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     第十九回 
毛泽东李宗仁空中传信 周恩来张治中桌上发言     
   却说刘仲容本不想暴露身份,一听记者把他错认成了和他只有一宇之差的刘仲 
华,干脆将错就错地点了点头。这位记者又缠住未蕴山等三人探问姓名,他们都装 
作没有听见,不作答复。 
  于是,第二天南京、上海的报纸就以“北平飞来神秘客”为题,在头版披露新 
闻,称:“刘仲华由平飞抵首都,同来三人坚不露姓名。”这样,便惊动了蒋介石 
的特务,四出打听,闻讯追至他们下榻的大悲巷白崇禧公馆。因公馆由桂系宪兵警 
卫,才没惹出麻烦。 
  当晚,刘仲容单独到傅厚岗官邸去见李宗仁,向李转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 
他还拿出4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送给李看。报上刊登了就国共和谈开始而发表 
的社论《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他说:“这篇文章很重要,是由毛泽东亲笔撰写的, 
表达了中共的方针政策。” 
  李宗仁粗粗看了一遍,脸色骤然变得十分苍白,半天不作表示。后来望着刘仲 
容问:“你说这是毛泽东亲笔撰写的社论?” 
  刘仲容答道:“是的,是周恩来亲口告诉我说是毛先生写的。” 
  李宗仁叹了口气,苦笑一声,叫秘书挂电话给何应钦,请他速来议事。 
  刘仲容说:“德公,这些话是中共领导人对你和健公讲的,跟他讲合适吗?” 
  李宗仁说:“他是行政院长,应该让他也听听嘛。” 
  一会儿,何应钦大摇大摆地来了,一见到刘仲容就说:“我知道你去北平了。 
这回你带回什么消息呀?在那边见到文白、邵老了吧?” 
  刘仲容说:“没有见面。我是德公派去了解情况的,刚回来,正向德公汇报。” 
  何应钦问:“你见到毛泽东没有?据你看,共产党有诚意吗?” 
  刘仲容答:“见到了。毛泽东说,国共两党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该歇歇手了, 
谈总比打好,这并不是共产党没有力量,而是为了早日结束内战,使地方和人民少 
受损失。毛泽东还说,解放军一定要过江,谁也不能阻挡。他欢迎德公和你到北平 
去直接商谈,协商解决一切问题。” 
  何应钦反问:“我们的代表团不正在那边同他们谈着吗?”刘仲容因摸不透何 
应钦的底,不便将话再往深处说,就含糊其辞地答道:“双方的最高当局直接会谈, 
可能会更直截了当些吧。” 
  李宗仁坐在那里,长时间没有说话。 
  4月7日晚,李宗仁在傅厚岗官邸宴请朱蕴山、李民欣和刘子衡。饭吃过了,该 
说的话也说过了,客人告辞以后,李宗仁告诉秘书,不要让人打扰他,他要独自待 
一会儿。 
  他处于极度的矛盾访惶之中,这个代总统真是难当!要打,打不过人家中共;要 
和,和不了,蒋介石根本不同意毛泽东那八项条件。想要摆脱蒋介石,却又摆脱不 
了。蒋介石表面上说是下野了,实际上实权在握,密令将国库所存金银美钞几乎全 
部运往台湾,让其心腹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为其坐镇。种种迹象表明,蒋介石已 
秘密将海、空军实力逐渐南移,以台湾为中心。蒋回溪口后,在家乡建立电台七座, 
随意指挥;参谋总长顾祝同,对一兵一卒的调动都完全听命于蒋介石。不久前,他 
在总统府宴请阎锡山、于右任、居正、顾祝同等,一席未终,这位顾参谋总长竟先 
后放下碗筷去接了三次老蒋从溪口打来的电话。他在席间看见,很觉得不是滋味。 
他作为代总统,手头一文不名,为维持军钢,曾命行政院伤财政部将运往台湾的国 
库银元金钞运回一部分备用。但是在台负保管责任的陈诚竟充耳不闻,无言抗命。 
更使他愤怒不已的是,自己身为国家元首,对近在咫尺的浙江省主席陈仪的撤换拘 
押,直等报纸刊出他才知道消息。一了解,原来陈仪因说蒋经国的“青年救国团” 
像一群土匪而得罪了蒋氏。对此,他也只能听之任之。据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说, 
他身边的卫士都是蒋介石的人,这使他的言行不得不十分谨慎。现在国共和谈的问 
题尤其使他头痛。他是以主和的面目来出任代总统的,原想借与中共和谈而压蒋, 
以取而代之,从而与中共划江而治。然而中共不但不同意划江丽治,还要他与蒋彻 
底决裂。他面临着痛苦的抉择:南京政府何去何从?他和桂系何去何从? 
