话讲出来。然后,双方的谈话海阔天空,
从前线的军事情况到乡下的收获、土地改革、工业建设以及群众工作等。当时惟一
的翻译师哲感到,斯大林在揣摩毛泽东此行的意图和愿望。谈话历时两个多钟头。
斯大林问:“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我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
斯大林的话是指搞一个条约,但又不愿先提出来,以免日后有人说其强加于人;
也可能斯大林过去对中国革命出了一些不正确的主意,因而表现得狠谨慎。
毛泽东也不肯明说,他认为苏联应该主动提出帮助中国,不提是不诚恳的。他
幽默地说:“恐怕是要经过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