  他熄了灯,把头靠在沙发背上苦思了好一阵子,忍不住打开收音机收听北平的 
中共广播。电台里又在点他和何应钦的名字。播音员用严正的声音在说话:“…… 
我们并不强迫你们下这个决心。南京政府及其代表团是否下这个决心,有你们自己 
的自由。就是说,你们或者听蒋介石和司徒雷登的话,并和他们永远站在一起,或 
者听我们的话,和我们站在一起,对于这二者的选择,有你们自己的自由。但是选 
择的时间没有很多了,人民解放军就要进军了……” 
  他无可奈何地关掉了收音机。 
  张治中率领代表团去北平刚好一个星期了。中共的报刊和电台广播,几乎天天 
都点到他的名字,毛泽东、周思来还通过多种渠道,往南京给他频频传话。 
  4月3日,黄启汉从北平回来,捎来周恩来的话:解放军是要渡江的,渡江时希 
望他不要离开南京,还建议他调桂系一个师来南京护守。又传来李济深的话:只要 
他和美蒋决裂,向中共靠拢,李济深和毛泽东都愿支持他担任联合政府副主席,让 
白崇禧带兵。 
  4月5日,刘仲容传来了毛泽东的口信,朱蕴山传来了李济深的口信。同时,未 
蕴山还捎来一封中共的最后通牒信:无论战与和,人民解放军都要渡江,限南京政 
府于12日前答复。 
  昨天,4月5日,他曾派甘介侯去美国驻华使馆,将中共的最后通牒告诉司徒雷 
登大使,问及共军渡江美国方面有何态度。大使的回答令他十分失望,还是前几天 
说过的老话,要他的国防部负起保卫的责任,这样做是不会受到蒋介石干涉的。关 
键的时候,看来美国人也靠不住了。 
  李宗仁正在思前想后,烦闷不安,张治中来了长途电话,汇报了近日在北平与 
中共代表个别交谈的情况,说和谈尚无进展,主要卡在战犯问题上。看来,他该对 
战犯问题有所表示,使之不影响和谈的进行。于是,他立即把黄秘书叫来,代他起 
草一份电报打给毛泽东,重申求和之诚意,着重谈战犯问题。黄当过胡汉民的秘书, 
善于舞文弄墨,立时把电报稿拟了出来。李宗仁一看,对其中关于战犯问题的措词 
十分满意。 
  当晚11时,李宗仁将电报稿交由机要室发往北平。电报写道: 
  张长官文白兄转润之先生有道:自宗仁主政以来,排除万难,决定谋和,悱恻 
之忱,谅贵党及各位民主人士所共亮察。今届和谈伊始,政府代表既已遭邀苍平, 
协谈问题,亦已采纳贵方所提八条为基础。宗仁禀于战祸之惨酷,苍生之憔悴,更 
鉴于人类历史演成之错误,因以虑及和谈困难之焦点,愿秉已饥已溺之怀,更作进 
一步之表示:凡所谓历史错误足以妨碍和平如所谓战犯也者,纵有汤镬之刑,宗仁 
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辞。至立国大计,决遵孙总理之不朽遗嘱,与贵党携手,并与各 
民主人士共负努力建设新中国之使命。况复世界风云,日益诡谲,国共合作,尤为 
迫切。如彼此同守此义,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宗仁何求,今日所冀,惟化干戈 
为玉帛,登斯民于衽席,耿耿此心,有如白水。特电布佃,诸希亮察。 
                        弟李宗仁 
    卯阳 
  第二天,即4月8日下午,李宗仁就接到了毛泽东的复电。 
  他从电报中还获知,张治中已经会见了毛泽东。电文曰: 
  南京李德邻先生勋鉴:卵阳电悉。中国共产党对时局主张,具见本年1月14日声 
明。贵方既然同意以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则根据此八项原则以求具体实现,自不 
难获得正确之解决。战犯问题,亦是如此,总以是否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推 
进,是否有利于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内问题为标准。在此标准下,我们准备采取宽大 
的政策。本日与张文白先生晤谈时,即曾以此意告之。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 
民族的独立,为着早日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以利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生产建设的伟 
大工作,使国家和人民稳步地进入富强康乐之境,贵我双方亟宜早日成立和平协定。 
中国共产党甚愿与国内一切爱国分子携手合作,为此项伟大目标而奋斗。 
                       毛泽东 
    四月八日 
  李宗仁心想:毛泽东的回电来得真快!毛泽东近来传话频频,今日又与张治中晤 
了面,该又会有话传过来。果然,晚饭后张治中就来了电话,告诉他,毛泽东、周 
恩来今天在香山单独接见了张,就和谈的有关事宜,长谈了四个钟头,特别在关键 
的战犯问题上,中共已作了让步。 
  李宗仁的眉头略略舒展了一些。但是,他觉得对战犯不提名字的让步,只是一 
个小的让步,对战犯还是要严惩的。而且,中共对坚持过江毫不松口。现在是至为 
关键的日子,离中共最后通碟的日子只有4天了。最后的抉择又该如何呢?他决定召 
集桂系的核心人物来南京作最后的商议。 
  4月9日,白崇禧和夏威、李品仙等都到了南京。 
  白崇禧在公馆里单独与刘仲容谈话。他笑着问:“听说你这几天成了老蒋的特 
务重点盯梢的对象,搞得连公馆的门都不敢出了?” 
  刘仲容也笑了:“记者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